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古今问题——读《史记·封禅书》

来源 :复旦政治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人”、“古今”问题是《史记》的核心问题,纵横交织于《封禅书》中,使后者成为《史记》中最能体现司马迁微旨的一篇。本文通过解读《封禅书》指出:在司马迁那里,“古”意味着周制,“今”意味着秦制。周制所保存着三代的通天人的理解,在秦制中已不复存在。汉武帝虽然意图恢复这一理想,承继三代正统,最终却无能于摆脱秦制,遂使秦之后中国政治定格于秦法之精神。《封禅书》一改过去的治乱循环观,提出三代以上、三代以下的古今史观,这是司马迁在历史哲学上的一大贡献。 “Heaven and Man ”, “ancient and modern ” issue is the core issue of “Historical Records”, intertwined in the “Book of Zen Buddhism”, so that the latter become “Shi Ji” can best reflect Sima Qian micro-purpose of an article. In this paper, we interpret the book “The Book of Zen Buddhism” and point out that in Sima Qian, “ancient” means the system of Zhou Dynasty and “present” means the Qin system.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heavenly people’s understanding preserved by the system of Zhou Dynasty no longer exist in the Qin system. Although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is ideal, the Han Wudi inherited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orthodoxy and ultimately was unable to get rid of the Qin system, thus fixing the Chinese politics in Qin’s spirit after Qin. “Feng zhen shu” changed the past cycle of chaos and cycle, put forwar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view of history of more than three generations and less than three generations, which is Sima Qian’s contribution to philosophy of history.
其他文献
金融保险市场竞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行、建行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外资银行与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中国,这不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而是一个逐渐市场化的市场.在市场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团队这种工作形式,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柔性发展,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与之对应的绩效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
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之一的嘉兴南湖,改革开放30年来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实力: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产业化的科技农业、较繁荣的商品经济、通畅的商贸物流、高素质人才资源、较
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广泛存在于合同条款的分析之中,约定违约金的条款也是如此.目前诸多高校在和新进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时都会约定教师因单方辞职而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高校
2005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新浪教育频道上看到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即将在北京开考调查分析专业及调查分析师证书的教育新闻.于是,我怀着新奇的心情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者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扩大或保持市场份额、争取竞争主动性的有力措施。随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过程中,以战略家的敏锐洞见和高瞻远瞩的能力,以历史为镜寻求借鉴,一次次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成功走过一个个关键节点。  1943年3月,蒋介石署名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极力污蔑诋毁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迅速组织文章批驳,1944年3月19日,史学家郭沫若在重庆《新華日报》发表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详实
期刊
合同外包既是当代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趋向,也是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的治理工具.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都能获得成功,合同外包的绩效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出现偏差乃至
通过记忆或预测与时间发生的种种关系,形成后共产主义空间据以重组、构建和确认自己的认同性的一个特殊的主轴.后共产主义社会处于一方面公开否弃共产主义的过去,另一方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