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析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下,逐步形成了档案工作者行为和交往上的独特文化心态和文化特征,同时现实也给档案工作者的传统道德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档案工作者应在“道德、表率与和谐”的文化行为模式下,进一步塑造理想的人格。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行为;交往;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的加工者,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从服务与文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者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為别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有,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的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一)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二)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三)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二、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一)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二)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三)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三、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求同存异,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四、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档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内向、老成、稳建的风度,心理的自责与积累,造成压抑,内心的焦虑与挫折比较严重。按文化人类学观点,人们为适应生存来改变着环境并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同时修正传统文化以利于人类的不断发展。
我们首先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行为”,澄清一些混乱思想,端正价值导向,不盲目跟从某些理论去膨胀一种暂时实现不了的欲望,凭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促成振作而不是倦怠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面临着需要更新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要靠它可以接受的时代文化来弥补,在社会主义文化影响下,全面改造封建和资产阶级文化,发挥精神和物质双因素在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者行为体系。诚然,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普遍地影响着一系列社会职业行为,但却很少像档案工作者行为中体现得如此充分与微妙,明显地表现出与社会中其它职业与群体不同的职业特点,“道德、表率与和谐”构成了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中文化传统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还将进一步塑造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时代意识。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行为;交往;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影响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的加工者,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从服务与文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者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為别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有,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的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一)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二)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三)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二、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一)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二)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三)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三、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求同存异,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四、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档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内向、老成、稳建的风度,心理的自责与积累,造成压抑,内心的焦虑与挫折比较严重。按文化人类学观点,人们为适应生存来改变着环境并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同时修正传统文化以利于人类的不断发展。
我们首先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行为”,澄清一些混乱思想,端正价值导向,不盲目跟从某些理论去膨胀一种暂时实现不了的欲望,凭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促成振作而不是倦怠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面临着需要更新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要靠它可以接受的时代文化来弥补,在社会主义文化影响下,全面改造封建和资产阶级文化,发挥精神和物质双因素在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者行为体系。诚然,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普遍地影响着一系列社会职业行为,但却很少像档案工作者行为中体现得如此充分与微妙,明显地表现出与社会中其它职业与群体不同的职业特点,“道德、表率与和谐”构成了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中文化传统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还将进一步塑造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时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