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质量的高低是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PDCA循环模式构建“课程改进螺旋”,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健全制度体系,利用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进行课程诊断,通过系统对诊断指标各选项进行数据汇总、展示的结果,对课程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程诊改分析总结报告,对课程质量提出改进意见,有效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质量 ;诊断与改进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5〕2 号)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工作迈上新台阶,以督导和第三方评估为主要形式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以诊断与改进为主要特征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共同构成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的要求,各高职院校积极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自此,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承载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过程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课程进行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推进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教师对课程的自我诊改意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明确课程诊改主体,建立课程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建立“学院—系部—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四级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明确了各级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各层级责任和工作任务。课程诊改工作由教育教学督导中心总体规划、抽查、复核,由教务处进行部署、协调、推进,各系部教学主任指导、督查、考核本部门所属课程的诊改工作,教研室成立了各课程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组长由课程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组长聘任),负责本课程的建设与诊改,编制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标准, 进行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分析,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课程自我诊断等工作。
二、构建课程改进螺旋,建立课程质量持续提升工作机制
课程诊改工作要求依据PDCA循环模式开展课程诊改工作。PDCA循环(全面质量理管程序)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循环,课程改进螺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诊改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可参考《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合理可行的细化目标,构建对应的标准与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并同步实施监测与诊断,进而改进课程建设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与质量,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目标、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形成闭环运行的持续改进机制。
三、优化课程诊改流程,对照目标标准开展课程诊改工作
1、完善相关规划,形成课程建设目标链
依据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設规划和课程现状, 制定了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及其年度落实计划,各系部组织各课程教学团队依据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所属专业建设规划,确定各课程建设目标, 制定各课程三年建设方案,形成课程建设目标链。
2、建立课程诊断指标体系,形成课程建设标准链
学院课程层面围绕“基本情况”、“教学情况”两个诊断类别制定课程建设标准,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能力等五个方面设置可评价质控点25项开展达标诊断,突出“注重课程思政、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三项改革,构建我院课程质量自我诊断指标体系,形成课程建设标准链,用以指导并规范课程建设行为。
3、自主诊断,分析总结
课程教学团队认真 学习诊改文件,分析诊断指标、诊断点,参照《教师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附件2),依据实际教学效果,对照课程建设目标及课程标准,发现问题、找出差距,自我诊断,扎实做好课程诊改工作,并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特点、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填写在《教师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中。
4、外部诊断,课程诊改复核
学院在学期末,根据各系(部)诊改情况,组织诊改复核(依据教师课程自我诊断表),并形成诊改分析总结报告。系(部)组织课程负责人依据复核意见实施整改。整改结束后启动新一轮诊改工作。
四、依托“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开展课程诊改
学院通过“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并开设“高校教学测评查询”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程诊改工作的信息化。学期末学院发布“课程诊改通知”和“教师课程自我诊断操作说明”,教师通过操作说明在手机微信端进入“教学测评系统”,按照课程诊断指标进行课程自我诊断,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学院通过“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对指标各选项进行数据汇总,根据数据、图表对课程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程诊改分析总结报告,对课程质量提出改进意见。
目前我院开展的课程诊断与改进是自主诊断与外部诊断的结合。从多角度对课程进行审视,能更有效地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院正以此课程诊断与改进体系为指导, 在部分课程中开展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制定课程建设具体工作项目和工作内容,系统性开展课程建设,籍此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实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GZB1320064.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质量 ;诊断与改进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教职成厅〔2015〕2 号)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工作迈上新台阶,以督导和第三方评估为主要形式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以诊断与改进为主要特征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共同构成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的要求,各高职院校积极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自此,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承载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过程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课程进行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推进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教师对课程的自我诊改意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明确课程诊改主体,建立课程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建立“学院—系部—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四级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明确了各级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各层级责任和工作任务。课程诊改工作由教育教学督导中心总体规划、抽查、复核,由教务处进行部署、协调、推进,各系部教学主任指导、督查、考核本部门所属课程的诊改工作,教研室成立了各课程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组长由课程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组长聘任),负责本课程的建设与诊改,编制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标准, 进行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分析,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进行课程自我诊断等工作。
二、构建课程改进螺旋,建立课程质量持续提升工作机制
课程诊改工作要求依据PDCA循环模式开展课程诊改工作。PDCA循环(全面质量理管程序)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循环,课程改进螺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诊改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可参考《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合理可行的细化目标,构建对应的标准与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并同步实施监测与诊断,进而改进课程建设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与质量,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目标、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形成闭环运行的持续改进机制。
三、优化课程诊改流程,对照目标标准开展课程诊改工作
1、完善相关规划,形成课程建设目标链
依据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設规划和课程现状, 制定了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及其年度落实计划,各系部组织各课程教学团队依据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所属专业建设规划,确定各课程建设目标, 制定各课程三年建设方案,形成课程建设目标链。
2、建立课程诊断指标体系,形成课程建设标准链
学院课程层面围绕“基本情况”、“教学情况”两个诊断类别制定课程建设标准,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能力等五个方面设置可评价质控点25项开展达标诊断,突出“注重课程思政、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三项改革,构建我院课程质量自我诊断指标体系,形成课程建设标准链,用以指导并规范课程建设行为。
3、自主诊断,分析总结
课程教学团队认真 学习诊改文件,分析诊断指标、诊断点,参照《教师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附件2),依据实际教学效果,对照课程建设目标及课程标准,发现问题、找出差距,自我诊断,扎实做好课程诊改工作,并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特点、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填写在《教师课程质量自我诊断表》中。
4、外部诊断,课程诊改复核
学院在学期末,根据各系(部)诊改情况,组织诊改复核(依据教师课程自我诊断表),并形成诊改分析总结报告。系(部)组织课程负责人依据复核意见实施整改。整改结束后启动新一轮诊改工作。
四、依托“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开展课程诊改
学院通过“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并开设“高校教学测评查询”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程诊改工作的信息化。学期末学院发布“课程诊改通知”和“教师课程自我诊断操作说明”,教师通过操作说明在手机微信端进入“教学测评系统”,按照课程诊断指标进行课程自我诊断,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我改进建议。学院通过“高校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对指标各选项进行数据汇总,根据数据、图表对课程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形成课程诊改分析总结报告,对课程质量提出改进意见。
目前我院开展的课程诊断与改进是自主诊断与外部诊断的结合。从多角度对课程进行审视,能更有效地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院正以此课程诊断与改进体系为指导, 在部分课程中开展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制定课程建设具体工作项目和工作内容,系统性开展课程建设,籍此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实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GZB13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