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图书馆与Internet联网后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从原有的口头咨询、定题检索、文献借阅,转变为通过网络接受读者的信息咨询,确定文献源,帮助读者查询,获取并组织信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网络的形式,使信息传播得更迅速,更及时。
一、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园网的网络拓朴中图书馆是重要的节点
目前,高校校园网大部分采用的是星形的网络拓扑。在这种结构下图书馆是校园网下的主要二级节点,这种设计思想几乎贯穿了我国校园网建设浪潮的始终。离开了图书馆这个重要节点,一个高校的校园网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更重要的是,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合并之风渐起,新馆纷纷扩建,这样从原来图书馆的二级站点下又会引出三级、四级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馆这个节点出了问题将会直接导致下级节点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引发整个网络的瘫痪。
2.图书馆为读者导航
Internet具有非组织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出版就好像把图书放在一个虚拟书架上,网络页码必须进行良好的组织,其内容必须有意义。将网络上浩如烟海、分散而无序的相关信息资源重新进行有序组织,把不同学科的信息也像图书一样进行分类,然后制成树状目录,用户按所需资料在目录树上查询路径,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为高校教学科研当好网络的导航员。
3.图书馆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以本馆特色为主要内容,在重视相关信息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用户需求,按照特定用户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和网上相关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根据用户群的结构分学科,以订制信息资源树的方式来控制管理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和流量,并将收集的大量信息存放在服务器的大型数据库中,再以集中并发的形式推送给用户,从而既能有效地控制校园网用户访问信息的内容,又能避免相同信息的重复下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的带宽瓶颈问题,又能随时为读者提供有益信息。
4.图书馆是校园网最为重要的信息源
这点可以说是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最为独特也最为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数千种报刊是校园网上最为丰富的信息源。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并有成熟的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将这些信息运用到校园网上,尤其是目前国内新涌现的光盘全文检索、镜像站点等。读者可以坐在家里查资料、搞科研,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科研人员,可以说校园网就是一条高速公路,而图书馆的信息就是公路上运输的源源不断的货物。没有货物这条公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图书馆是校园网乃至高校对外的形象
目前,几乎所有的校园网主页都把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的页面进行设置。据统计在外部访问校园网的主页的用户中,有50%左右的用户访问了图书馆页面。所以,图书馆的藏书是否丰富、数据库是否完备,查全率是否过关都直接影响到校园网乃至一校对外的重要形象。良好的界面、简便的操作、丰富的信息是图书馆为校园网树立形象的重要手段。这一点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又一重大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校园网建设应一体化进行
高校校园网建设大体划分为两种框架:一种是校园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合在一起,中心主机房和图书馆局域网机房建在一处,校园网形成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格中心要么和图书馆合署办公,要么行政隶属于图书馆管辖。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既要管好本馆的局域网,又要管理好学校的校园网。采用这种模式的如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校园网放在别的系处,中心机房建在办公大楼或电子大楼,图书馆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纤和中心机房连结,图书馆在校园网络拓扑中属于二级节点。
这两种不同的构架方式对图书馆的发展意义是不一样的,显然前者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意义更为重大。在这种构架方式下,图书馆不仅是信息源发布中心,同时也是校园网络拓扑的中心,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对此也会有比以前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关注。当然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也极大加剧。但是我们的确也看到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制约了这种模式的推广:一是校园网技术含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才状况显然暂时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二是校园网有很强的管理职能,而管理需要权威,长期以来图书馆在高校一直是作为教辅部门存在,这样的划分导致图书馆在管理上缺乏权威性,因而不能很好地行使管理职能。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都是第二种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不管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图书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不是可以人为阻挡的,是信息化网络发展的必然呼唤。这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发展的极好机遇,我们没有理由错过,更不能放弃。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和校园网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实行的是分开管理,甚至于不同属于同一位主管校领导,这就造成两者在建设过程中协调不够、有重复浪费的现象。尤其严重的是在某些重要环节,因为各自采取的是不同的协议或接口,导致两者不兼容。典型的例子如前几年图书馆微机上马微机局域网,大都采取的是Novell操作系统,Netware支持的是IPX协议,而在校园网建设中几乎都采用Intranet技术,支持的是TCP/IP协议,结果两者在传输数据时,如果不加处理就会出错。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重视两者的一体化建设。
首先,要在领导层和技术员之间建立一个沟通协调机制。在一些事关图书馆和校园网建设中具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上,技术人员应将各自的方案,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反映给领导,双方主要领导应及时交流看法、观点,形成一个初步方案后再反馈给技术人员,由双方技术人员协商一个解决方案,最后再提交给领导。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信息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认识上的盲点。
其次,在两者一体化建设中要重点抓住两头。一头是产品选型;一头是PDS布线。产品选型涉及的是大容量的数据传送,如多媒体信息能否以最佳路径,最少延时方便顺利地在校园内流转。选型不对或协议不一致很可能导致这方面的问题;统一PDS布线关心的是资金的有效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布了一次线又布一次的浪费。
