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往事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妈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到了花季少女那年,最开心的就是外公了。外公是一个既财迷又自私的人,原本上几代家境还是很富足的,到了太爷那一代,家境就开始败落了,等到外公这代,就成了破落户。外公是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但总是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也就只能在梦里笑着发财。老妈长得清纯靓丽,又知书达理,这让外公看到了发财的希望,准备把我妈嫁给有钱人,不管个人条件怎么样,当小也行,但要出得起他要的价钱,绝对不可以“贱卖”。外公多次托媒人介绍地主老财,并扬言“这么漂亮一闺女,一定要嫁个好人家,为家里做贡献,要不然就白养了!”
  老妈从小就很听话,从来不跟外公顶嘴,不爱说话,就知道埋头干活。她喜欢看书,平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有一次因为看书入了迷,牛偷偷地溜走了,把刘地主的庄稼践踏得乱七八糟。刘地主气急败坏地找上门向外公索赔,外公觉得挺没面子的,一气之下把老妈毒打一顿,并警告她,女孩子看什么鬼书,瞎耽误工夫,看那玩意有屁用,不顶吃不顶喝的,还口口声声说女人读书又没有官当,简直就是在浪费钱,以后再敢看书,通通烧毁。
  为了证明给外公看,女人读书有前途,老妈就跳级读书,一年级不读直升二年级,发现二年级的知识也很简单,就坚持跳到三年级去读,当时成了村里轰动一时的美女学霸,老师们也非常看好她,觉得她是个小天才。
  尽管老妈生活非常节省,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但外公还是固执地中断了她的学业,老妈伤心地哭了一整天,然后抹干眼泪尝试去说服外公让她读书。她说我们家一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忙乎一年,结果到年底,我们的粮食都被地主以各种名义给扣走了,你却无话可说,你知道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没有学问,因为你不识字,不会写合同,所有合同条款都是对他们有利用来压榨我们的,因为你看不懂呀,所以被人欺负了。每年被他们扣走这么多钱,你不心疼,我上学只花很少的钱,你就心疼得不行了。
  外公听后脸红一阵白一阵的,恼羞成怒,暴跳如雷地指着老妈破口大骂:“混蛋,敢这么和你爸说话,知道什么叫老少尊卑吗?你今天就是说破嘴皮也没用,我把话撂在这里,陈秀,你胆敢跨出家门半步去读书,我明天就找个人家把你嫁掉。你既然这么不听话,那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给你许配个有钱的人家,哪怕给他做小老婆,只要能多给你哥换些钱回来娶媳妇。”这时舅舅听不下去了:“我不需要你卖妹妹给我成家,我这做大哥的脸往哪放,如果那样我宁可一辈子不成家!”舅舅是外公唯一不敢忽视的大儿子。因为他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生怕惹恼了舅舅,以后没人养老。舅舅又说:“村里大多数孩子学习都不好,实在读不下去书才跑回家种田,妹妹读得那么好,让咱家在外也很有面子,万一她以后真考个女状元什么的,不就是给咱家光宗耀祖吗?就让她读吧。”外公沉默了,老妈才得以重返校园。
  当时村里没有电,上学的学生都是每人自备一盏油灯,全班同学都有,唯独老妈没有,只好每晚靠在一位男同学旁边借光。有一次另一位牛高马大的男同学从他们身边经过,不经意地挡着他的路,他故意踩老妈的脚,老妈疼得默默流泪,咬紧牙关,不敢哭出声来。那个男同学反倒变本加厉,讥笑她灯都买不起还要读什么书,并且还威胁她说,如果明晚还敢坐在这挡路,就踩断她的腿。放学后老妈哭着回家了。舅舅得知老妈在校受人欺负,气冲冲地跑到学校,找到那个臭小子准备揪他到野外暴打一顿,臭小子顿时脸色苍白,两腿发抖,瘫倒在地上。幸亏随后赶来的老妈及时阻拦,说饶人有福。
  后来舅舅出远门了,外公看到有机可乘,又不让老妈去读书了,开始继续找媒人介绍地主老财,要把她嫁过去做小老婆。吓得老妈躲到女老师家,泣不成声。女老师心疼地搂着老妈,默默流泪。
  一位姓曹的老师听说了老妈的遭遇,很是同情,决心要帮助她。为了替老妈解围,曹老师买了好多东西去拜访外公,耐心地劝导和说服外公。曹老师说,如果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以后他可以供老妈读书,读到毕业或者不想读为止,以后如果外公不嫌弃,还可以把老妈嫁给他。外公误以为曹老师是老妈的男朋友,就不再给老妈介绍男人了。
