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实践探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寻求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视觉传达备受青睐。而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认知体验的不断增多,使得新媒体艺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带来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01-02
  基金项目: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20KY23030)。
  对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新媒体艺术的科学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类型艺术的实际作用,因为新媒体艺术可以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士需要认识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作用,同时要正确认识新媒体艺术,促使其良好的实践和应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士应当结合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新媒体艺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一、综合论述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一)媒体形式本身更加多样化
  从当前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视觉传达涵盖的范围内容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更为明显,不仅仅是拓展了视觉设计的传达范围,更对于传统设计门类变革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
  随着新媒体与科学技术二者间的相互融合,彼此渗透,促使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出更具长远性的发展特点。在媒体形式日益丰富的现在,逐步被应用在各类媒体艺术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促使设计作品本身呈现出交替性和积极主动性的特点。最终为演变成特定的表达方式,更能凸显出全方位、多元化的特征。
  (二)变异性
  目前,随着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更加遵循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相关设计原则,选择性应用多种设计方式,进一步充实视觉传达形式的多元化,本身具有较强相似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大多在视觉设计的传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现代新媒体形式蓬勃發展,设计者可利用进行设计表达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更加有利于创意设计成为可能并付诸实现。
  当以此为基本条件,自然而然地就会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新颖的视觉盛宴,增添了信息获取过程的趣味性。对于此类“新媒体”应用,不仅对设计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有所影响,也能将影响辐射至设计思维制定和风格确立等方面。
  (三)技术性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效果,其中,电影、电视等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借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这种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增添了艺术效果表达的特殊性,更有利于推动艺术浪潮的延续发展,创设出多种色彩的视觉审美体验。
  二、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一)具有连接性和互动性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互联网的出现已经应用在了各个行业,并且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新媒体艺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支持,因为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可以达到共享,人们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共同扮演不同的角色。新媒体艺术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型机械操控技术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达到信息共享、文化互动相互融合的目的。并且有关人士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而艺术人员也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对空间环境的构建来创新艺术形式,并且可以同时操作多个任务,使任务之间互通有无。
  (二)具有沟通性和表达性
  新媒体艺术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出现,只有完整经过这五个阶段才能得到丰富的,具有欣赏或者使用价值的作品。而在创作作品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可以真正建立欣赏人员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效果。比如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平台达成连接,同时创作人员在新媒体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还会充分注重新媒体艺术的沟通及表达性。
  (三)新媒体艺术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概念艺术
  传统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方法枯燥,模式单一,而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多种多样。尽管如此,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即使有了新技术创作方法,依然也需要专业的创业人员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且依托新媒体艺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自我理解,这样才能真正使新媒体艺术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另外,从本质上理解新媒体艺术其实是概念艺术的一种,创作人员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维意识,并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也应当重点突出作品的个性以及特点,然后通过独特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念。
  三、新媒体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
  (一)视觉创新——专注于动态图形设计的表达效果呈现
  新媒体时代过程中,信息传播方式并非只局限于二维平面,更多的是流转于三维,乃至四维的动态化传达层面上。新媒体设计中,就是通过动态化的方式将各类信息进行传递,更具有传统静态图形设计传达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征。
  具体而言,目前手机终端中的各类应用软件会采用“动效设计”,不仅可以增添文字阅读的趣味性,确保阅读者的心情愉悦,不会枯燥的读不下去,从设计思路中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发布所主导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徽标,该作品就是借助了新媒体技术,将标志设计水准显著提升。徽标主要以圆球形状,按照动态的方式进行呈现,随着球体转动,LOG0细节变更,突出视觉冲击,造成强烈的反差冲击。该设计思想展现了地球的运转原理,突出延伸了竞技场效果,更加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动态化的图形设计,与静态相比,更具有冲击力,不仅提升了感官的视觉享受,还有利于增强观赏者的印象,使其更加深刻。所以,动态的图形图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类目中的重大创新,成为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二)互动创新——强化多重感官相结合的综合式体验
  在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中,由于数字媒介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有所创新。设计者通过全新的技术,或是采用更加新颖的材质或设备,将视觉与其他感官相关联,创设出全新且综合性的模式,强化感官体验效果。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不仅能涵盖视觉层面的信息传递,还可以融入多种多样的感官体验,确保受众群体获取更加多样化的感受体验。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以用户体验为基准,强化多重感官综合式体验表现出更加全新形式的人性化特点。