第三,就是图书馆的应用资源和校园网其它应用要合理布局。一般而言,书目服务只会由图书馆提供,而VOD点播、多媒体制作播放就有可能和校园网上其它部门发生冲突或者重复。比如电教中心、计算中心也不可能制作这方面的应用,这就必须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将资源合理利用。
一、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园网的网络拓朴中图书馆是重要的节点
目前,高校校园网大部分采用的是星形的网络拓扑。在这种结构下图书馆是校园网下的主要二级节点,这种设计思想几乎贯穿了我国校园网建设浪潮的始终。离开了图书馆这个重要节点,一个高校的校园网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更重要的是,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合并之风渐起,新馆纷纷扩建,这样从原来图书馆的二级站点下又会引出三级、四级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馆这个节点出了问题将会直接导致下级节点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引发整个网络的瘫痪。
2.图书馆为读者导航
Internet具有非组织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出版就好像把图书放在一个虚拟书架上,网络页码必须进行良好的组织,其内容必须有意义。将网络上浩如烟海、分散而无序的相关信息资源重新进行有序组织,把不同学科的信息也像图书一样进行分类,然后制成树状目录,用户按所需资料在目录树上查询路径,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为高校教学科研当好网络的导航员。
3.图书馆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以本馆特色为主要内容,在重视相关信息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用户需求,按照特定用户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和网上相关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根据用户群的结构分学科,以订制信息资源树的方式来控制管理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和流量,并将收集的大量信息存放在服务器的大型数据库中,再以集中并发的形式推送给用户,从而既能有效地控制校园网用户访问信息的内容,又能避免相同信息的重复下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络的带宽瓶颈问题,又能随时为读者提供有益信息。
4.图书馆是校园网最为重要的信息源
这点可以说是图书馆在校园网建设中最为独特也最为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数千种报刊是校园网上最为丰富的信息源。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并有成熟的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将这些信息运用到校园网上,尤其是目前国内新涌现的光盘全文检索、镜像站点等。读者可以坐在家里查资料、搞科研,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科研人员,可以说校园网就是一条高速公路,而图书馆的信息就是公路上运输的源源不断的货物。没有货物这条公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5.图书馆是校园网乃至高校对外的形象
目前,几乎所有的校园网主页都把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的页面进行设置。据统计在外部访问校园网的主页的用户中,有50%左右的用户访问了图书馆页面。所以,图书馆的藏书是否丰富、数据库是否完备,查全率是否过关都直接影响到校园网乃至一校对外的重要形象。良好的界面、简便的操作、丰富的信息是图书馆为校园网树立形象的重要手段。这一点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又一重大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校园网建设应一体化进行
高校校园网建设大体划分为两种框架:一种是校园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合在一起,中心主机房和图书馆局域网机房建在一处,校园网形成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格中心要么和图书馆合署办公,要么行政隶属于图书馆管辖。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既要管好本馆的局域网,又要管理好学校的校园网。采用这种模式的如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校园网放在别的系处,中心机房建在办公大楼或电子大楼,图书馆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纤和中心机房连结,图书馆在校园网络拓扑中属于二级节点。
这两种不同的构架方式对图书馆的发展意义是不一样的,显然前者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意义更为重大。在这种构架方式下,图书馆不仅是信息源发布中心,同时也是校园网络拓扑的中心,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对此也会有比以前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关注。当然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也极大加剧。但是我们的确也看到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制约了这种模式的推广:一是校园网技术含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人才状况显然暂时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二是校园网有很强的管理职能,而管理需要权威,长期以来图书馆在高校一直是作为教辅部门存在,这样的划分导致图书馆在管理上缺乏权威性,因而不能很好地行使管理职能。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都是第二种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不管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图书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不是可以人为阻挡的,是信息化网络发展的必然呼唤。这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发展的极好机遇,我们没有理由错过,更不能放弃。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和校园网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实行的是分开管理,甚至于不同属于同一位主管校领导,这就造成两者在建设过程中协调不够、有重复浪费的现象。尤其严重的是在某些重要环节,因为各自采取的是不同的协议或接口,导致两者不兼容。典型的例子如前几年图书馆微机上马微机局域网,大都采取的是Novell操作系统,Netware支持的是IPX协议,而在校园网建设中几乎都采用Intranet技术,支持的是TCP/IP协议,结果两者在传输数据时,如果不加处理就会出错。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重视两者的一体化建设。
首先,要在领导层和技术员之间建立一个沟通协调机制。在一些事关图书馆和校园网建设中具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上,技术人员应将各自的方案,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反映给领导,双方主要领导应及时交流看法、观点,形成一个初步方案后再反馈给技术人员,由双方技术人员协商一个解决方案,最后再提交给领导。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信息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认识上的盲点。
其次,在两者一体化建设中要重点抓住两头。一头是产品选型;一头是PDS布线。产品选型涉及的是大容量的数据传送,如多媒体信息能否以最佳路径,最少延时方便顺利地在校园内流转。选型不对或协议不一致很可能导致这方面的问题;统一PDS布线关心的是资金的有效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布了一次线又布一次的浪费。
第三,就是图书馆的应用资源和校园网其它应用要合理布局。一般而言,书目服务只会由图书馆提供,而VOD点播、多媒体制作播放就有可能和校园网上其它部门发生冲突或者重复。比如电教中心、计算中心也不可能制作这方面的应用,这就必须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将资源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