  其实这位曹老师确实是爱上了老妈,还曾跟老妈表白过,可老妈那年才十六岁,说不想嫁人,只想多学习,毕业后好养活自己,不用再过这种任人摆布、被人欺负、没有选择权的日子。曹老师听后对老妈佩服不已,夸她了不起,有理想、有抱负,自立自强。
  老妈当时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可是老妈的选择却震惊了全校,她报考了师范学校,而没有报考高中。因为读师范不要钱,每个月还发生活补贴,这完全符合老妈的期望。
  在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曹老师还经常去看望老妈,他对老妈非常体贴,每次都会给她带一些好吃的,也经常买一些她舍不得买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曹老师为人正直守则,绝不趁机占便宜,可老妈觉得还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而且人情债的压力实在太大,又不好意思跟曹老师明说,就偷偷地转学到了外地的师范学校。曹老師千辛万苦才打听到地址,又买一块手表送过来,她哪敢要这么贵重的礼物,就拒绝了。曹老师很伤心,颓废了一阵子,但后来人家一发奋就考上研究生去广州了,还做了宣传部长,这是后话了。
  几年过去,临近毕业时,老妈突然收到了曹老师寄来的几十页信,信上说:“阿秀你好,自从你转学后,我时刻都在思念着你,更加觉得你与众不同,有思想有性格,力求上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念书,还能念得如此出色。我很崇拜你,也很喜欢你!如果你现在还没嫁人,希望你能考虑一下调到广州,我们重新开始,希望你能答应我,我们结婚吧!”好硬核的求爱信啊!我本以为这就是欢乐圆满的大结局了,但又仔细想想感觉不对,他们圆满了,我又从哪里来的?嘿嘿。
  老妈感动得泪流满面,但还是委婉地回绝了曹老师,希望他能找到一个在爱情和事业上都能对他有帮助的另一半。曹老师只好伤心地放弃了。
  爱情从来都没有道理,那样高富帅的曹老师,老妈都不爱,却爱上了一个全班最穷、皮肤最黑,长相也不是很出众的男同学,也就是我的亲生老爸,如假包换的爸爸大人,据说老爸当时的绰号是“穷鬼”和“黑鬼”。穷到什么程度呢?他家居然连床的影子都没有,全家男女老少统一睡地板!这么难追的肤白貌美的老妈,老爸凭什么能追到手呢?那是因为老爸秉承了中国男人追女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要脸,死缠烂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优良传统。   当然这都是开玩笑的调侃之言,主要是老爸在师范学校是数一数二的学霸,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言谈之间,风趣幽默,雅而不俗,出口成章,诗如瀑布,妙口生花,别人是靠物质降服女孩子,我老爸仅凭一张嘴,就把老妈忽悠得五迷三道,不知东南和西北,这才是才子佳人呀。
  多年以后,曹老师在广州碰到老乡获知老妈当上校长的消息时,很欣慰,也非常为她高兴,二话不说,买上一捆黑甘蔗(当时黑甘蔗很贵,但是老妈喜欢吃呀)跑来为老妈庆祝,翻过万水千山,终于到了老妈的学校。
  曹老师四处打听校长办公室的位置,一位老师一听是找校长的,还扛着甘蔗来送礼,非常热情地给曹老师带路,还没进办公室就开始高喊“校长,校长!有人找你啦!”老妈闻声跑出去一看,愣住了,曹老师的突然出现,让老妈很吃惊,有些不知所措。
  两人相视半天,无语,微笑。旁边的老师也愣住了,在想,这是什么情况,对暗语吗?这种打开的方式非常奇特啊!
  曹老师首先打破了沉默,笑着问老妈:“没想到吧?”
  老妈如实回答:“没想到。”
  他第二句话就问:“你爱人呢?”
  老妈说:“出差了,今晚回来。”
  他又说:“那我晚上再来吃饭,见他一面。”然后没有二话,掉头就走了。
  老妈有点发懵,思绪在风中凌乱。
  当天晚上,两个男人的较量正式开始了,推杯换盏,明月当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大男人酒后吐真言了。
  曹老师说:“老李啊,你用铅笔和橡皮擦追到阿秀简直是太赚了。”爸爸拍着胸膛炫耀说:“兄弟啊,何止赚了,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她带我两个弟弟出来读书,毕业后还出钱出力帮他们找老婆呢。”
  曹老师一听阿秀这么辛苦养家,拖家带口的,当时就急眼了,心疼得不行,二话不说就挥拳将爸爸打倒在地,愤愤不平地说:“老李,你算老几?!不是我大度相让,你有本事娶到阿秀?哼哼!”
