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民间歌曲形式多样,各具地方民间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在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申报中巴山背二哥就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中。巴山背二哥的生活艰苦而质朴反映了我们劳动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浓厚的地方音乐特色值得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去学习与传承。
【关键词】:传承;非遗保护;务与责任
前言
在讲民间歌曲的传承问题前,我想先讲讲什么是民间音乐,这对我们青年一代来说既陌生又遥远,可是这却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瑰宝,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与精髓。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民间歌曲不仅仅有娱乐功能,还有多种社会功能:
1、教育传承的功能: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其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我们通过里面的内容指导我们的生存劳作与学习。也让我们了解历史,文明我们的社会。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等等。这些民歌记述了有关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以及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等。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仪式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其曲调接近口语,吟诵性较强;歌词篇幅长大,有的长达数万行,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英雄史诗是在民歌民谣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發展起来的,比神话产生的稍晚些。英雄史诗描写氏族、部落和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战争,以及战争中英雄人物所创造的业绩。例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傣族的《召树屯》等。
2、人生礼仪的功能:在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民间歌曲常伴随礼仪活动,成为其中重要的程序。
3、祭祀驱邪的功能:一些民族常在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祀、驱邪仪式中歌唱。
4、恋爱交际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和对歌斗智等,常在传统歌唱节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我们常常在电视或者电影看到,妹在这头,郎在山的那头,中意的男女会唱出动人的旋律,你一句我一句,用歌声表达各自心里的想法,想要说的话都在歌曲里,意在互相传情达意,表达爱慕之情。例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刘三姐传世山歌》、《陕北民歌大全》等。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冲击下,我们感叹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关注我们的民间歌曲,越来越少的青年人去学习它传播它。很多优秀的具有意义的作品由于缺乏传承人而在消失。就拿四川的巴山背二哥为例。
1、背景
《巴山背二哥》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谓久远。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把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叫《巴山背二歌》。古老的巴山人在古道上背运粮草或运输武器,他们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往返于川陕两地。现存于陕西西安长安区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一块石碑上有一副仿宋代工匠原碑图刻的《玄奘取经图》,图中玄奘背经书所用的工具与今天巴山背二哥们所背“背架”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推断“巴山背二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巴州志·风俗篇》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由此说明,在劳动中歌唱可使人忘其疲劳,因而从事长途背运的巴山背二哥唱山歌,消除疲劳现象也出于自然并一直延传至今。
2、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们的生活状态,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和,或者众人齐唱。有歌颂勤劳勇敢的背二歌,有反映劳动艰辛的背二歌,有吟唱背运工具的背二歌,有吟唱劳动服装的背二歌,也有背二哥们为消除疲劳而唱的情歌等。其旋律特征,调式全都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其曲式结构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其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甩腔——耶嘿。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歌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地才团圆”。 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做衬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族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其衬词往往有“贤友儿”“情兄儿”等
