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群E1Tor型霍乱弧菌溶原性测定的机理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n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我国O1群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案中"溶原性测定"中检测噬菌体的种类,研究溶原性测定的原理。

方法

选择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76株、O1群古典株8株、O139群菌株34株,利用溶原性测定方法检测菌株溶原性,检测菌株自发产生的溶原性噬菌体种类,检测阳性和阴性菌株染色体中该前噬菌体基因组,并检测这些菌株对溶原性噬菌体919TP(弧菌噬菌体K139家族)的敏感性。

结果

O1群El Tor型菌株溶原性测定为阳性的19株菌,其释放的噬菌体主要为K139家族,具有溶原化的K139噬菌体,并对溶原性噬菌体919TP的敏感性为阴性;O1群El Tor型菌株22株对溶原性噬菌体919TP的敏感性为阳性,溶原性测定全部为阴性,基因组中不含有K139噬菌体;6株O1群古典型菌株溶原性检测为阳性株,但产生的噬菌体不是K139类;0139群菌株中5株溶原性测定为阳性,能检测到溶原性K139噬菌体基因组,并且34株菌全部不能被919TP感染。

结论

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案中溶原性测定指标主要检测的是菌株释放K139类噬菌体的能力,即是否有K139噬菌体的溶原化并释放子代,"对溶原性噬菌体的敏感性"检测的是菌株能否被K139家族噬菌体(919TP)感染,因此生物分型中"溶原性测定"与"对溶原性噬菌体的敏感性"两个指标是相关联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不是医生的莎士比亚在他的不朽作品中讲述了许多疾痛的故事,其病况的细节叙述十分逼真,对此,文学圈已有许多论述1,2,3,4,5。但医学界似乎很少关注莎剧中的疾苦与死亡,这不能不说是医学研究的盲点。无疑,对公众生命观、疾苦观影响巨大的莎翁作品理应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叙事医学路径的开启,把莎剧人物的疾苦生死推入医生的视野。
期刊
格林·埃尔温(Glyn Elwyn)和他同事认为,在让患者选择他们的治疗方案之前,首先应创建一个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信息的工具平台。
期刊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GIV诺如病毒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合成针对GIV诺如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及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根据我国新发人GIV诺如病毒序列(GenBank序列号:KC894731)构建荧光定量检测的RNA标准品,对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评估,以传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lrus,HBV)表面抗原(HBsAg)作为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其定量检测开始应用于HBV感染状态评估和指导抗病毒疗效分析领域。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的下降速度或HBsAg和HBVDNA水平共同下降可预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及治疗结束后HBsAg的血清学转换。本研究拟对HBsAg的定量分析以及对慢乙肝患者诊疗的指导意义做一
期刊
广东省是我国病毒性脑炎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开展乙脑疫苗的广泛接种以后,乙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广东省内还存在大量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和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本文就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现状、媒介蚊虫、疫苗接种和病原学等情况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血清学肿瘤标志物AFP、AFP-L3异质体、AFP-L3/AFP比值、GP73和部分常规血液学指标在患者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和动态变化。方法对36例HCC患者术后随访2年,检测其在术前、术后和复发三个时间段的血清学标志物和血液学指标浓度,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法和COX风险模型分析术前指标对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配对t检验和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