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美术教师要挖掘美术课程中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把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开发成美术课程,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及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继承;民族文化;创新;美术教学
一、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从地方美术入手
(一)选择本土民间艺术精神意义深远
渗透民族文化,仅仅靠课本是不够的,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必走到外地,从本土出发,就近取材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接地气的方式。地方本土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美术老师要善于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可以扩展美术课程的教学领域,充实我们的美术课堂。人们会用最单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创造出许多具有特色的艺术形象,那是人们在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品味地方特色美术资源最直观的见证,是感受古人生活情景的依据,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做好本土民间艺术向课程转化的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更好地渗透民族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涵养学生,教师就应该在课程选择上把好关。地方资源的开发,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扩展美术课程的教学领域,更加充实我们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要对地方民间艺术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选择出具有一定美术特征,能适合美术课程学习特点的资源进行开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
二、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
(一)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师生共同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能让学生更顺利地接受民间文化,我创设情境,假设有外国游客要来濮阳参观,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做好迎宾准备,展现出自信、好客又博学的中国小学生形象。教学的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期制作。我鼓励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向家中的老人询问,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图像、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提前完成一幅作品,以对制作过程中所用技法的难易程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熟知于心。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准备材料,对地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读懂民族文化的形式特点和精神特征
如何通过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是教学实施中的重点内容。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古人遗留下来的,我们也称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民族文化具有外在的形式,这是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但是很多孩子容易局限在对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特点的认识之中,对民族文化还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二是民族文化反映着精神内涵,但大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用心思考挖掘,这是我们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地方。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帮助同学们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精神内涵。
(三)通过实践活动传承与创新
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想要走得更远就更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民族文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创作出具有新意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创新,同学们对民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三、通过探究有效学习方法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
【课例】
本土研发课程“最美中原”。课程围绕着中原文化展开,设计了关于河南文明的一系列课程,从纸板画《中华龙》、彩泥杂物制作的《耍杂技的小丑》到造型设计《仓颉造字》、拓印剪贴《甲骨文字“龙”》和瓦楞纸拼贴《龙》。课程由易到难,让学生了解中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身为河南人的自豪,从而为建设河南、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内容:中华龙
适合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及老师的讲解,了解中华龙的由来及龙头的造型特点。
2.能够利用纸板的纹理及灰色衬托出冷色或暖色的龙头。
3.通过欣赏、绘制中华龙及中国象形文字,热爱民族文化,对自己是河南人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研究龙头的造型特点,用冷色或暖色调表现龙头。
教学难点
1.用冷色或暖色表现出龙头的造型及精神风貌。
2.巧妙地撕掉纸板表层龙头旁边的纸,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衬托出龙头。
教学过程
1.引导环节。“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作品,看一看是什么?是画吗?还是字?原来是中国的象形文字。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需要,想要记录一些事情,可是没有文字,只好把想要记录的人、动物或事物画下来。为了快速记录,人们记录的图画越来越简单,我们濮阳的仓颉把人们记录的符号加以归纳整理,造出了中国的汉字。”
“我们是怎么知道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1928年在我们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出了刻字甲骨,经专家证明甲骨上的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
“这是甲骨文中的一个字,老师想考考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字?”
“古代的‘龙’字。”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接下来就有请作为‘龙的传人’的你们来仔细观察龙头。”
2.感知观察环节。
(1)“传说龙形象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最威武的龙头有哪些特点?”
