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未必“灵”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某著名商学院的EMBA课堂上,一位来自美国的大牌教授正在讲授“生产管理”,讲到兴起时,他说道:我不认为当前很时髦的“零库存”能行得通。他的话音刚落,一位来自国内某大型公司的学员立马站起身来反驳道:教授,我们公司运用“零库存”就非常成功,极大改善了现金流,降低了成本。教授追问道:那么实行了零库存,你的库存去哪儿了?学员答道:在我的供应商那儿。教授又问:那么你的成本降低了,你的供应商的成本是不是上升了呢?学员道:那我不管,只要供应商的货不加价就行。
  这位教授的话也许有些极端,但仔细回味一下这位学员的逻辑,一些“强势”企业也许会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因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所谓现金为王,现代企业无不把现金流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所以降低库存乃至零库存确实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生怕失去“强势”客户而整日做着小媳妇的“弱势”企业,兴许会露出无奈的苦笑。那么,那些觉得这一切天经地义的公司真的在这场零库存的博弈中得益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供应链究竟是怎么回事。图1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模型。
  对某一企业来说(如图中“你所在的企业”),供应链无外乎就是包括了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在内的一系列企业活动,而这些都是由计划来统一协调的。显而易见,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就是该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而供应商又有他们的供应商,客户也有他们的客户。所以,除非你的企业是在供应链的最源头(如采矿),否则你一定会有供应商;除非你是最终消费者,否则你都会有客户。上述模型随着你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复杂程度可以拉得很长, 而“你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这众多供应链环中的一环。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成本加上所有参与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等,“埋单”的是最终用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认识到,企业要做到利润最大化,最理想的方法是让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一起来降低成本从而将利润这个蛋糕做大。换句话说,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一根藤上的瓜,大家应该“一致对外”,也就是最终客户,而不是互相残杀。
  遗憾的是,现实中的企业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现实中的供应链会比图1所示的复杂得多。假如我们将图1简化,忽略退货这一环节,现实中的供应链应该如图2所示。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众多的供应商和众多的客户,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就会受制于很多因素,而不是只关注做大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鼓励企业家们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基业常青不可能靠压榨供应商,可能有的供应商为了拿订单,不惜代价,但企业的终极目标都是赢利,在这里亏了血本,最终总要在某处找回来,除非是奔着倒闭去的。
  回到零库存的例子,企业不是不能做,而是该怎么做。管理库存的最大问题,往往是由于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的,要么物料短缺而导致生产线停产,要么物料太多造成呆滞。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推行零库存或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实际上是在转嫁矛盾。试问,你最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客户市场,如果连你都管不好自己的库存,又怎么能指望他人帮你代管并且能管好呢?所以,今天你自己管库存时遇到的所有问题,你的供应商都会遇到,甚至问题会更大。也许你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威逼”你的供应商在造成生产线停产时赔款,并承担所有呆滞料费用,这样短期内你的成本的确会下降。但你那吃了亏的供应商会怎么样呢?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你本身就是你下游客户的供应商)。你的供应商无非会走这样几条路:一、合同到期后不再跟你续签(这会增加你的成本,而且你要重新选择、考核、验证供应商,可能会造成你短时期缺货);二、倒闭(造成的结果和上面一样);三、偷工减料,这最终也会增加你的质量管理成本,等等。我们老祖宗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转嫁矛盾的结果是短期得利,换来的也许是更大的中长期的损失。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我们要运用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找到库存管理中的真正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找到真正和你有相同理念的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结合该供应商产品生产的特点,找出最佳库存管理方法,使得不管是零库存也好,VMI也好,供应商和你都是双赢,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利润最大化。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EMBA课堂上,那位教授在听完了学员的叙述后说了一句话:“By the end of day, you have to pay the bill.”用今天的中文翻译出来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其他文献