  爸爸在晕圈中!!!
  老妈见状赶紧拦开他们:“别打架呀,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老曹,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拉扯着几个孩子很辛苦,可我知道孩子的求学欲望有多么的珍贵。你应该了解我的过去,我想上学,我爸重男轻女,觉得女孩子读书浪费钱,根本不给我机会,我怎么求他们都打动不了他那颗冰冷的心。还是要感谢你的帮助!我才能完成学业,圆我的上学梦!你当年全心全意帮助我,也是觉得放弃上学机会可惜,对吧?今天我有能力帮助老李的弟弟读书娶老婆,我是心甘情愿爱他们,尽到做嫂子的责任!”
  老爸这时候也清醒过来了,顿时感觉到老妈的不容易,跪着跟老妈说:“对不起,阿秀。辛苦你了,感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我以后会加倍对你好,我的也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
  曹老师沉默了,过了一会,他望着老爸,目光还是那么锐利:“你听着,日后让我知道你不好好对待阿秀,小心我来收拾你!”
  老爸真诚地看着曹老师,坚定地点了点头。
  自从老妈嫁给了老爸之后,嫁女挣钱的计划全泡汤了,外公气得三天没吃饭。一分钱没捞到,女儿嫁了一个穷鬼,一切都白搭了。外公瞅了瞅老爸那穷酸相,怕老妈一家以后吃不上饭打道回娘家,他把心一横,毅然决然地和老妈断绝了来往。
  全村就老爸一家最穷,兄弟结婚都得四处借钱,老妈不得不省吃俭用,老妈说与老爸结婚后从来没领过工资,都是每个月提前支取了,去接济老爸家的亲人,总不能眼看着他们一个个挨饿吧,只留下老爸一个人的工资养家。他们兄弟结婚老妈都给50元,公平公正,谁都别挑理。
  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更热闹了,又前前后后带我的堂表兄弟姐妹十几口人出来读书,都寄宿在我家,我家吃饭的场面相当壮观!
  那几年,忙完学校忙家里,老妈在学校是个出名的工作狂人,在家里还得伺候一大群孩子,老妈感叹地说:“我这辈子真是给你们李家当牛做马了,伺候了一代又一代,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因为老爸心中有愧不敢吱声,只好傻傻地站在老妈一旁陪笑脸。
  一直到这些孩子都毕业了,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了,老妈才真正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安静、简单的家。
  传说中老爸也不是单靠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擦就轻易追到当年的“白富美”老妈的。他也是师范学校中的佼佼者,他的人生经历比老妈还要励志精彩呢。
  说实话,老爸家境没有老妈家富裕,顺便夸一下爷爷,他至少比外公有远见,明白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为了孩子们识几个字,爷爷便约了村里几个兄弟一起合作,共同出资办私塾,设在村中的祠堂里。从此老爸就在这神圣的地方读到了《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还学会了珠算。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爸十四岁那年,爷爷的渔船被臺风打沉了,本来贫穷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懂事的老爸辍学后就去北海市当报童,踏上了卖报谋生的道路。老爸说这份工作不费力,就是上班时间太长,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十二点。他无聊时就编顺口溜哄自己开心。
  卖报郎,卖报郎,赤脚街头跑街坊。东街跑到西街廊,大街窜到北小巷。北风呼呼小雨飘,行人稀少报难销。挨到深夜十二点,肚子饿得咕咕叫。
  老爸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继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读书,不认字,长大了怎么办呢?不能一辈子做盲流吧,于是老爸产生了再回家读书求学的念头。可现实是,一不识路,二没路费。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老爸为回家无门一愁莫展的时候,机会降临了。一天中午老爸在街上卖报,巧遇来北海做生意的邻居兴南叔,他见到老爸大吃一惊道:“阿来,你怎么在这儿卖报呀?”老爸在异乡巧遇老乡,就像见到大救星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诉说了来龙去脉,并表达了心中强烈的渴求知识的愿望。兴南叔很高兴,爽快地答应了老爸的请求,带他一起回家。
