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辽地宁 再续辉煌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此全省人民满怀豪情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刻,承载凝聚着辽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实践的厚重历史文化,辉煌发展过程和英勇豪迈气概的新时期“辽宁精神”应运诞生,这是辽宁振兴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内容的新时期“辽宁精神”,既是辽宁人民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和真实写照,更是全省人民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为提振全省人民士气、凝聚全省人民力量、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辽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凝聚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于生产实践,疏于总结提炼,对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未能全面归纳提炼,达成共识,形成固定而准确的表述语。而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面对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新任务,迫切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迫切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来激励全省人民为辽宁的振兴发展而继续奋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新时期“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最终提炼形成新时期“辽宁精神”。
  “辽宁精神”表述语诞生记
  这次新时期“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从2012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10月底,历时一年半时间,历经面向群众讨论征集、专家研究、公众投票评选、提炼形成四个阶段,并最终报请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辽宁精神”表述语的精彩出炉,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新时期“辽宁精神”大气、厚重、准确、鲜明,体现了辽宁胸怀、辽宁气概、辽宁风格、辽宁特色,是对辽宁厚重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精确提炼,是对辽宁人共有的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升华,是辽宁人民60多年来光辉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是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继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讨论活动开展之初,省委就明确提出,将其定位为“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而整个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自始至终都体现着群众性原则。从活动目标要求看,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明确提出,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要广泛发动公众参与讨论,使讨论活动过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要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准确的活动定位,使我们的讨论活动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群众参与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从群众参与情况看,全省共有800多万群众参加讨论征集和投票评选,占全省总人口的18.6%,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参与面之广,令人振奋。其中创作征集阶段就有300多万人参与,收到有价值的、符合要求的表述语就达2万多条。以这2万多条群众智慧为基础,经过几个轮次的筛选、反复研究、认真提炼,从2万多条中选出1086条,又从1086条中精选出60条,从60条中经专家研究提炼形成18条,18条中精练出6条,面向公众开展投票评选。从公众投票评选情况及最终结果看,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内容的“辽宁精神”表述语,在群众投票中得到85.3%的支持率,在6条候选表述语中高居榜首,遥遥领先。省委宣传部在向省委常委会汇报时,明确提出尊重群众意愿的建议,并对这条表述语进行了深入解读阐释,并辅之以精彩的宣传片加以说明,得到省委常委会认可,特别是王珉书记、陈政高省长及各位领导均给予高度评价,大家意见非常集中,一致通过。
  这次“辽宁精神”群众性讨论活动,正值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省委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紧扭住群众路线这根弦,集中民智,尊重民意,交上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可以说,这既是一次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省情教育的有效活动,更是省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辽宁精神”表述语内涵解析
  “天辽地宁”既是对辽宁大地幅员辽阔、山水壮美的自然描述,也是对辽宁儿女宽阔胸襟、豪迈气概和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天辽地宁”巧妙嵌入“辽宁”二字,既具有较高的地域辨识度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辽宁人民对创造富庶文明、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
  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辽宁承载和吸收、融合了中华大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宽广辽阔的地域文明,造就形成了辽宁人友善豁达、豪爽大气的宽厚性格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爱国奉献”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所具有的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坚定信仰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
  在抗美援朝时期,辽宁人民展现出来的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精神是“爱国奉献”的真实写照。作为大后方,有246万人参加抗美援朝的各种战勤工作,占当时辽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十几万志愿军烈士中,辽宁人就有1.3万多名。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辽宁为全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爱国奉献”的生动体现。“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落户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量、60%的钢材产自辽宁。辽宁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而且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辽宁大地英模辈出,薪火相传,是“爱国奉献”精神的有力证明。在各条战线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辽宁人民一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雷锋、郭明义、罗阳等正是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
  “诚信务实”精神体现了辽宁人民对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执着坚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追求,“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正是辽宁人一直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打造“诚信辽宁”,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已成为辽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一言九鼎”的营口农民张凤毕、替夫还债的“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拾金不昧的清洁工人郑仁东,正是靠这种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尊重,成为辽宁人的“诚信名片”。“务实”精神是辽宁人在长期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宝贵品质,体现在重实干、干实事、求实效的踏实作风上,体现在勤劳朴实、不尚空谈的进取精神上,“务实”精神成为辽宁人始终坚守的立身立业之本。
  “创新争先”精神是辽宁人在改革发展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善于创造、勇于突破的生动写照。体现在辽宁创造的第一枚国徽、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等200多个“共和国第一”上;体现在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在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里。
  伟大的精神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更须作用于伟大的时代。“辽宁精神”的十六字表述语,意蕴丰富,博大精深,浓缩了“辽宁精神”的风貌,凝聚了全省人民的共识,也标注出辽宁发展进步的目标和方向。
  践行新时期“辽宁精神”,从你我做起
  一项项持续发展难题的破解,一页页民生普惠图卷的泼墨,迫切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辽宁精神”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固本铸魂。
  我们要把弘扬和践行“辽宁精神”,融入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培育和弘扬“辽宁精神”,重在建设,贵在践行。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鲜活、覆盖广泛、持续深入的宣传和引导,使“辽宁精神”内化为全省人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要通过多种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群众,把培育“辽宁精神”有机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具体细节之中。
  “辽宁精神”既可以体现在出租车司机的一次载客服务上,也可以体现在文博机构的一场文化展览上;既可以体现在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理论创新上,也可以体现在一线工人的工作改进上;既可以体现在普通市民给外来打工者的一次指路上,也可以体现在去歌剧院观赏一场异域表演上;既可以体现在老师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上,也可以体现在医生在节假日依然坚持工作的一次手术上……的确,每个普通人都在诠释着“辽宁精神”,也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这样的“辽宁精神”才能更有生命力。
  实践早已反复证明:“辽宁精神”就在辽宁人民群众的心底。因为具有这种精神,我们已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因为具有这种精神,我们必将开拓出美好的未来!
  本栏编辑/李胜基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里。我们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新的征程,更是一场新的大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
期刊
这次全会作出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重大决策就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
期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
期刊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是对改革经验的宝贵总结,对改革方法的科学概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是我们党运用科学方法,把握改革规律的重大成果。  一是“上”与“下”互动。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
期刊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综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期刊
2009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辽宁调研时强调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图为7月7日,习近平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工人们亲切握手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进军号角。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备受国内外关注。10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4300万辽宁
期刊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历来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四个坚持”。  第一,关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期刊
实践  营口市站前区辖7个街道、39个社区、4个行政村,有居民14万户、31.7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546个、党员9733名,其中社区党员7725名,社区党员中有责任区的党员4711名。2011年,区委书记亲自批示,在6个社区进行“星级管理”试点,并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星级管理”认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两个指标”同评定。站前区委印发了《“星级管理”认证
期刊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把党的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付出艰苦的努力,作出卓越的贡献。现仅就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纪念这位伟人120周年诞辰。  一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学习,涉猎的领域极为广泛。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他的
期刊
《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的核心所在,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六个紧紧围绕”,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