  例如,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中,智能手环或是智能头箍等设备,都与受众群体的各类感觉相关联,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于一体。其中以智能手环来说,将使用者日常的生活数据予以记录,包含睡眠、饮食、锻炼时间及心率波动等内容,明确数据变化特征,更好地完成使用者与机器的数据交换互动。设备涉及提示音以及触摸震动等功能,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当然,对于一些在大型展览中展示的多媒体互动装置也是应用了多重感官融合的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其中厨具体验中心的设计,将互动屏幕重新打造,涵盖多样化的信息,直观且细节性地呈现各类信息,帮助体验者能够获取更加清晰且舒适的感受。在互动屏幕中,通过借助树木生根发芽的全过程予以展现厨具品牌的成长发展与壮大,另一面,屏幕进行切换,通过参观者的视角予以呈现厨具品牌的各类服务及产品。最后则是互动区,通过摄像头留存体验者的信息,实时呈现在照片墙上,更加凸显出厨具品牌的设计理念,即以家为核心。也就是说,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能够传播数据信息,还能将视觉信息与其他感官相结合,获取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三)艺术转变——逐步优化设计观念和思维方式
  新媒体艺术设计,顾名思义是观念层面的艺术呈现,借助新兴的数字技术将思想、观念予以表达。也就是说,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新媒体艺术的设计观念完成数据信息的表达传递。
  新媒體艺术设计逐步替代传统的艺术媒介表现形式,将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新媒介的应用下,表现出更具现代化的细节特点,完成艺术语言的升级改造。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发展相结合的全新产物,凸显出设计思维的反转变化。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当下,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要求进一步更新,意味着受众群体的审美能力也在优化,更加推进了艺术设计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将提升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凸显出设计师新颖且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中,视觉传达设计更加赋予视觉表达的多样化,使得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有所变革,逐步向着更加积极且合理的方式进步延续。当然,作为数字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平面视觉设计已经有所优化完善,按照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方向进行延续。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社会时代的持续进步,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应用将会更加频繁,应用范围更加宽泛,不断优化着视觉传达设计,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余致远.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究[J].视界观,2019,000(017):1.
  [2]李云鹏.基于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明日风尚,2018,(2).
  [3]郗望,孙艺嘉,张洋.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评《新媒体交互艺术》[J].新闻与写作,2020,(11):118.
其他文献
【摘要】水彩画写生给予艺术家以灵感,水彩画的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研习艺术大家及作品与艺术文化理论相结合的外部内容,同时也要扎实的水彩艺术创作技巧技法。二者并重对创造优秀水彩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水彩画;写生;民族题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95-02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凯里学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一環,清朝时,随着社会全面发展,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清朝养老机制,在律法要求下走向规范化、健全化,也为此后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完成构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模式;清朝律法;养老机制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108-02  一、清代养老律法制度与政策
期刊
【摘要】历史类纪录片的“虚实互补”创作方式逐步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更成为丰富历史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自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于2020年12月7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开播以来饱受好评,本文从分析纪录片《中国》的开阔历史内容与极美形式出发,浅析纪录片《中国》的形式创新与内容价值以及历史类纪录影像的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虚拟性;再现性  【中
期刊
【摘要】旅游景点集中展示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景点介绍词的恰当翻译对提升景区形象、构建国际化语言环境、促进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景点介绍词的英译重难点在于中文介绍词里文化概念的处理。通过实地搜集语料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框架语义视角阐释了旅游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景点介绍词;文化概念;英译;框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处,公民道德建设愈发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集出台并部署了一大批重大决策和关键部署,有效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和积极向上的建设态势。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是,人民开始对以“有德”为内容的美好生活既充满了新想象,也提出了高要求。《论语》 ——作为儒学经典,其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论语》
期刊
【摘要】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期刊
【摘要】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地铁站名的选取能体现一座城在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特征。为了解地铁站名命名的原则和规律,本文选取了深圳已建成的11条铁路线,对沿线249个地铁站的名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分析了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命名方式,并探讨了公交车站名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深圳地铁名音节少、命名方式多样,具有指位性强、简洁明了、易识易记的特
期刊
【摘要】文物翻译不仅在词汇、结构、句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其语言语用的特殊性,还在文化传播、科教等方面有着社交语用的独特功能。本文从语用等效理论出发,结合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国家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为例,探析国家博物馆文物介绍的英语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基准总结文物名称翻译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文物介绍翻译的质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语用等效;文物名称翻译;归化和
期刊
【摘要】天皇花鼓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与传承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本文归纳了天皇花鼓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传承人才、教育渠道和表演舞台三因素的缺失,具体分析了目前政府保护措施方面的短板,最后从政策性、经濟性、社会性三个方面为政府更好保护天皇花鼓文化提供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天皇花鼓;发展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新媒体、大环境的作用下,传播方式从只读化的文字一路演变,变化到了有形有色的可视化图片,其传递的信息拥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趣味性、通俗性和传播的快速有效性。包装设计和品牌宣传中以图代文的做法也日益增加,并收获了许多好评。古今结合的博物馆文创业作为前途光明的新兴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效相当可观。不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