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从实际入手,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一、切实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事实告诉我们,应试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同时也埋没了许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由于许多教师(家长)判别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样,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便觉得在老师(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自惭形秽,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那些顺从、听话的学生总是老师肯定表扬的对象,而那些活泼好动、好问、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则被认为是故意刁难、钻牛角尖。由于评价方式的不科学、由于老师的偏见使得许多学生不自觉地放弃追问、求异、创新,而趋向于简单的听话、顺从,热衷于题海、应试。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善于表现,首先就必须改变这种对学生不科学的评价方式。
二、 尽心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师生关系就当是和谐民主的,生生关系就应是团结友爱的。如果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始终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老师定会产生一种畏惧甚至是逃避的心理,就会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隐藏起来,这样,他们的创造力自然就没有机会得以发挥。心理学家认为:惟有当学生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走向自我实现。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几许苛刻,让学生见了你有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如果教师一味令学生望而生畏,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课堂上不光师生间应民主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和谐共处。毕竟,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人际环境好,人的大脑才会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更是唤起创造的源泉之一。
三、积极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都有荣誉感。适当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努力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进行有益、适当的竞争,要经常教导学生在班上暗中选取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学习榜样),树立赶上和超过竞争对手的决心。有了竞争对手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学习创造性自然也就有了。教师亦应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如写对了一个字或是念准了一个音,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学生获得一种认同感,一种荣誉感,
从而进一步促进其主动学习,激发其创造动机。
四、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天才需要强烈的自信才能成为天才;对于常人,强烈的自信心以及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当一个人自信时,便会朝自我预定的目标去奋斗,便会漠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想此,更不敢做彼,那么天赋再高,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主动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理。
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兴趣为达尔文提出 创造性的学说——进化论打下了基础。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要使学生将注意力从繁重的题海中转出,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如果只注重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只凭嘴巴、粉笔、黑板和固定的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是很难对语文产生兴趣的,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乏味一样。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贵州省惠水县第三中学)
一、切实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事实告诉我们,应试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同时也埋没了许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由于许多教师(家长)判别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样,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便觉得在老师(家长)面前抬不起头,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自惭形秽,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那些顺从、听话的学生总是老师肯定表扬的对象,而那些活泼好动、好问、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则被认为是故意刁难、钻牛角尖。由于评价方式的不科学、由于老师的偏见使得许多学生不自觉地放弃追问、求异、创新,而趋向于简单的听话、顺从,热衷于题海、应试。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善于表现,首先就必须改变这种对学生不科学的评价方式。
二、 尽心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师生关系就当是和谐民主的,生生关系就应是团结友爱的。如果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始终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老师定会产生一种畏惧甚至是逃避的心理,就会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隐藏起来,这样,他们的创造力自然就没有机会得以发挥。心理学家认为:惟有当学生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走向自我实现。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几许苛刻,让学生见了你有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如果教师一味令学生望而生畏,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课堂上不光师生间应民主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和谐共处。毕竟,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人际环境好,人的大脑才会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更是唤起创造的源泉之一。
三、积极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都有荣誉感。适当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努力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进行有益、适当的竞争,要经常教导学生在班上暗中选取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学习榜样),树立赶上和超过竞争对手的决心。有了竞争对手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学习创造性自然也就有了。教师亦应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如写对了一个字或是念准了一个音,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学生获得一种认同感,一种荣誉感,
从而进一步促进其主动学习,激发其创造动机。
四、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天才需要强烈的自信才能成为天才;对于常人,强烈的自信心以及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当一个人自信时,便会朝自我预定的目标去奋斗,便会漠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想此,更不敢做彼,那么天赋再高,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主动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理。
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兴趣为达尔文提出 创造性的学说——进化论打下了基础。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要使学生将注意力从繁重的题海中转出,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如果只注重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只凭嘴巴、粉笔、黑板和固定的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是很难对语文产生兴趣的,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乏味一样。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贵州省惠水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