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名梁学敏,1981年生于山西阳城。小说先后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等刊。有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选载。有小说入选各类年度小说选本。出版有小说集《暴力史》《鸽子飞过城墙》等。现供职于太原文学院。
本期推出的作家是手指。
手指是山西人,在“80”后一代作家中,他的写作时间较早,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他的小说,大多是以小城镇作为叙事空间,重视形式探索,注重挖掘一代人的生存经验。为了更好地对他的写作进行梳理,本期特意邀请了山西大学的王春林教授和青年批评家刘芳坤来参与写作评论。
在《“我们”的“存在”故事》(拟发本刊3月号下半月刊)一文中,王春林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手指的创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其一是以山西文学作为参照,认为手指的存在对于山西文学具有特别的意义:“在现实主义一向独大,一向拥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山西文坛,能够有如同吕新、手指这样的现代主义写作者存在,本身就带有奇迹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或许与吕新、手指他们出生的乡村背景有关,他们的现代主义,在具体表现形态上,却又明显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更多地与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那么,吕新、手指们的现代主义,虽然不能说就与城市绝缘,但更多地与乡村生活发生着某种内在紧密的联系,却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某种意义上,如同吕新手指这样的现代主义,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乡村现代主义。”另外,他在文中还借用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资源,以对存在的意义的探寻为切入点来分析手指小说的意义。这些无疑都是理解手指小说的有效视角。
在《“成熟”的况味》一文中,刘芳坤首先对手指的创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在她看来,手指是“80后”作家中的“现代派”或“先锋派”,他的小说中始终走动着一些面目不甚清晰的“我们”。“我们”在城市的边缘晃动,带着焦躁活着,“就是在这种不稳定性里,先锋的面影出现了,如毕加索的画像。我想,手指在有意无意间触及到了所谓‘现代’的面影,那也是逐渐趋近于城市之心的痛的边缘的东西。”她还指出,手指以前的小说带有呐喊的、发问的意味,但是与以往的创作不同的是,本期发表的《研究一段来源不明的情感》的一个变化是,“呐喊不再却转而‘研究’,来源不明,去处可追。诸种词语迹象指向了一个‘80后’先锋派的‘成熟’况味。”《研究一段来源不明的情感》“没有涉及到生存的焦虑,没有任何烟火气息,而直指人的灵魂。从之前的现实焦虑到灵魂忧思,这是写作深入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王春林和刘芳坤的文章,无疑都注意到了手指小说的存在主义气质。对于“70后”和“80后”这两代作家来说,存在主义无疑是主要的精神色调。他们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切身的生活经历也使得他们天然地契合这种哲学观念。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这两代作家都注重探讨人的内在世界,注重书写个人的生命史。但完全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创作的哲学基础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会忽视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政治等等的关联,从而使得个人创作的精神空间显得过于逼仄,对个人优先性的肯定也容易滑向自恋主义。如何在历史的、社会的视野中重建个人的主体性,是摆在新一代作家面前的共同问题。
本期推出的作家是手指。
手指是山西人,在“80”后一代作家中,他的写作时间较早,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他的小说,大多是以小城镇作为叙事空间,重视形式探索,注重挖掘一代人的生存经验。为了更好地对他的写作进行梳理,本期特意邀请了山西大学的王春林教授和青年批评家刘芳坤来参与写作评论。
在《“我们”的“存在”故事》(拟发本刊3月号下半月刊)一文中,王春林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手指的创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其一是以山西文学作为参照,认为手指的存在对于山西文学具有特别的意义:“在现实主义一向独大,一向拥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山西文坛,能够有如同吕新、手指这样的现代主义写作者存在,本身就带有奇迹的性质。需要注意的是,或许与吕新、手指他们出生的乡村背景有关,他们的现代主义,在具体表现形态上,却又明显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更多地与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那么,吕新、手指们的现代主义,虽然不能说就与城市绝缘,但更多地与乡村生活发生着某种内在紧密的联系,却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某种意义上,如同吕新手指这样的现代主义,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乡村现代主义。”另外,他在文中还借用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资源,以对存在的意义的探寻为切入点来分析手指小说的意义。这些无疑都是理解手指小说的有效视角。
在《“成熟”的况味》一文中,刘芳坤首先对手指的创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在她看来,手指是“80后”作家中的“现代派”或“先锋派”,他的小说中始终走动着一些面目不甚清晰的“我们”。“我们”在城市的边缘晃动,带着焦躁活着,“就是在这种不稳定性里,先锋的面影出现了,如毕加索的画像。我想,手指在有意无意间触及到了所谓‘现代’的面影,那也是逐渐趋近于城市之心的痛的边缘的东西。”她还指出,手指以前的小说带有呐喊的、发问的意味,但是与以往的创作不同的是,本期发表的《研究一段来源不明的情感》的一个变化是,“呐喊不再却转而‘研究’,来源不明,去处可追。诸种词语迹象指向了一个‘80后’先锋派的‘成熟’况味。”《研究一段来源不明的情感》“没有涉及到生存的焦虑,没有任何烟火气息,而直指人的灵魂。从之前的现实焦虑到灵魂忧思,这是写作深入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王春林和刘芳坤的文章,无疑都注意到了手指小说的存在主义气质。对于“70后”和“80后”这两代作家来说,存在主义无疑是主要的精神色调。他们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切身的生活经历也使得他们天然地契合这种哲学观念。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这两代作家都注重探讨人的内在世界,注重书写个人的生命史。但完全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创作的哲学基础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会忽视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政治等等的关联,从而使得个人创作的精神空间显得过于逼仄,对个人优先性的肯定也容易滑向自恋主义。如何在历史的、社会的视野中重建个人的主体性,是摆在新一代作家面前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