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因此亟需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认知素养,尤其是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自课改以来,尽管实验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时安排的不合理
例如,现行的化学必修1(鲁科版)共设置:11个“观察.思考”,10个“活动.探究”,多个身边的化学小实验……不可否认,教材力求创设一个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设计一组组实验或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实质,进而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特点。然而高一化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周,课时有限;因此建议各学校需要适当增加高一上学期的课时以保证实验的开设;且定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以提高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师的忽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教学仍是只注重成绩。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做实验,往往用视频代替动手实验,结果实验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记;加之学生的分组实验少之又少,分组实验时也只是让学生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导致学生由初三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的感兴趣逐渐演变成对化学实验的反感,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这样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因为所复习的实验较多,自己未动手做实验、没有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时间一长记不清楚。
三、学生认为实验过于危险
化学实验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往往因为实验操作不规范或操作错误而发生事故。如在氯气性质的实验中,学生未掌握闻氯气等有毒气体气味的方法,闻氯气的气味时直接将鼻子凑近仪器猛吸一口、当场晕倒,出现类似的现象对学生来说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甚至在后续的的学习中不敢动手实验。另外介绍药品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到化学药品中毒、爆炸等负面信息,学生觉得化学实验危险性太高、望而却步。
诸多因素造成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很好的进行,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2]?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因为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师生互动
演示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利用演示实验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教师再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互相争议,通过辩论、评论,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化学科学认知素养。
(二)改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分组实验,全员参与
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或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分组把优生与后进生分在一组,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避免优生唱主角、后进生为配角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把组内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让后进生操作,优生记录,并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角色。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笔者还发现部分后进生操作能力比优生还强,教师再给与适当的鼓励,这样互补性就更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对化学也就感兴趣了。
(三)拓展实验探究资源,改进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1(鲁科版)中的实验多数能在课堂上完成,但由于部分学校受条件限制,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实验资源、利用身边的物质,创造多种有利因素,让学生能落实科学实验。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更合理,使演示实验更具有科学性。不过,笔者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不能只是教师的事,要把它变成学生的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增加趣味性实验,激发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
根据学生求知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可以把过氧化钠放在棉花上,让学生用细玻璃管对着药品吹气,观察棉花是否着火,进而有的学生会提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也参与反应”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设计,但至少向着这一方向努力。
对偏远落后地方的中学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药品和厨房用品做实验,如利用碘化钾、碘盐、白醋检验碘盐中碘元素的存,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等。这样,学生实验的体验得到了加强,实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验的兴趣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升。甚至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趣味化学实验比赛活动等;学生参与度高、热情高涨,增加了“实用化学”时间,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展示了化学学科学习实质的真面目。
总之,化学实验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验教学任重道远,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對化学实验感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3]。
参考文献:
[1]黄晓东.浅析中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J].基础教育研究 2012(11)
[2]李丽波.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理科考试研究 2014(3)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因此亟需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认知素养,尤其是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自课改以来,尽管实验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时安排的不合理
例如,现行的化学必修1(鲁科版)共设置:11个“观察.思考”,10个“活动.探究”,多个身边的化学小实验……不可否认,教材力求创设一个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设计一组组实验或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实质,进而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特点。然而高一化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周,课时有限;因此建议各学校需要适当增加高一上学期的课时以保证实验的开设;且定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以提高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师的忽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教学仍是只注重成绩。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做实验,往往用视频代替动手实验,结果实验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记;加之学生的分组实验少之又少,分组实验时也只是让学生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导致学生由初三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的感兴趣逐渐演变成对化学实验的反感,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这样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因为所复习的实验较多,自己未动手做实验、没有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时间一长记不清楚。
三、学生认为实验过于危险
化学实验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往往因为实验操作不规范或操作错误而发生事故。如在氯气性质的实验中,学生未掌握闻氯气等有毒气体气味的方法,闻氯气的气味时直接将鼻子凑近仪器猛吸一口、当场晕倒,出现类似的现象对学生来说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甚至在后续的的学习中不敢动手实验。另外介绍药品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到化学药品中毒、爆炸等负面信息,学生觉得化学实验危险性太高、望而却步。
诸多因素造成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很好的进行,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2]?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因为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师生互动
演示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利用演示实验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教师再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互相争议,通过辩论、评论,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化学科学认知素养。
(二)改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分组实验,全员参与
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或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分组把优生与后进生分在一组,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避免优生唱主角、后进生为配角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把组内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让后进生操作,优生记录,并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角色。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笔者还发现部分后进生操作能力比优生还强,教师再给与适当的鼓励,这样互补性就更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对化学也就感兴趣了。
(三)拓展实验探究资源,改进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1(鲁科版)中的实验多数能在课堂上完成,但由于部分学校受条件限制,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实验资源、利用身边的物质,创造多种有利因素,让学生能落实科学实验。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的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更合理,使演示实验更具有科学性。不过,笔者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不能只是教师的事,要把它变成学生的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增加趣味性实验,激发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
根据学生求知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可以把过氧化钠放在棉花上,让学生用细玻璃管对着药品吹气,观察棉花是否着火,进而有的学生会提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也参与反应”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设计,但至少向着这一方向努力。
对偏远落后地方的中学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药品和厨房用品做实验,如利用碘化钾、碘盐、白醋检验碘盐中碘元素的存,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等。这样,学生实验的体验得到了加强,实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验的兴趣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升。甚至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趣味化学实验比赛活动等;学生参与度高、热情高涨,增加了“实用化学”时间,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展示了化学学科学习实质的真面目。
总之,化学实验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验教学任重道远,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對化学实验感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3]。
参考文献:
[1]黄晓东.浅析中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J].基础教育研究 2012(11)
[2]李丽波.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理科考试研究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