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中文本细读的若干载体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阅读文本一直是语文老师们研究探讨的话题。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且具有丰富意蕴和价值。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小说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详细阅读文本,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 (王崧舟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及探究能力。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该文虽不足三千字,但结构完整、情节紧凑、思想深刻、语言精练。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小说教学中文本细读的若干载体。
  
  一、以文章题目为载体。“孔乙己”是谁?他真的姓“孔”名“乙己”吗?鲁迅笔下没有自己名字的人还有谁?这说明什么?这样通过阅读文本,无须教师多讲学生就会明白: “孔乙己”仅是人物的绰号而已,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祝福》中的祥林嫂和《阿Q正传》中的阿Q一样,都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
  
  二、以看似闲笔的叙述(如环境描写等)为载体。课文开头,作者只字不提孔乙己,却不厌其烦地介绍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酒客以及“我”的差使的更换,是否离题?为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作者意在通过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的介绍,揭示这个社会势利、冷漠的人际关系。这既为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生活环境,也为描写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作了预示。
  
  三、以关键词句为载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是全文的焦点,精确地说明了孔乙己在当时社会的尴尬地位,也为他最终不被这个社会所包容埋下了伏笔,但这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才能明白。因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你认为孔乙己可归入短衣帮、长衫主顾中哪一类? 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什么样的心理?由此学生认识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孔乙己又穷又要面子,他鄙视“短衣帮”,自命清高,以读书人自居,可又没钱过日子;于是就成了“惟一”一个不受任何群体欢迎的“尴尬人”:“短衣帮”嫌他“酸”,“穿长衫的”嫌他“穷”。
  
  四、以人物描写为载体。小说中的人物不外乎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来刻画,而这也为我们细读文本、深入作品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青白脸色、又脏又破的长衫以及满口之乎者也的话,刻画了一个迂腐穷酸、自命清高的穷书生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孔己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如人们先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人们接着又说:“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几句生动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先是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傲,后来却显露出他难以掩饰的、不可名状的苦痛。又如“排出九 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 “排”和“摸”分别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有钱”时的虚荣和穷途末路时的窘态,让人不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五、以对比为载体。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往往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深刻地揭示主题。《孔乙己》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凸现主题,如短衣帮和长衣帮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掌柜对三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把当时社会欺贫媚富、冷漠虚伪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表现;孔乙己和丁举人命运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喜剧气氛和悲剧命运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病态。尤其是孔乙己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外貌、语言、声音、神态、动作方面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和同情。
  
  六、以补白为载体。留白,原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是建立在艺术想象上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文学作品中的留白同样可以调动读者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让读者在空白中凭借想象进行再创造,以获得更为深广的体验。孔乙己因偷窃而被丁举人家打折了腿,这本是一件令人同情的事,因为以孔乙己的迂腐性格,他最多也只是“窃”些书籍纸张笔砚,实在不该“打折了腿”。然而酒客们议论此事时,语气淡漠,毫无怜悯之心,反而认为他不识时务,自讨苦吃:“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了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些充满视觉意象的声音不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上适当的神态描写。然后问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如此吝啬他的笔墨?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发现这种惜墨如金的白描手法,更能传神地勾勒出这些人的冷漠嘴脸,更能入木三分地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
  
  七、以标点为载体。标点符号是语言的辅助符号,也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家出于小说的特殊表达需要,经常会超常规地运用标点,从而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还是上面那段对话。问者急于想从知情者口中听到孔乙己打折腿的“故事”细节,问题一个接一个:“后来怎么样?”“后来呢?”“打折了怎样呢?”,而言者却是简单扼要,面无表情:“先写伏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如果改成感叹号,表情就生动了,语气也显得愤愤不平了:“先写伏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里不妨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揣摩,读出众人的麻木和冷漠,读出作者隐含的愤懑之情:这挨打的是人,怎能如此漠然?读出作者对孔乙己的复杂情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八、以反复的词句为载体。反复的运用通常是用来表示强调的。在《孔乙己》中,作者多次写到了众人的笑声,从表面看似乎是给小说增添一丝欢笑的气氛,实则反映了周围那些“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孔乙己的冷酷与麻木。这以笑衬悲的手法,通过不断地反复,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性,更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如“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除了突出掌柜的市侩无情外,更使人联想到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只不过是十九个钱罢了。
  
  九、以独立成段的句子为载体。一般而言,独立成段的句子往往意味深长,与主题关系密切,值得读者去咀嚼涵泳。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单独成段,既为孔乙己的死埋下了伏笔,又点明了孔乙己的地位:他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惨、世态炎凉跃然纸上。
  