例如,当背二哥遇到爬陡坡和下高坎时,领路者不仅要提请后面的注意,而且要激发大家的激情。爬陡坡时,前喊道“山路高——哟!”后答道:“使劲攀——啰!”前又喊:“前是弓啊!”后又答:“后是箭哟!”前再喊:“脚踩稳呐!”后再答:“腿不弯嘛!”下高坎时,前嘱咐:“低头下坎坎——”后答应:“眼睛把细点——”又嘱咐:“腿杆莫打闪——”后答应:“心里莫着急——”山路上常会碰到许多惯见的情况,他们便会借题发挥以此取乐来活跃一下气氛。当路上有一堆水牛粪时,为防后面的人踩上滑倒,领路者便唱道:“路上有朵花——”后面的心领神会地答唱:“咱们不采(踩)它——”当碰到路上有树桩,尖石头之类的物体时,为防后面的人把脚碰伤,领路者又会唱道:“路上有条狗——”后面的心照不宣地答唱:“咱们绕开走——”当路稀路滑时,领路者便唱:“稀饭要搅哟!”后面的便答唱:“滑路要跑嘛!”当路弯路窄时,领路者提示:“脚踩边边道哟!”后面的回应:“身子往里靠嘛!”领路者又说:“窄路弯又弯哟!”后面的又应:“咱们走里边哟!”当要过山沟溪流间的简便跳礅桥时,领路者又会唱道:“跳礅石有宽又有窄,”后面的则答唱:“咱们一个一个踩着来。”在大巴山区行走,即使是再偏僻的地方,也总有行人相遇让道情况发生。这时,领路者首先就要判断告知,如果路面较宽让得过时,他就说:“大路朝天,”后面就答:“各走一边,”双方便相让而过;如果路窄难让时,他就说:“干脆打尖让为先,”后面就答:“背架支起靠一边。”的确,大巴山人历来就有“礼让为先”的传统,这或许是 3、传承的意义
"巴山背二哥"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60年代初,重庆市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团、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到巴中采风,曾编排了舞蹈作品《巴山背二哥》和声乐作品《巴山背二哥》,原生态的"巴山背二哥"曾被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播。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背运业由原来的长途背运演变为今天的短历史的传承,或许是淳朴民风的使然。他们往往是人多的让人少的,下坡的让上坡的,背轻的让背重的,背小件的让背大件的。在相互礼让的同时,还不忘互致问候和嘱咐:“老哥,走得好快哟!”“老哥,小心!走稳啰!”“兄弟,走得好早哇!”“兄弟,把细!留神喔!”说实实在在,听得高高兴兴。途背运,且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巴山背二哥"正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濒临危机,急需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6月9日,《巴山背二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山背二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治华到北京领奖的时候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招到徒弟以使“巴山背二歌”代代相传。
4、传承的义务与责任
青年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有义务传承我们的瑰寶,特别是大学生,将会是个i非遗保护的主力军。首先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基础,在传承过程中能够较快的理解到非遗的精髓,能够为非遗的传承贡献很大的力量,还有就是结合当前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特别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饱和的形态下,也算是一条符合专业的道路。现在社会呈现出一种现象很明显,不崇尚本民族的文化,就像甘孜州的非遗问题,随着老一辈的艺人的相继去世,民间的文化艺术和手工艺加速消失,年轻一辈的对于异域文化很推崇,是的民族文化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是努力在学习西洋艺术而忽略了本土艺术。在感慨西洋艺术的高大上同时,严重鄙视本土音乐,觉得不入流,老土,没有时代气息。可是,在没有去了解它,学习它的情况下,作这样的判断是草率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巴山背二哥》的歌词:
背二哥哟,
一年四季啥忙本罗呵哦,
沉重背架背在肩勒,
一杼一步爬陡啰呵坡,
靠着打杼来歇气吔
高吼一声就唱歌
背起背架走天险嘞
晚霞伴我过巴啰呵河
对门幺妹心痛哥吔
打双麻窝子送给我
看到这样的歌词难免会让人心酸。可是背二哥的朴实无华,背二哥的甜蜜又会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从小语文老师会问我们:“什么人最美?”“劳动的人儿最美。”“什么最光荣?”“劳动最光荣。”
5、采取的措施
在东莞举行的首届本土文化研讨会,为我们四川非遗保护提供了线索,会上康宝成教授表示:“现在全国非遗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民间保护和传承的情况并不好。”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在培养传承人方面进行投入。这是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明确。笔者认为,我们本土音乐的也应该是艺术院校里需要开设的一门学科,让民间歌曲进入校园,让青年一代了解它,学习它,并很好的继承与传播。笔者在此谈谈一些措施:
1、开设民间歌曲兴趣团,让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在校园活动中,也专门增设关于民间歌曲的活动。也可以把这样的艺术带到群众中去,艺术院校每一段时期的艺术三下乡活动中,学生有这样的表演,无疑是最接地气的艺术活动。
2、专门设立非遗保护研究组,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有关的课题调研和深入调查,通过同学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培养大学生对非遗保护的兴趣,也可以为日后在非遗保护研究中课题中培养人才,建立相关学术人才库。
3、建立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院校的学生多时是和国门以外的艺术学者交流学习,学习的对象也多是西洋艺术,很少把本土音乐与之探讨和交流。因此,定期开展民间歌曲、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就会逐步加强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取得我们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大了,自然就会有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到我们的文化传承中来。
结语
毛泽东有一句格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番话意志响彻在耳,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就是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的文化精髓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难道不是吗?