  爷爷对老爸自作主张跑回来有点生气,说:“有米饭你不食,非要回家吃番薯粥。”老爸硬着头皮说:“哪有米饭吃,卖报的日子,红薯粥我也是有一顿没一顿啊。你还真以为外面就是天堂呀,没学问,不识字,到哪里都要挨饿,我想回来继续读书。”   奶奶极力支持儿子的想法,说:“养儿子不让读书,那就是在养任人宰割的肥猪!”奶奶的话触动了爷爷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是呀,没有学问,一辈子受穷,一辈子被人欺负呀。
  爷爷沉思片刻,就开腔说:明天卖掉家里那头猪凑学费上学吧。
  老爸比老妈还牛,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不用连连跳级读,一上学就直升读五年级了,第二学期还当了副班长。那时的班长不是选举的,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就当班长,老爸名列第二当了副班长。
  好日子总是短暂的,老爸小学毕业后,家里没钱再让他升中学了,看到爷爷奶奶唉声叹气,吃不下饭,老爸心里很难过,便下定决心不上学了,可以在家自习,等有条件了再去上学吧。从那以后,老爸再也不提上学的事情,默默在家务农。
  那时,爷爷是村中农会会长。唉!那时的领导可真穷呀!有一位老革命许叔叔,经常到老爸家做客,许叔叔很欣赏爱学习、求进步的老爸,便教他怎样来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知识。于是,老爸白天干农活,晚上帮农会写宣传标语,当义务宣传员,经过革命的熏陶,爸爸的眼中又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1950年春,解放军部队招兵,年满18岁的老爸跟着爷爷去报名,本来信心爆棚的老爸,没想到不合格。原来是身体的原因,营养跟不上,体质太弱了。父子俩一前一后失望而归。从此爸爸下定决心,锻炼身体,发奋图强,每天干完农活就跟许叔叔到晒谷场练功、学习文化知识、写宣传标语。
  都说机会是上天给有准备人的礼物。
  1951年秋,老爸在放牛的路上遇到邻村的阿振,阿振对他说:“阿来,师范学校续招一个班,不收学费,还有助学金和生活费。”老爸听后相当兴奋,一路连蹦带跳地狂奔回家。爷爷奶奶听到这个消息也非常开心,举双手赞成,许叔叔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阿来,这么好的机会你要好好珍惜啊!”随手从裤袋里摸出三块钱给老爸做路费,那时的工资非常低,许叔叔每月的工资也仅有二十七元。
  后天就要考试,还剩下明天一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老爸决定赶夜路。奶奶当即反对说:“阿來,不要行夜路,野兽太多了,还有毒蛇,你不认识路,太危险!”
  老爸心里很着急,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将近40公里的路程。老爸担心赶夜都怕来不及了,为了让家人放心,他急中生智,说:“娘,我今晚先去镇上的周哥家过夜,明早才走呢。”听到是这样,奶奶才放下心,赶忙去帮老爸收拾行李。
  老爸终于松了口气,没办法,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孩子的孝心。
  苍天不负有心人,老爸经过连夜的长途跋涉,终于赶到了学校。
  第二天,考场的钟声响起,考生们陆陆续续地走进考场,大多数人心怀忐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哪里,只有一个青年踌躇满志,踏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考场,他就是让我骄傲和自豪的老爸。
  那年考上师范的学生非常少,去考试的学生有两百多人,考上的只有四十个人,老爸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此事轰动了整个村,乡亲们自发买了鞭炮去老爸家里,炮声隆隆,祝福不断。
  老爸老妈都是爱岗敬业的优秀老师,每年都能拿到奖状,很多人都十分敬佩他们,他们在教育行业,一干就是几十年,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后来他们通过认真的工作、不懈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有几位学生现在都是副部级、厅局级的干部。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他文献
随着年龄的增长,對于新事物的出现和接受变得越来越滞后。真正接触“断舍离”这个词几乎要到它完全流行起来的三四年后,那是在研一的冬天。又是一年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室友跑来说今年的题目偏得厉害,考了一个“二次元”一个“断舍离”,不知道这届考生会怎样。那时我们刚刚从考研的海水里爬上来,很容易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室友回来的时候我正在打2K,游戏暂停的功夫我还抽空想了想如果我好死不死地晚了一年考研,名词解释遇到