致敬词  从一个哥哥姐姐因饥饿而死、连1元钱书本费都交不起的穷孩子,到一个驾驭企业健康发展的优秀企业家;从儿时卖井水挣钱帮助村里贫穷的孩子交书本费,到成长为受到几任中央领导同志赞扬的英雄模范;从关注贫困、救灾、教育、环保、社会风气、节约粮食、国家主权和两岸统一,到真金白银和身心健康都豁出去,呼吁所有富人都要关爱贫困人群,献出财富。环保与公益融为一体,绿色与慈善集于一身。  不怕嘲讽,敢为人先;笑对
期刊
在2012年2月17日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新奥集团签署了以“资金+技术”合作建设美国内华达州清洁能源生态中心的协议,此时新奥集团的定位是“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已经有多个成功项目的经验积累。  2004年,新奥集团从单一的燃气分销转向投资煤化工,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链,到2008年再次转型,从简单的多品类清洁能源的制造与分销,升级到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相继承接了常州低碳示范
期刊
我是《纽约客》(New Yorker)漫画专栏的超级粉丝。我最喜欢的一组漫画是一个白领突然靠墙瘫倒,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胸口。好心的同事们连忙冲过来帮他,结果这人吞吞吐吐地说:“没事,刚才我只是突然使命感涌上心头。”  人物讽刺画能得到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一些深刻而又真实的东西。这个突然豪情满腔、不像是在真实世界的员工会让我们想起典型的公司办公室就像一个“情感真空室”。  我对人们缺乏使命感
期刊
几十年来,研究者们一直想要弄清楚员工离职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想找到预测员工离职可能性的方法。员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消极影响,从高效率员工的流失和生产力的下降,到寻人顶替离职者导致的费用,不一而足。  两位美国学者加里·布劳(Gary J. Blau)和金伯利·博尔(Kimberly B. Boal)认为,员工对工作的参与度(在心理上对自己工作的认同程度)和对组织的承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对预
期刊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资料是解开其兴衰的钥匙,企业文化则是其能够持续发展的灵魂。在近现代中国煤铁公司中,本溪湖煤铁公司则是中国近代最为重要的现代化煤铁公司之一,经营横穿了晚清至今的各个政府统治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成为建国初期156项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具有“共和国钢铁企业长子”之称,在近现代中国煤铁企业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其资料的发掘基本能够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国重工业发展变迁的原貌。目前
期刊
伊诚公司实行花名制,每位员工可以从电视、电影或书中为自己选一个正面人物的名字。伊诚公司董事长徐万刚的花名叫做“阿甘”,电影《阿甘正传》的主人公。如果让阿甘来总结一下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那就是2006年公司下决心不再赚差价。  在二手房交易中,在买卖双方之间赚取差价是行业潜规则的一种。伊诚公司于2004年9月创立之初,一开始也未能免俗,时常瞒着买卖双方赚个差价。2006年,有个员工在一次交易中赚
期刊
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理念和口号,但理念和口号都是虚的,如何把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化“虚”为“实”?  从经营者的角度,需要有三个方面的保障:  物质保障  不错的工资水平,不错的福利待遇  制度保障  价值观考核纳入绩效体系和奖励机制,企业文化渗透“七化法”  领导保障  领导者本人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深信不疑,并以身作则,践行这些价值观  从员工角度来看,要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一家公司需要
期刊
人们对于社会企业的认识可以说是相当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做一些解释,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何为社会企业。我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虽然我给出的答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希望能让大家对社会企业形成一个总体概念。  企业的营利性和公益性  所有企业都必须创造财富。怎么创造财富?那就是要赚钱,一个企业如果赔钱,是不创造财富的。企业为社会生产产品,但是它最后的目的是要
期刊
最近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找到我,希望我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指点他们开启新产品开发的大门。换言之,帮助他们创新。  我给高管团队讲述了创新的战略,并对整个公司宣讲了创新的重要性。我还辅导中层经理如何鼓励大家提出奇思妙想、勇于冒险。但是,在经过数月的努力之后,创新的火车仍未驶离站台,更不用说到达终点了。  管理层似乎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他们也表达了衷心希望公司更具创新精神的意愿。但最终他们还是不能跨过
期刊
玛雅人预言2012年末将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我认为这个新纪元将是互联网真正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时代。在12月12日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代表互联网新经济的马云和代表实体商业的王健林设下了一个亿元赌局:到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能否占据全国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  双方愿设下这个赌局都是有依据的。马云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在2012年“双十一”的销售总额达191亿元,占当月全国日均零售总额的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