【关键词】:传承;非遗保护;务与责任
前言
在讲民间歌曲的传承问题前,我想先讲讲什么是民间音乐,这对我们青年一代来说既陌生又遥远,可是这却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瑰宝,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与精髓。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民间歌曲不仅仅有娱乐功能,还有多种社会功能:
1、教育传承的功能: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其中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我们通过里面的内容指导我们的生存劳作与学习。也让我们了解历史,文明我们的社会。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等等。这些民歌记述了有关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以及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等。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仪式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其曲调接近口语,吟诵性较强;歌词篇幅长大,有的长达数万行,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英雄史诗是在民歌民谣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發展起来的,比神话产生的稍晚些。英雄史诗描写氏族、部落和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战争,以及战争中英雄人物所创造的业绩。例如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傣族的《召树屯》等。
2、人生礼仪的功能:在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四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民间歌曲常伴随礼仪活动,成为其中重要的程序。
3、祭祀驱邪的功能:一些民族常在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祀、驱邪仪式中歌唱。
4、恋爱交际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和对歌斗智等,常在传统歌唱节日或日常生活中歌唱。我们常常在电视或者电影看到,妹在这头,郎在山的那头,中意的男女会唱出动人的旋律,你一句我一句,用歌声表达各自心里的想法,想要说的话都在歌曲里,意在互相传情达意,表达爱慕之情。例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刘三姐传世山歌》、《陕北民歌大全》等。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冲击下,我们感叹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关注我们的民间歌曲,越来越少的青年人去学习它传播它。很多优秀的具有意义的作品由于缺乏传承人而在消失。就拿四川的巴山背二哥为例。
1、背景
《巴山背二哥》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谓久远。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把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叫《巴山背二歌》。古老的巴山人在古道上背运粮草或运输武器,他们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往返于川陕两地。现存于陕西西安长安区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一块石碑上有一副仿宋代工匠原碑图刻的《玄奘取经图》,图中玄奘背经书所用的工具与今天巴山背二哥们所背“背架”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推断“巴山背二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巴州志·风俗篇》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由此说明,在劳动中歌唱可使人忘其疲劳,因而从事长途背运的巴山背二哥唱山歌,消除疲劳现象也出于自然并一直延传至今。
2、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们的生活状态,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和,或者众人齐唱。有歌颂勤劳勇敢的背二歌,有反映劳动艰辛的背二歌,有吟唱背运工具的背二歌,有吟唱劳动服装的背二歌,也有背二哥们为消除疲劳而唱的情歌等。其旋律特征,调式全都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其曲式结构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其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甩腔——耶嘿。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歌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地才团圆”。 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做衬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族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其衬词往往有“贤友儿”“情兄儿”等
