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管理学的发展,需要人们对于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等等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和西方的管理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公共事务室公共管理的基础,其本身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对于公共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公共管理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目前还是起步阶段,对于公共管理的一些基础问题,例如公共管理的主题,客体以及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起点
公共管理是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果没有公共事务就没有公共管理,所以说研究公共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公共事务的含义,性质以及范围。在阶级社会當中,公共事务就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进行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要求的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其主要具备四个主要特征:一个是阶级性。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会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二是公益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所以不能够只供给单方享有,而是使得社会的成员收益。所以公共事务的收益对象是一定范围之内的社会人物。三是多样性。公众对于物品以及服务的质量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公共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多样化的。四是层次性。公共事务所涉及的社会成员有大有小,所以公共事务可以区分为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公共事务以及地方性公共事务等等不同的层次。阶级性和公益性是公共事务的基本属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是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1]。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马克思曾经认为,管理有着二个重要的性质,就是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在一方面,管理普遍存在于社会协作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规律,这就使得管理活动的方法有着可借鉴性。另一方面就是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管理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当中进行,必然就会出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从而就会使得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质,管理活动方法就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根据管理和管理方法的二个重要原理,可以把公共管理方法和方式概括成二个层次,就是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指的是由于社会本身的属性以及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应采用的适合各国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和该社会的特点生产关系。其中包括了法律手段,思想政治手段以及政策手段等等。技术方法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但是和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关联性不是很大。在实质方面,必须充分注意到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性质,政治体制以及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所以中国就必须要发展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公共管理发展道理,不能够按照西方的国家的模式进行管理[2]。
我国最具有特色的公共管理方法就是依法治国。这个方法是我国在1997年的时候提出,后来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必须是法治与德治,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指明了我们党的治国方针。法治主要指的是党和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必须是要遵照法律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德治指的是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括了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也包括了提高党和国家机关人员的连接,奉公守法意识,特别是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只有做到把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其余工作人员的依法活动和官德结合起来。才能够贯彻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针。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管理事物除了要使用法治以及德治的手段之外。尤其是在制定法律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之下,对新的社会观以及社会问题,需要由政策来解决。为了避免政策的决策失误,就必须要使得决策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主要是为了研究公共部门管理以及如何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管理不是对于公共行政学的否定,而是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积极发展。主张积极借鉴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很多先进的成果,但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肯定不能够脱离政治学以及行政学这二门学科的,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经验,所以就会很容易出现纯技术的管理现象出现,在理论上有着很深的见解,即把公共管理看作是一门管理学,切断了它和政治学以及行政学之间的联系。这中意识是非常有害的。公共管理学应当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统一的,不仅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还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仅需要解决在实践当中出现的各种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同时还要回答为何做和为谁做以及公共的问题。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是以前传统公共行政学的那样,限制在对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或者是社会组织上。从研究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成“外部取向”,从最开始的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和绩效的研究[3]。
在明白了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之后,就可以按照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与方法等三个基本范畴,构建起了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主体,主要是包括了公共组织理论;党政关系理论;政事关系理论;政企关系理论以及社区发展理论等等很多。
二是客体,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事务的基础理论;公共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维护;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外部关系协调等等。
三是方式篇,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从统治到管理;管理模式正在转换;项目管理;绩效管理;新技术管理等等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公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为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这也会使得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和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以及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静, 王欢乐.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J]. 人间, 2016, 196(1):166-166.
[2]李烨楠.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模式与路径初探[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12):73-74.
[3]陈艳. 公共管理类课程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初探[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 31(5):114-117.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对于公共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公共管理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目前还是起步阶段,对于公共管理的一些基础问题,例如公共管理的主题,客体以及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起点
公共管理是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果没有公共事务就没有公共管理,所以说研究公共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公共事务的含义,性质以及范围。在阶级社会當中,公共事务就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进行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要求的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其主要具备四个主要特征:一个是阶级性。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会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二是公益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所以不能够只供给单方享有,而是使得社会的成员收益。所以公共事务的收益对象是一定范围之内的社会人物。三是多样性。公众对于物品以及服务的质量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公共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多样化的。四是层次性。公共事务所涉及的社会成员有大有小,所以公共事务可以区分为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公共事务以及地方性公共事务等等不同的层次。阶级性和公益性是公共事务的基本属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是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1]。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马克思曾经认为,管理有着二个重要的性质,就是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在一方面,管理普遍存在于社会协作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规律,这就使得管理活动的方法有着可借鉴性。另一方面就是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管理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当中进行,必然就会出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从而就会使得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质,管理活动方法就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根据管理和管理方法的二个重要原理,可以把公共管理方法和方式概括成二个层次,就是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指的是由于社会本身的属性以及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应采用的适合各国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和该社会的特点生产关系。其中包括了法律手段,思想政治手段以及政策手段等等。技术方法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但是和社会生产关系属性的关联性不是很大。在实质方面,必须充分注意到我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性质,政治体制以及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所以中国就必须要发展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公共管理发展道理,不能够按照西方的国家的模式进行管理[2]。
我国最具有特色的公共管理方法就是依法治国。这个方法是我国在1997年的时候提出,后来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必须是法治与德治,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指明了我们党的治国方针。法治主要指的是党和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必须是要遵照法律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德治指的是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括了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也包括了提高党和国家机关人员的连接,奉公守法意识,特别是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只有做到把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其余工作人员的依法活动和官德结合起来。才能够贯彻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针。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管理事物除了要使用法治以及德治的手段之外。尤其是在制定法律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之下,对新的社会观以及社会问题,需要由政策来解决。为了避免政策的决策失误,就必须要使得决策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主要是为了研究公共部门管理以及如何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管理不是对于公共行政学的否定,而是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积极发展。主张积极借鉴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很多先进的成果,但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肯定不能够脱离政治学以及行政学这二门学科的,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经验,所以就会很容易出现纯技术的管理现象出现,在理论上有着很深的见解,即把公共管理看作是一门管理学,切断了它和政治学以及行政学之间的联系。这中意识是非常有害的。公共管理学应当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统一的,不仅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还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仅需要解决在实践当中出现的各种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同时还要回答为何做和为谁做以及公共的问题。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是以前传统公共行政学的那样,限制在对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或者是社会组织上。从研究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成“外部取向”,从最开始的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和绩效的研究[3]。
在明白了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之后,就可以按照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与方法等三个基本范畴,构建起了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主体,主要是包括了公共组织理论;党政关系理论;政事关系理论;政企关系理论以及社区发展理论等等很多。
二是客体,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事务的基础理论;公共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维护;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外部关系协调等等。
三是方式篇,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从统治到管理;管理模式正在转换;项目管理;绩效管理;新技术管理等等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公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为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这也会使得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和现代化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以及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静, 王欢乐.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J]. 人间, 2016, 196(1):166-166.
[2]李烨楠.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模式与路径初探[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12):73-74.
[3]陈艳. 公共管理类课程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初探[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 31(5):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