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高职院校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南,而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出发,针对制度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文本;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而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中重“物”不重“人”的思想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需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以人为本”高职管理理念的提出
1.1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在我国,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的。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本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太戈拉和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人本主义哲学观。康德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尺度”,意谓人是目的本身,要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 “以人为本”的高职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和“以教职员工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教职员工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管理中关心、理解、尊重教职员工,切实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职员工的自我实现。
2 制度建设是确立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关键
2.1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服务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服务高职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尊重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教育规律和个性化要求。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尊重学生對学科、专业学习的选择权;三是要实现个性化管理。
2.2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激励教职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的真谛在于挖掘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展现人的才能和发挥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规范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营造一种使领先者快马加鞭,使平庸者坐立不安,使落后者奋起直追的大学环境。
3 高职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障碍
3.1“以人文本”止于口头宣传
部分管理者在实际中并没有充分的运用和贯彻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而忽视了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自我实现,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利于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2 “以人为本”更像“拿来主义”
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来看,有些制度是简单的从其他兄弟院校或者从书本上直接照搬过来的,并没有深入调研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研究师生员工的实际状况。
3.3 “以人为本”难敌“以官为本”
管理者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局限于自身角度而缺乏全局考虑以至于这些制度成了“官本位”的法宝。建制度的人不做具体事,做具体事情的人无权建制度,制度便常常脱离实际,成了约束他人的条款。
3.4 “以人为本”易被“束之高阁”
制度被“束之高阁”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是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使实施和执行非常困难;二是管理者重视各项制度的制定,而忽视制度实施的情况、效果。
4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高职教育更快发展
4.1 思想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
4.1.1 强调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师生员工的管理。从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到目标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师生员工。因此,管理者要明确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的自我实现是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
4.1.2 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在制度建设中强化服务理念,从师生员工需要的角度出发,由指挥者、监督者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谐校园环境的创设者。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职员工的特征,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
4.2 生成程序上体现“以人为本”
管理者需在制度建设中,营造活跃、透明、开放的氛围,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参与学校发展建设。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生成程序需要遵循以下环节:院或职能部门领导提出议案→法制部门工作人员调研、立项→法制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起草→相关人员讨论←→修改→法制部门审核→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或校行政会议审议→校领导颁布、实施。
4.3 制度内容上注重“以人为本”
4.3.1 制度内容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师生员工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力争师生员工的生命权、休息权、健康权等正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3.2 制度内容的设计要在保证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融合、协调、兼顾师生员工的利益让每个人的自我发展需求都能实现。
4.3.3 制度的文字表述应该规范、准确,各项制度的逻辑思维清晰,逻辑结构必须严谨,充分体现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肃性。
4.4 贯彻执行上落实“以人为本”
对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实现制度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4.1领导者与管理者带头贯彻执行 高校领导与管理者应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各项制度在师生员工心目中的权威性,带动他们共同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制度。
4.4.2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执行。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大家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5监督反馈上保障“以人为本”
4.5.1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依法建立高职院校监督机制,切实发挥师生员工的民主监督作用。如,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都是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再如,通过设立 “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等各级各类业务委员会,广泛听取各类 “专家”在学校人事制度变革、重大事务决策、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宝贵意见。
4.5.2不断修订与完善制度。对于监督与反馈中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做出反应。一方面,及时修订各项制度,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制度,当废则废、当改则改;其次,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及时制定新的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
总之,制度使用以规范人的行为,但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制度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自我实现中,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营造学生、教职员工和高职院校三方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學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 曹艳秋,李政.管理制度的缺陷》[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肖浩辉.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5章荣珍: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12).
6 邹吉忠,制度建设与人的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7 徐 瑞,学校规章制度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2(7).
8 刘晓林,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新论[J].现代企业文化,2010(5).
9 张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以人为本[J].辽宁高职学报,2008(4).
10刘景林.高校应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大学:学术版,2011(7).