期刊
作者简介: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人,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获得“散文诗天马奖”“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杰出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多项。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多种刊物。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亚龙湾之夜  很难想
期刊
海口火山口  用了上万年  她才淡忘了那场天灾  那天,老虎与豹子联姻  天庭震怒  狮子扯着土地公向玉帝求情  大象吟诵经卷传播福音  唯有一只小鸟看到  海浪白光急骋  月亮充血  地壳瞬间被撕裂,火龙冲天  那一夜  她失去了远亲和近邻  身上有40个伤口  最大的一个在心脏上,日夜张着巨大的口  向岁月抗议  今天,我看到千疮百孔的石块垒起房子  她的儿子已长成海口的制高点  前庭后院种满
期刊
作者简介:夏跃锦,1996年出生,云南曲靖人,现就读于昭通学院。有作品入选《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中国诗歌年选2018》等,曾获野草文学奖,参加2018两岸青年文学营。  等 待  渝昆高速上,一辆接着一辆车从身后消失  我从滇东北到昆明,你从故乡到来  我们都在关注车速,关注流淌的时间  ——那么慢,那么慢,还是那么慢  干冷的季节,大雾弥漫山川  这一路走来,某一刻的加速度都是如此美好
期刊
作者简介:曾翔,海南东方人。2008年7月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1996年在《海南语文报》发表处女作。2007年12月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12年9月加入中国诗歌学会。作品散见于 《椰城》 《散文诗》 《星星》 《百草园》 《中国诗歌十年(1993~2002)》 等杂志及选本。现任教于乡村小学。  在一条通往山顶的  曲折蜿蜒的小路上  横卧着一棵奇丑无比的大树——  它的枝桠肆无忌惮地旁逸斜出 
期刊
作者简介:谢贯洁,1981年生,广东省普宁人,现居深圳,有作品发表于《岁月》《作品》《椰城》《大鹏文学》《宝安日报》《打工诗人》等杂志报刊,入选《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中国诗苑诗歌选粹》《粤东诗歌光年2015》等书籍。  今夜我哪儿也不去  哪儿也不去,等  一条河流经过窗口  只带月光和星辉  把弯腰的垂柳扶起  钟声就从水西楼的波光  穿过耳膜  哪儿也不去,与微风相约  把未读的书页
期刊
张着嘴的事物  把钓线抛向苍茫的夜色  银色的钓钩  扎进肉体般的水里  没有发声的水面微颤抖  多像闪光的星星穿透我的身体  所有的声音都是属于我的  但我沉默不语  与夜端坐在河边等待鱼儿上钩  其实鱼儿悄悄咬走诱饵  那也没关系  请把空空的鱼钩还给我  我会再别上活的蚯蚓  如果它在入水后挣扎着遁逃了  那也没关系  趁着夜色顺着水流  绕过那些张着嘴的事物  抵达未知的地方  再活一回 
期刊
他们搬来这里大概有一年了吧,这是个什么地方?小海不知道,老何应该也不知道,他没听老何说过。老何性格木讷,很少说话,掉了颗门牙的嘴巴像城里的防盗门一样,常年紧闭着。老何也不笑,是啊,这荒郊野岭的,对谁笑呢?对小海,他笑不出来。瘦瘦弱弱的小海,站在这片山坳里,就像是掉到坑底的一颗弹珠子,渺小得让人心疼。小海自己也不笑,那张小小的、透着铁青色的脸,整日里低着头,在林丛草窠里寻找一种草药,一种用来治疗他体
期刊
一  “啪”,父亲宽大的手掌,重重地落在三姐的脸上。三姐“腾”的一声,陡地从石头上起身,钻进门里,又快速穿过厅堂,向外跑去。脸上几个红红的手指印,在阳光下格外扎眼。有如一头暴怒的狮子一般的父亲,似乎是本能反应,紧跟其后,快速地跑了出去。我预感大事不妙,也紧紧跟在他们身后,快速向前跑去。  江边!三姐往江边跑了,我的脑中滑过不祥之感。父亲也意识到了三姐的动机,加快脚步追上去。我担心三姐从大桥上跳下去
期刊
段万义,祖籍江西,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报》特约作者,《城市读本》专栏作者,南海网专栏作者,出版有《花俏南国》《漂若浮萍》等专集,另有大量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上海文学》《天涯》《椰城》等刊物,入选多种权威文集并获奖。  公元1949年10月的天空,荣耀、祥和而温馨。父亲16岁,满身镌着热烈的阳光。  祖祖辈辈傍水而生而居,处鱼米之乡而活而奔。水,生命之源;船,水之精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