例如,当背二哥遇到爬陡坡和下高坎时,领路者不仅要提请后面的注意,而且要激发大家的激情。爬陡坡时,前喊道“山路高——哟!”后答道:“使劲攀——啰!”前又喊:“前是弓啊!”后又答:“后是箭哟!”前再喊:“脚踩稳呐!”后再答:“腿不弯嘛!”下高坎时,前嘱咐:“低头下坎坎——”后答应:“眼睛把细点——”又嘱咐:“腿杆莫打闪——”后答应:“心里莫着急——”山路上常会碰到许多惯见的情况,他们便会借题发挥以此取乐来活跃一下气氛。当路上有一堆水牛粪时,为防后面的人踩上滑倒,领路者便唱道:“路上有朵花——”后面的心领神会地答唱:“咱们不采(踩)它——”当碰到路上有树桩,尖石头之类的物体时,为防后面的人把脚碰伤,领路者又会唱道:“路上有条狗——”后面的心照不宣地答唱:“咱们绕开走——”当路稀路滑时,领路者便唱:“稀饭要搅哟!”后面的便答唱:“滑路要跑嘛!”当路弯路窄时,领路者提示:“脚踩边边道哟!”后面的回应:“身子往里靠嘛!”领路者又说:“窄路弯又弯哟!”后面的又应:“咱们走里边哟!”当要过山沟溪流间的简便跳礅桥时,领路者又会唱道:“跳礅石有宽又有窄,”后面的则答唱:“咱们一个一个踩着来。”在大巴山区行走,即使是再偏僻的地方,也总有行人相遇让道情况发生。这时,领路者首先就要判断告知,如果路面较宽让得过时,他就说:“大路朝天,”后面就答:“各走一边,”双方便相让而过;如果路窄难让时,他就说:“干脆打尖让为先,”后面就答:“背架支起靠一边。”的确,大巴山人历来就有“礼让为先”的传统,这或许是 3、传承的意义
"巴山背二哥"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60年代初,重庆市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团、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到巴中采风,曾编排了舞蹈作品《巴山背二哥》和声乐作品《巴山背二哥》,原生态的"巴山背二哥"曾被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播。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背运业由原来的长途背运演变为今天的短历史的传承,或许是淳朴民风的使然。他们往往是人多的让人少的,下坡的让上坡的,背轻的让背重的,背小件的让背大件的。在相互礼让的同时,还不忘互致问候和嘱咐:“老哥,走得好快哟!”“老哥,小心!走稳啰!”“兄弟,走得好早哇!”“兄弟,把细!留神喔!”说实实在在,听得高高兴兴。途背运,且从业人数越来越少,"巴山背二哥"正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濒临危机,急需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6月9日,《巴山背二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山背二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治华到北京领奖的时候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招到徒弟以使“巴山背二歌”代代相传。
4、传承的义务与责任
青年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有义务传承我们的瑰寶,特别是大学生,将会是个i非遗保护的主力军。首先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基础,在传承过程中能够较快的理解到非遗的精髓,能够为非遗的传承贡献很大的力量,还有就是结合当前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特别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饱和的形态下,也算是一条符合专业的道路。现在社会呈现出一种现象很明显,不崇尚本民族的文化,就像甘孜州的非遗问题,随着老一辈的艺人的相继去世,民间的文化艺术和手工艺加速消失,年轻一辈的对于异域文化很推崇,是的民族文化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是努力在学习西洋艺术而忽略了本土艺术。在感慨西洋艺术的高大上同时,严重鄙视本土音乐,觉得不入流,老土,没有时代气息。可是,在没有去了解它,学习它的情况下,作这样的判断是草率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巴山背二哥》的歌词:
背二哥哟,
一年四季啥忙本罗呵哦,
沉重背架背在肩勒,
一杼一步爬陡啰呵坡,
靠着打杼来歇气吔
高吼一声就唱歌
背起背架走天险嘞
晚霞伴我过巴啰呵河
对门幺妹心痛哥吔
打双麻窝子送给我
看到这样的歌词难免会让人心酸。可是背二哥的朴实无华,背二哥的甜蜜又会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从小语文老师会问我们:“什么人最美?”“劳动的人儿最美。”“什么最光荣?”“劳动最光荣。”
5、采取的措施
在东莞举行的首届本土文化研讨会,为我们四川非遗保护提供了线索,会上康宝成教授表示:“现在全国非遗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民间保护和传承的情况并不好。”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在培养传承人方面进行投入。这是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明确。笔者认为,我们本土音乐的也应该是艺术院校里需要开设的一门学科,让民间歌曲进入校园,让青年一代了解它,学习它,并很好的继承与传播。笔者在此谈谈一些措施:
1、开设民间歌曲兴趣团,让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在校园活动中,也专门增设关于民间歌曲的活动。也可以把这样的艺术带到群众中去,艺术院校每一段时期的艺术三下乡活动中,学生有这样的表演,无疑是最接地气的艺术活动。
2、专门设立非遗保护研究组,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有关的课题调研和深入调查,通过同学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培养大学生对非遗保护的兴趣,也可以为日后在非遗保护研究中课题中培养人才,建立相关学术人才库。
3、建立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院校的学生多时是和国门以外的艺术学者交流学习,学习的对象也多是西洋艺术,很少把本土音乐与之探讨和交流。因此,定期开展民间歌曲、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就会逐步加强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取得我们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大了,自然就会有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到我们的文化传承中来。
结语
毛泽东有一句格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番话意志响彻在耳,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就是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的文化精髓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