“头顶有角、脸上有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脸周围有毛、嘴角有两条长长的触须……”
(2)让学生感受用冷色或暖色表现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教师讲解演示龙头的画法及上色要点。
3.创作环节。“每一个人心中的龙都是不一样的,请你在纸板上大胆画出你心中的龙头,可以选用冷色调或暖色调,感受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学生动手实践,可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欣赏环节。
(1)学生自告奋勇,介绍自己的作品。再由同学间互相评价,老师点评。(2)老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突出学生个性,体现出冷暖色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
四、结语
美术教师要明确民族文化对于学生的本真意义,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从孩子们熟悉的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地方民间美术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把它们变成美术课程,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很好抓手。
关键词:继承;民族文化;创新;美术教学
一、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从地方美术入手
(一)选择本土民间艺术精神意义深远
渗透民族文化,仅仅靠课本是不够的,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必走到外地,从本土出发,就近取材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接地气的方式。地方本土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美术老师要善于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可以扩展美术课程的教学领域,充实我们的美术课堂。人们会用最单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创造出许多具有特色的艺术形象,那是人们在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品味地方特色美术资源最直观的见证,是感受古人生活情景的依据,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做好本土民间艺术向课程转化的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更好地渗透民族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涵养学生,教师就应该在课程选择上把好关。地方资源的开发,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扩展美术课程的教学领域,更加充实我们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要对地方民间艺术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选择出具有一定美术特征,能适合美术课程学习特点的资源进行开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
二、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
(一)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师生共同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能让学生更顺利地接受民间文化,我创设情境,假设有外国游客要来濮阳参观,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做好迎宾准备,展现出自信、好客又博学的中国小学生形象。教学的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期制作。我鼓励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向家中的老人询问,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图像、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提前完成一幅作品,以对制作过程中所用技法的难易程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熟知于心。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准备材料,对地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读懂民族文化的形式特点和精神特征
如何通过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是教学实施中的重点内容。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古人遗留下来的,我们也称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民族文化具有外在的形式,这是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但是很多孩子容易局限在对某一方面的表现形式特点的认识之中,对民族文化还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二是民族文化反映着精神内涵,但大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用心思考挖掘,这是我们美术老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地方。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帮助同学们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精神内涵。
(三)通过实践活动传承与创新
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想要走得更远就更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民族文化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创作出具有新意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创新,同学们对民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三、通过探究有效学习方法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
【课例】
本土研发课程“最美中原”。课程围绕着中原文化展开,设计了关于河南文明的一系列课程,从纸板画《中华龙》、彩泥杂物制作的《耍杂技的小丑》到造型设计《仓颉造字》、拓印剪贴《甲骨文字“龙”》和瓦楞纸拼贴《龙》。课程由易到难,让学生了解中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身为河南人的自豪,从而为建设河南、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内容:中华龙
适合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及老师的讲解,了解中华龙的由来及龙头的造型特点。
2.能够利用纸板的纹理及灰色衬托出冷色或暖色的龙头。
3.通过欣赏、绘制中华龙及中国象形文字,热爱民族文化,对自己是河南人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研究龙头的造型特点,用冷色或暖色调表现龙头。
教学难点
1.用冷色或暖色表现出龙头的造型及精神风貌。
2.巧妙地撕掉纸板表层龙头旁边的纸,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衬托出龙头。
教学过程
1.引导环节。“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作品,看一看是什么?是画吗?还是字?原来是中国的象形文字。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需要,想要记录一些事情,可是没有文字,只好把想要记录的人、动物或事物画下来。为了快速记录,人们记录的图画越来越简单,我们濮阳的仓颉把人们记录的符号加以归纳整理,造出了中国的汉字。”
“我们是怎么知道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1928年在我们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出了刻字甲骨,经专家证明甲骨上的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
“这是甲骨文中的一个字,老师想考考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字?”
“古代的‘龙’字。”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接下来就有请作为‘龙的传人’的你们来仔细观察龙头。”
2.感知观察环节。
(1)“传说龙形象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最威武的龙头有哪些特点?”
“头顶有角、脸上有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脸周围有毛、嘴角有两条长长的触须……”
(2)让学生感受用冷色或暖色表现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教师讲解演示龙头的画法及上色要点。
3.创作环节。“每一个人心中的龙都是不一样的,请你在纸板上大胆画出你心中的龙头,可以选用冷色调或暖色调,感受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学生动手实践,可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欣赏环节。
(1)学生自告奋勇,介绍自己的作品。再由同学间互相评价,老师点评。(2)老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突出学生个性,体现出冷暖色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
四、结语
美术教师要明确民族文化对于学生的本真意义,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从孩子们熟悉的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地方民间美术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把它们变成美术课程,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很好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