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深入分析现阶段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难点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突破点,进而才能促进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科学发展与创新进步。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 难点 突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逐步构建与完善,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审核模式已经有别于传统的观念,并逐渐呈现出创新思考,客观性看待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在历史学习中,重要的是在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做事,而历史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分析历史,从而启发当代中学生独立思考,从读史、学史中对于现实生活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当代青年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科学的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西方启蒙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说过“水可以鉴形,古可以鉴今”,由此可见,学习历史对正处于德治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学历史课程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小,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也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注重教学课堂的信息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大量史料引入课堂。但是教师在追求历史课堂丰富性的同时,却相对忽略了对于难点知识的深入剖析与讲解,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中忽略知识的融会贯通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也是贯彻的执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先决条件。
(二)历教学史的科学性原则
部分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难以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的独到见解,在课堂中多是引用各国史学家提出的观点及理念,进而造成了教学中出现标新立异的不科学现象,对于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另外,部分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的基本原则,任意标新立异,否定基本史论和基本史实,这些都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和进行的。
(三)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研究
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及理念难以坚持与时俱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难点之一。部分历史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学中沿用“照本宣科”的模式,以本为本,导致历史教学僵硬无味。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望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他们希望通过教师细致、全面的讲解,以解答内心中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疑惑,进而更好的丰富自身文化修养与历史知识。
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从中学历史新课改的理念角度而言,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中逐渐掌握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探究的空间,这是现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突破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进而才能达到促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长远目标。
(一)积极开展“客观性”教学
客观性教学是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学中坚持以正确、客观、实事求是的观点将各类知识以客观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使其更易接受,从而使教学活动演变为一种客观的对象性物质活动、感情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中学历史课程的客观性教学,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本来就是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都不能离开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历史背景的。而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正确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走进历史,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阐述都要避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错误思想,而是要坚持以客观、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会学生坚持主见、客观分析,从而强化他们对历史知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则引导学生领悟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突破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则来进行难点问题的具体分析,有些史实因资料、史实的缺失而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而随着各种影视剧、小说、书籍不断的“热炒”,导致很多学生被误导,甚至头脑中掌握的史学知识被严重的颠覆。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任何时代的社会矛盾也是多方面的,许多人和事都包含着进步与落后,在同时期里的一个历史人物,也常常会得到不同的历史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常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按照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发挥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要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得到积累。在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人为地割裂它们,不能单纯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空洞地谈能力培养、过程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要让学生的思维意识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走进历史,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体验历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升华和完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结语
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又要具备人文精神素养、高尚的品质、科学的实践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学生素质,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宇东,张希林中学历史探究教学典型活动形式探析[J]
[2]魏宏亮浅析新课程环境下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J]
[3]张英明,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叫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 难点 突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逐步构建与完善,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审核模式已经有别于传统的观念,并逐渐呈现出创新思考,客观性看待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在历史学习中,重要的是在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做事,而历史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分析历史,从而启发当代中学生独立思考,从读史、学史中对于现实生活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当代青年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科学的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西方启蒙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说过“水可以鉴形,古可以鉴今”,由此可见,学习历史对正处于德治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学历史课程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小,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也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注重教学课堂的信息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大量史料引入课堂。但是教师在追求历史课堂丰富性的同时,却相对忽略了对于难点知识的深入剖析与讲解,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中忽略知识的融会贯通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也是贯彻的执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先决条件。
(二)历教学史的科学性原则
部分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难以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的独到见解,在课堂中多是引用各国史学家提出的观点及理念,进而造成了教学中出现标新立异的不科学现象,对于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另外,部分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往往不顾历史科学性的基本原则,任意标新立异,否定基本史论和基本史实,这些都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和进行的。
(三)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研究
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及理念难以坚持与时俱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难点之一。部分历史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学中沿用“照本宣科”的模式,以本为本,导致历史教学僵硬无味。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望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他们希望通过教师细致、全面的讲解,以解答内心中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疑惑,进而更好的丰富自身文化修养与历史知识。
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从中学历史新课改的理念角度而言,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中逐渐掌握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探究的空间,这是现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突破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进而才能达到促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长远目标。
(一)积极开展“客观性”教学
客观性教学是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学中坚持以正确、客观、实事求是的观点将各类知识以客观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使其更易接受,从而使教学活动演变为一种客观的对象性物质活动、感情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中学历史课程的客观性教学,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本来就是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都不能离开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历史背景的。而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正确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走进历史,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阐述都要避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错误思想,而是要坚持以客观、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会学生坚持主见、客观分析,从而强化他们对历史知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则引导学生领悟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突破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则来进行难点问题的具体分析,有些史实因资料、史实的缺失而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而随着各种影视剧、小说、书籍不断的“热炒”,导致很多学生被误导,甚至头脑中掌握的史学知识被严重的颠覆。历史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任何时代的社会矛盾也是多方面的,许多人和事都包含着进步与落后,在同时期里的一个历史人物,也常常会得到不同的历史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常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按照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发挥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要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得到积累。在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人为地割裂它们,不能单纯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空洞地谈能力培养、过程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要让学生的思维意识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走进历史,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体验历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升华和完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结语
新时代的中学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又要具备人文精神素养、高尚的品质、科学的实践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学生素质,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宇东,张希林中学历史探究教学典型活动形式探析[J]
[2]魏宏亮浅析新课程环境下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J]
[3]张英明,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