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10820张,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415种,最多达9种,含注射剂5556张(5135%),抗菌药物使用率6712%,不合理处方942张(871%),分别在溶媒使用、给药间隔、选择药物、合并用药以及重复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儿科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较明显,应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再学习。
关键词 儿科 门诊处方 用药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09
合理用药是根据疾病的种类,患者的情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和剂型,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的特殊性,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所以的儿童的合理用药更需要关注[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及合理现状,笔者对本院门诊儿科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0月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共10820张,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统计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种数,含抗菌药物的处方的百分率及抗菌药物的单用、联用情况,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情况,不合格处方情况。结合《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新编药物学》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4.15种,10820张处方中,使用注射剂的处方5556张(51.35%)。不合格处方942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8.7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统计,见表1、2。
平均使用种数:调查结果显示,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415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少数处方超过5种,最多的达到9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如为了取得协同作用,抵消不良反应,延续耐药性的产生等是必要的,但药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些药物联用后往往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以致可能引起种种不良反应。联用的药物愈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因此应尽可能单用或二联[2]。
注射剂使用率:调查结果显示,本院儿科门诊注射剂的使用率达51.35%,约41.12%患儿采用输液治疗。注射剂的使用率过高,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小,口服给药依从性差有关。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虽然注射给药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但因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微粒和热源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险性较大,所以注射给药适用于危重患者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因此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使用:本次抽查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共7262张,使用率67.12%,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有5961(5509%)。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301(12.03%)。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主要是由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在儿童中,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因此阿奇霉素的使用率高。头孢菌素中以二、三代头孢为主,因其抗菌谱广,肾毒性小,但其广泛使用可引起药物过敏、二重感染和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且使很多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因此应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发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这说明医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骨骼发育的危害。
不合理处方分析:①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12%。儿童宜患感染性疾病,且多为急性感染,病情变化快,故抗感染药物较常应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联用占抗菌药物比率的42.36%。儿科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也不会缩短病程,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容易产生耐药,引起二重感染。如发烧、腹痛、腹泻均使用抗菌药物,表明使用过于广泛,因此,儿童用抗菌药物必须慎重考虑适应证和不良反应。②溶媒选择不当:如青霉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容易水解。青霉素的最适pH值为6~6.5。酸性和碱性溶媒都能加速其分解,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4,青霉素溶于葡萄糖有一定的分解,致敏物质会增加。所以最好选择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解青霉素。③用法不当:调查中发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多为1次/日用药,如阿洛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地嗪。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大多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短,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时间有关,通常增加给药次数,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其给药方案是将给药间隔缩短,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将用药总量分3~4次/日给药。而门诊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医生为方便患者常将1日用量1次给予。如1次给予全日量,单次用量偏大,易发生不良反应,且达不到疗效,还易引起细菌耐药。如阿奇霉素为2次/日给药,阿奇霉素血药半衰期可长达35~48小时,具有典型的抗菌素后效应,由此使得阿奇霉素在停药后的72小时内仍然能够保持最小有效抑菌浓度,所以每日只需1次服药。④选择药物不合理:如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头孢吡肟静滴,急性支气管炎是累及气管、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多为病毒引起的,少数患者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
关键词 儿科 门诊处方 用药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09
合理用药是根据疾病的种类,患者的情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和剂型,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的特殊性,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所以的儿童的合理用药更需要关注[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及合理现状,笔者对本院门诊儿科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0月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共10820张,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统计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种数,含抗菌药物的处方的百分率及抗菌药物的单用、联用情况,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情况,不合格处方情况。结合《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新编药物学》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4.15种,10820张处方中,使用注射剂的处方5556张(51.35%)。不合格处方942张,占调查处方总数的8.7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统计,见表1、2。
平均使用种数:调查结果显示,每张处方平均使用药物415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少数处方超过5种,最多的达到9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如为了取得协同作用,抵消不良反应,延续耐药性的产生等是必要的,但药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些药物联用后往往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以致可能引起种种不良反应。联用的药物愈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因此应尽可能单用或二联[2]。
注射剂使用率:调查结果显示,本院儿科门诊注射剂的使用率达51.35%,约41.12%患儿采用输液治疗。注射剂的使用率过高,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小,口服给药依从性差有关。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虽然注射给药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但因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微粒和热源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危险性较大,所以注射给药适用于危重患者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因此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使用:本次抽查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共7262张,使用率67.12%,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有5961(5509%)。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301(12.03%)。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主要是由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在儿童中,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因此阿奇霉素的使用率高。头孢菌素中以二、三代头孢为主,因其抗菌谱广,肾毒性小,但其广泛使用可引起药物过敏、二重感染和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且使很多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因此应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发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这说明医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骨骼发育的危害。
不合理处方分析:①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12%。儿童宜患感染性疾病,且多为急性感染,病情变化快,故抗感染药物较常应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联用占抗菌药物比率的42.36%。儿科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也不会缩短病程,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容易产生耐药,引起二重感染。如发烧、腹痛、腹泻均使用抗菌药物,表明使用过于广泛,因此,儿童用抗菌药物必须慎重考虑适应证和不良反应。②溶媒选择不当:如青霉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容易水解。青霉素的最适pH值为6~6.5。酸性和碱性溶媒都能加速其分解,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4,青霉素溶于葡萄糖有一定的分解,致敏物质会增加。所以最好选择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解青霉素。③用法不当:调查中发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多为1次/日用药,如阿洛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地嗪。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大多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短,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时间有关,通常增加给药次数,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其给药方案是将给药间隔缩短,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将用药总量分3~4次/日给药。而门诊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医生为方便患者常将1日用量1次给予。如1次给予全日量,单次用量偏大,易发生不良反应,且达不到疗效,还易引起细菌耐药。如阿奇霉素为2次/日给药,阿奇霉素血药半衰期可长达35~48小时,具有典型的抗菌素后效应,由此使得阿奇霉素在停药后的72小时内仍然能够保持最小有效抑菌浓度,所以每日只需1次服药。④选择药物不合理:如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头孢吡肟静滴,急性支气管炎是累及气管、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多为病毒引起的,少数患者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