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地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俗语流传已久,都是很有道理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为了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优化学习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促进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帮助者,时而是激励者。
2.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形成互补。
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4.尊重學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5.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6.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投身于探索中。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因此只有充分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育,2002.12.
[3]李淑媛.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4]王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俗语流传已久,都是很有道理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为了强化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在组建小组的时候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优化学习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促进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帮助者,时而是激励者。
2.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形成互补。
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在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大组,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4.尊重學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5.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6.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投身于探索中。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因此只有充分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育,2002.12.
[3]李淑媛.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4]王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