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品质提升搭一架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品质提升,其关键还是落实在“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上。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也是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融合以下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教育方针》和《管理标准》,反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这是“纲”。第二个因素是教育对象学生,承载着教育的价值追求,这是“目”。第三个因素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这是“纲举目张”的枢纽。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就是去探索给学校品质提升搭一架梯。当前,我们主要是在搭好“学校评价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架梯子,引领学校的发展。
  一、以学校评价改革为引擎,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引领好“培养什么人”
  学校品质提升必须以科学的评估为基础,因为它影响着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我们对学校目标管理评估要着眼于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关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1.注重学校评估内容的全面性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评估内容要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不应该局限于智育工作水平,还应该有德育工作水平和体美工作水平,更应该突出德育为首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水平的评价权重放在首位。在设置统一评估指标的同时,抽出一定比例的分值,用于对学校的特色项目进行评价,也就是常规项目与学校特色项目并重,既注重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空间。从而引导学校从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自我情况、需要和可能性出发,在整体思路上为自己的发展路径作出独特的选择。总之,学校评估内容应包括德育工作水平、智育工作水平、体美工作水平、特色工作水平。实践中,宜黄县采取的学校评估模板如下:
  2.注重学校评估指标的全体性
  学校的教育活动应面向全体,而不只是局限于培养优生或者特长生。以体美工作评价为例,很多学校目标评估方案偏重于学生参加体美竞赛的获奖情况,以此作为评估的依据,算出评价的分值。这样就使学校体美工作导向为培养体美的特长“尖子”学生。因此,为了使学校工作的方向引导为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从结合学生参加体美活动的参与率来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比率评价,来引导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督促学校所开展的活动要注重普及性,为所有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自己个性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县在评价学校指标中,引进“获奖率”和“参与率”概念参数,并特别强调“参与率”,注重对集体项目、集体活动的肯定和投入。比如注重对学校的“三操”坚持情况、集体性“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考察。
  3.注重学校评估方法的全程性
  只关注结果性的东西,而不关注学校发展的过程,容易得出片面的评价结论。由于学校办学基础和历程存在差异性,一所学校基础较差,但进步更大,本应得到更多的鼓励,但是评价结果还可能比不上基础较好的学校,这容易影响基础较差的学校办学积极性。同时,对结果的片面关注,并不了解学校发展的详细过程,使评估者不能给被评学校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即使给出建议,也只能是经验的、不契合学校实际的。因此,学校目标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一是要平时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在平时性工作的督导中,能够及时发现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并及时跟进,提出建议,督查学校整改落实,从而使学校目标评估不仅是关注学校“做了什么”,还关注是“怎样做的”。二是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评价活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评价者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评价的目标,重视评价的过程,并及时反馈促进发展。这种评价更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能够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那藏于结果之后的方法和观念,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三是要实行开放式评价。要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倡导学校的自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和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最了解自己学校的发展情况,对照评估目标体系,更能准确、迅速地找到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到阻碍学校发展的症结,并能提出适合学校现状的可行性改进意见。在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访谈、问卷、听课、座谈等方法,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建议。学校的发展不能脱离他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从“外部眼光”中,反映出学校的发展现状。学校从他们的意见建议中,可以寻找到学校的发展契机和发展路径。评价者也可以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反馈出学校的实际,多角度地评价学校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在终端考核中,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与师生座谈。同时,各职能股室依据平时对学校工作的掌握情况各自给出对学校工作全程性的评价分值,克服了评价结果由评估组一次性掌握的弊端,表达融合了全程性的价值取向(详见模板中的“日常管理”)。
  二、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注重教育的发展性,解决好“怎样培养人”
  改革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那么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围绕创新性人才的特点而进行。创新性人才,应该有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还应该有一个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健康的体魄;更应该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人类造福。创新性人才的内涵,揭示了基础教育领域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途径。那就是,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让中小学生逐步完善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通过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健康的体魄;通过建设学校文化,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做法是:构建“三大课堂”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大课堂”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总称。第一课堂,也就是学科教学课堂。通过重抓第一课堂,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建立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外活动课堂。通过丰富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兴趣空间,让学生发展特长和生长能力,拥有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健康的体魄。第三课堂,也就是文化隐性课堂。通过创建第三课堂,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培育良好校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1.突出“高效”,重抓第一课堂
  开齐开足课程,落实课程计划是前提。如果课程计划都落实不了,怎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严格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开齐学科、开足课时。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防止课表虚设现象,尤其要禁止考试科目教师挤占非考试科目的课时。学校要修改教师绩效评估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将非考试科目的考查考核纳入教师年终目标评估。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途径,关键在于抓好课改实验和校本教研。课改实验不要一味高大全,应该从小课题入手,解决有效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向是建立并落实集中备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关键是让学生会学。教师一向的教学思维是让学生“学会”。有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想尽办法,降低教学坡度,分解教学难度,但没有想到的是解除了学生的“思考”任务。没有做到学思结合,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也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长此以往,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脑子都在活跃地思维着,碰撞着,交流着,探讨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掌握思考的方法,开拓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爱琢磨,去琢磨,会琢磨。教学不是要教得多好,而是要能让学生进入思考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是重点。课堂是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培养的主阵地,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教师要教书育人,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各科有各科的特点,关键是要培养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和高尚品德。
