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涯发展目标的构建渗透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成功、成长的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生涯发展目标,是教师的责任。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创新语文课堂,培养理想信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发展的策略,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涯发展目标;渗透策略
   当今社会的孩子,物质丰裕,父母更是关爱有加。但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全国若干省份所做的一项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被“四无典型心理”(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所困扰。很多一线教师深有同感: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稍遇挫折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厌世情绪。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因而丧失了成长的动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帮助青少年学生构建生涯发展目标中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涯发展目标呢?
   一、要时刻让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出发点
   1.用个人小传记录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身体、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因而及时记录他们在不同阶段的个人现状,有助于他们清醒地认识自我,从而找准自己人生目标的确立点。我的每一届学生开始上语文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个语文积累本,积累本每学期开学的第一篇就是300字左右的个人小传,小传要求记录过去一个时间段内自己成长最快、最好的方面,并结合上一次或几次的小传,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从而肯定自己,了解自己,为新学期确立合理的新目标。
   2.开展“给同学画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眼中的“我”,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
   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每次学完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为××同学画像。学生可以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要好的同学为他画像,写完交流,大家评价。当然,对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提起,专门给这些同学画像。这样的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文笔,让他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确立和实现新的目标树立了信心。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构建发展目标
   1.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构建诗意目标,点燃青春激情
   青春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以全新的目光和標准审视自己,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所以这个时期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教育契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品质,帮助他们勾画诗意的未来,创建美好的人生目标,孩子们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而一旦这种目标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且他们愿意尽全力为之奋斗,那么学生的独立性、自我开发意识都能得到综合的发展,这对于他们人生目标的总体构建和完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时机俯拾皆是:励志经典、诗词名句积累等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好材料。
   2.树立典型目标,阶段跟进,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使目标具有激励性
   每个人都会有惰性在身,虽然这种惰性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却往往会成为个体进步的绊脚石。青少年学生因其年龄、心理等特点,意志品质不够坚定,这种惰性在他们身上会表现得更明显。为了激励他们不轻言放弃,我在教学中常常会有意识地为他们树立目标典型,激励他们完成小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如完成背诵古诗文这一目标,我会挑选班级中调皮、懒惰,但又机灵一点的后进生,亲自和他们商定背诵计划,指导检查他们背诵。在每篇需要背诵的课文刚刚开始预习时,就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并为他们所在小组加分,不同课文,请不同学生来完成,这样做不仅让背诵者感到被别人肯定的喜悦,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产生“他们都能行,我也能行,下一篇我得超过他”的想法。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榜样的力量,会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定下阶段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3.及时修订目标,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也就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理想构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这些期望往往因为过于理想而高于实际,因此,他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常常出现“高不可攀”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耐心地帮助学生修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让这种目标逐渐切合自己的实际,从而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跳一跳,再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目标,而不是遥不可及,用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目标构建,需要教师不断寻找两者有效的切合点,用合理而远大的目标激励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柯君.18岁以前要懂得的心理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注:课题号:JQ〔2020〕ZX160;课题名称:语文教学中生涯发展目标的构建渗透。
其他文献
少年儿童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据重要位置,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实施音乐教学可提升小学生的文艺素养和审美趣味,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还能够促使少年儿童保持健康积极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注重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幼儿教学过程中采用音乐游戏法,让幼儿在音乐环境下进行玩乐的学习,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和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际成效。
在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中,复现了《任逍遥》《三峡好人》的部分场景与桥段,这并非简单的自我重复,而是有意为之的命运交错.文章简要梳理了贾樟柯过往作品中的对照与互文、近
满族单鼓舞是东北地区“白山黑水”里孕育的一颗璀璨珍宝,承载着东北地区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越来越关注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音乐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音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对于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得到众多教师认可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上课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掩埋的巨人》是石黑一雄于201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作品,全文以英国后亚瑟王时代的奇幻史诗作为伪托,讲述了不列颠人埃克索与比特丽丝夫妇二人在遗失全部记忆前出门寻子的故事。就《被掩埋的巨人》整体叙事形态分析,倒U形叙事结构是文本中最不容忽视的存在。石黑一雄通过对倒U形叙事结构在小说中的艺术化呈现体现了作家创作中意图传达给读者的博爱、救赎等宗教性思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和探討。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阅读;写作训练;关系   阅读和写作占据语文考试的大部分分值,其中阅读
丝巾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真挚的感情,也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中国风的丝巾图案设计备受关注。文章对以《宫乐图》为主题的丝巾图案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丝巾图案设计相结合。通过研究发现,设计师要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摘 要:小学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只有通过高效的劳动教学,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贯彻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兼具的人才,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养成勤劳肯干等优良品德,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智力和体力初步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劳动观点不甚明晰
“纤秾”是中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简要梳理其发展线索,并通过解读《二十四诗品》中《纤秾》一品及《题都城南庄》,明确该审美范畴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