  十、以“矛盾” 为载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仅是一种推测,而“的确”却又表示肯定,两者岂不矛盾?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的,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他来,可见他“的确死了”,但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的死活当然也就没有人去关心他,只能“大约”了。因此,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含蓄、更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加强了小说对这个吃人社会的批判。
  当然,文本细读是一种多姿态、多层次的个性化阅读,小说文本的细读方法肯定不止这些,如线索、照应、词语等等也可以作为载体。朱熹曾有一段精辟的见解:“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慢咽,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本细读的关键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涵泳语言,一定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作者对话,从而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学)
其他文献
一、课例构思  (一)两重情感的互补。这首词有两重人物形象:一为那位缱绻于相思中的女子,一为作者自己。也有两重情感:一为“相思”,一为对人生的理性观照。解读本词首先要保证那位女子形象的完整性、品出她的相思情尤为重要,因为晏殊的体悟是建立在那个女子情感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固然是一首写相思的词,但它又不仅仅是在写相思。词中透出的浓浓情意中还有理性的思考,而“相思”之情成了“理性观照”之媒。有了对
刚布置完练笔的话题“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此次的练笔速度很快。课间,教室里“周杰伦”、“许嵩”歌声不断。课后统计下来,喜欢许嵩歌曲的人最多,可许嵩何许人也?我倒不知道,赶紧上网查,找到学生喜欢的《千百度》《断桥残雪》等,增长了不少学问,发现歌坛上正劲吹“中国风”。“中国风”是什么风向呢?原来是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歌词注重语言的简
目前关于法国语文教材的译介相对于美国、英国等相对偏少,关于选文的译介更少。虽然国情不同,但他山之石毕竟有可借鉴之处。本文主要是对法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技术、使用以及教材内容体系等方面的概述,力图整理一些研究法国语文教材的基础材料。    一、法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编印技术概述    “教材”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它可以泛指一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编写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文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下称“新发地”)做农产品配送生意近十年的老高有一个直观感受:这两年北京乃至全国的农产品更安全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基本没有了”。  在记者采访中,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也将近两年的食品安全形势评价为:总体稳定、趋势向好。  食品安全关系13多亿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大事。2016年岁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
辣椒酱  辣椒酱和地瓜窝头是标配,一黑,一红,像火辣辣的北方汉子。    地瓜切成片,摆放在秋天的麦田里。麦子还没露头,地瓜干晒干了像一片片白色的鸟羽。在村庄,地瓜是善变的物种,做成粉条青墨色,在老河滩上排兵布阵;磨成面仍然是白色,被做成窝头就成了炭黑,阴沉着脸,管你爱不爱吃。  不吃没办法,饿呀。母亲蒸了一锅地瓜窝头,像一个个黑脸的乡下野孩子。没菜,有的就是辣椒酱。  辣椒酱是用辣椒做的,等同一
学生的写作兴趣可分为短期兴趣和长期兴趣,或者说即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快乐作文”和“兴趣作文”的作文教學法都是培养学生即时的、短期的作文兴趣,即写作文时的写作兴趣,这只是写作动力的一个方面。稳定的、长期的写作兴趣就是对写作的热爱,它是一种写作意志,这种写作意志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写作动力。短期的即时的写作兴趣可通过题目激发、组织活动、教学方法的新颖来达成,而写作的意志力、事业心这种写作动力主要靠激励机制
古往今来,大地上曾浮现过多少灿烂的文明、辉煌的城市、雄伟的建筑,还有在历史的戏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帝王将相。可是,一把火烧了,一场水淹了,留给后人的只有萋萋荒草、累累白骨、厚厚黄土。那些曾经招摇过市的人物和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如烟尘一般飘散,却唯有当初充当背景的人群永存;曾几何时,这人群被称作“黎民”“苍生”“百姓”,现如今则以“人民”统称之。  伟人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一、女人和狗的前世今生  像以往那样,她将汽车驶向山腰那块隐蔽的洼地,然后熄了火。她打开驾驶室的门,却并不急于下车。从右边座位上拿过香奈尔化妆包,取出里面的小镜子,她看到了一张并不让她满意的脸——作为三十三岁的女人,这张瘦削的脸已显出老相,皮肤粗糙,黄里透黑,窄小的额头上有了细密的皱纹,天生下垂的眼皮,更是变本加厉地耷拉下来,就像一棵生病的大叶树,透着无精打采。  曾经,她从不在乎这些,甚至都忘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靠活动。“实践”是新课程教学的生命所在,“活动”是新课程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开展好大型综合性实践活动外,我觉得开展好小活动更灵动活泼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开展好课前小活动,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    课前小活动,可根据单元教学每周设计一个主题,如课前诗歌背诵,故事演讲,名言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因循守旧,作文教学课型单调,学生写作与教师讲评两大板块机械循环,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甚至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多管齐下,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写作知识寓于平日讲课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既然课文有这样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就应充分利用好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