  2.突出“个性”,丰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对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以兴趣小组为主渠道,初步构筑学生特长发展基地。学校要成立知识类、艺术类、体育类、科学类、技能类等多个类别的兴趣小组,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开设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活动,满足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在快乐活动中激发潜能,发展特长,形成快乐学习和因材施教局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要把握两点:一是要因地制宜,如:在农村体育项目中可以开设兵乓球、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等传统的体育兴趣小组,在城市可以摇呼拉圈、打羽毛球、跳健美操等现代的体育兴趣小组。二是要提高学生参与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也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
  以团队活动为主阵地,初步打造学生特长发展空间。可以开办业余团校,进行道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扶优帮困,尊老敬老,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可以开展师生实践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形成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第一课堂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可以开展社团活动,如爱心社、文学社、歌咏队、科技俱乐部、少年科学院等,在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各种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特别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实践的机会。一次社团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社团手抄报或黑板报的构思与设计,对社团实践活动的一种新观点的提出等等,都是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的重要内容。
  以学生竞赛为主举措,初步搭建学生特长发展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象棋比赛、兵乓球比赛、书画展、手抄报比赛、小发明小创作比赛、故事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的学生文体竞赛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搭建学生个性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和倾向性,富于艺术素养的、善于阅读欣赏的、好于科技活动的等等,这些差异和倾向性,一般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通过学生竞赛活动这个平台,能够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从而培养和预见人才的成长。
  3.突出“引领”,创建第三课堂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是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1)建设制度文化。规章制度不仅要系列化、规范化,做到人人都在管理之中,事事可在规范之内,而且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提高师生的制度认同感,使制度成为学校约定俗成的习惯。制度酝酿中,充分征求师生的意见,使之更具实效性;审批中,提交师生讨论通过,使之更具约束性;成文中,充分斟词酌句表述到位,使之更具规范性。制度需要公平执行。制度公开公平,让师生没有怨言,让师生口服心服。制度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删优化制度,让不合时宜的制度退出,让人性化的新制度适应课改的新形势。
  (2)建设物质文化。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我们要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使其成为陶冶师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使学校洋溢着文化气息。一是要有鲜明的主题,张贴一条班训,建设一个书报角,美化一个卫生角,都要围绕学校精神去创建。二是要有学生的参与,名言警句由学生选择,黑板报由学生设计和编写,让学生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三是要有人文色彩。特别是校园里的标语、提示语要以孩子的口吻描述,让人感觉温馨。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更具暗示效果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建设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为职业追求、道德境界,外化为师生的精神面貌,教风、学风和校风,需要我们去传承,也需要我们去发展。一是在传承中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学校文化有时候是一套严明公开的规则;有时候是一个温暖的人文关怀;有时候是一次公正平等的对待;有时候是一个老故事、一个旧标志、一处特别的地方。一件件小东西沉淀久了,就成了校园里所有人的价值判断和参照。二是用标志来展现校园精神文化。要设置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服,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学校标志,并在征集评选、制作和使用学校标志的活动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追求目标,融入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感和准则,使师生深化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在活动中凝聚校园精神文化。教师节开展“我给老师写封信”及“教师的幸福”征文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以及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开展集体文体活动,可以培养师生集体主义观念及团结合作精神。总之,在制度创建中,在人文关怀中,在价值坚持中,在主题表达中,在有益活动中,逐步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师生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黄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陈海燕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引进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壮的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且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便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提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具有校本化特质的教师文化建设策略,即:以“弇山阳光文化”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智慧校园创建为契机,致力阳光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阳光
随着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这类特殊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某国际性非营利组
自从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全国媒体积极响应,已经作了大量的报道。5月18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就“西部大开发中新闻媒体的作用”为题,在中国科技会堂
说起日本艺术文化,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联想起浮世绘、雅乐、歌舞伎、相扑等一些具有鲜明的传统标志,与之相连的日本文化中的简约、克制、极致等一个个的关键词也跳出脑海;另
期刊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备受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规划,学校多措并举,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教师之育人,专业素养固然不可或缺,“非专业”素养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计,专业发展要关注,“非专业”成长更应重视。  可以这样说,身为教师,我们在从教中总会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  中学时教我们语文的储老师,课上得有点呆板,总是解词、造句、概括段落
在机床的实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对其定位控制装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熟悉细致掌握数控电气控制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为机电行业的
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课题研究像今天这样风起云涌,它如扑面的春风,吹进校园,吹进课堂,吹进了我们教师心间,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道特有景观。课题研究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师以往“一言堂”的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沉寂的课堂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
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研工作如何开展,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呼声趋高,而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