作者简介:
王鹰(1967—),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关键词:以人文本;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而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中重“物”不重“人”的思想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需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以人为本”高职管理理念的提出
1.1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渊源
在我国,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的。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本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太戈拉和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人本主义哲学观。康德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尺度”,意谓人是目的本身,要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 “以人为本”的高职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和“以教职员工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教职员工为本”,就是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管理中关心、理解、尊重教职员工,切实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职员工的自我实现。
2 制度建设是确立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关键
2.1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服务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服务高职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尊重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教育规律和个性化要求。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尊重学生對学科、专业学习的选择权;三是要实现个性化管理。
2.2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激励教职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的真谛在于挖掘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展现人的才能和发挥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规范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营造一种使领先者快马加鞭,使平庸者坐立不安,使落后者奋起直追的大学环境。
3 高职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障碍
3.1“以人文本”止于口头宣传
部分管理者在实际中并没有充分的运用和贯彻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而忽视了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自我实现,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利于激发被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2 “以人为本”更像“拿来主义”
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来看,有些制度是简单的从其他兄弟院校或者从书本上直接照搬过来的,并没有深入调研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研究师生员工的实际状况。
3.3 “以人为本”难敌“以官为本”
管理者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局限于自身角度而缺乏全局考虑以至于这些制度成了“官本位”的法宝。建制度的人不做具体事,做具体事情的人无权建制度,制度便常常脱离实际,成了约束他人的条款。
3.4 “以人为本”易被“束之高阁”
制度被“束之高阁”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是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使实施和执行非常困难;二是管理者重视各项制度的制定,而忽视制度实施的情况、效果。
4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高职教育更快发展
4.1 思想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
4.1.1 强调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师生员工的管理。从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到目标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师生员工。因此,管理者要明确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的自我实现是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
4.1.2 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在制度建设中强化服务理念,从师生员工需要的角度出发,由指挥者、监督者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谐校园环境的创设者。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职员工的特征,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制度建设之中。
4.2 生成程序上体现“以人为本”
管理者需在制度建设中,营造活跃、透明、开放的氛围,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参与学校发展建设。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生成程序需要遵循以下环节:院或职能部门领导提出议案→法制部门工作人员调研、立项→法制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起草→相关人员讨论←→修改→法制部门审核→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或校行政会议审议→校领导颁布、实施。
4.3 制度内容上注重“以人为本”
4.3.1 制度内容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师生员工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力争师生员工的生命权、休息权、健康权等正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3.2 制度内容的设计要在保证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融合、协调、兼顾师生员工的利益让每个人的自我发展需求都能实现。
4.3.3 制度的文字表述应该规范、准确,各项制度的逻辑思维清晰,逻辑结构必须严谨,充分体现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肃性。
4.4 贯彻执行上落实“以人为本”
对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实现制度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4.1领导者与管理者带头贯彻执行 高校领导与管理者应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各项制度在师生员工心目中的权威性,带动他们共同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制度。
4.4.2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执行。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大家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5监督反馈上保障“以人为本”
4.5.1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依法建立高职院校监督机制,切实发挥师生员工的民主监督作用。如,党代会、职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都是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再如,通过设立 “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等各级各类业务委员会,广泛听取各类 “专家”在学校人事制度变革、重大事务决策、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宝贵意见。
4.5.2不断修订与完善制度。对于监督与反馈中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做出反应。一方面,及时修订各项制度,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制度,当废则废、当改则改;其次,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及时制定新的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
总之,制度使用以规范人的行为,但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制度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员工自我实现中,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营造学生、教职员工和高职院校三方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學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3 曹艳秋,李政.管理制度的缺陷》[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肖浩辉.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5章荣珍: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1(12).
6 邹吉忠,制度建设与人的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7 徐 瑞,学校规章制度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走向[J].教学与管理,2002(7).
8 刘晓林,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新论[J].现代企业文化,2010(5).
9 张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以人为本[J].辽宁高职学报,2008(4).
10刘景林.高校应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J].大学:学术版,2011(7).
作者简介:
王鹰(1967—),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