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富学 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9.12
260.00元
杨富学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域、敦煌出土回鹘文文献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主要作品包括《西域敦煌宗教论稿》《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回鹘与敦煌》《回鹘摩尼教研究》《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等。
本书是一部通史性的丝绸之路史著作,所研究的丝路五道为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包括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草原丝绸之路(包括“回纥道”)和东北亚丝绸之路。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五条丝绸之路的发端、发展,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文明类型及其相互交流的历史状况,展示了数千年来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宏大历史场景,分析了絲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五道三千年
——读《丝路五道全史》
◎文/盖佳择
“丝绸之路”是中外关系史上永恒的主题,它是指古代世界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往来通道,如今“丝绸之路”已不限于区区字面,举凡中外交通要道,无论运输的是瓷茶或图书,皆可称丝路。为新的“全史”视域下的“丝路”重做评估,无疑是当下亟需。由杨富学教授主编的《丝路五道全史》就是这样一部应运而出的书。坦率而言,其书并非一部面面俱到、平叙3000年来丝绸之路各廊道的著述,其著仍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同时纵笔勾勒海上丝路、西南丝路、草原丝路、东北亚丝路等的大轮廓,全景展现这一横贯欧亚的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画卷。这是一部80万字的巨制,虽非真正的“丝路全史”,亦几近之矣。此前已有大规模丝路丛书:如《丝路文化》,包括《沙漠卷》《海上卷》等五卷。而《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更多达二三十册,包括“丝绸之路艺术”“考古”等研究主题,过于卷帙浩繁。《丝路五道全史》则恰得其中,其汇五路历史文化交通于一炉,贯通三千年中外之廊道,非如前人般截然分割,是其一大优点。
此书首将“东北亚丝绸之路”包入“五道”之中,与“陆丝”“海丝”等并列,其主笔者为东北亚文化专家王禹浪教授。东北亚丝路廊道概念产生甚晚,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时称“虾夷锦之路”,后国内外学者复有“丝貂之路”“水达达路”“黄金之路”“辽东鹰路”等诸多提法。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的时间范畴始自上古肃慎,尤以高句丽、渤海等出自东北的政权为研究重心。这条“丝路”与西南丝路一样,史籍记载甚少,赖出土文物得弥补一二。
“五道”中“西南丝绸之路”传统以为即《史记》“古身毒道”,杨先生不同意狭隘化“西南道”,认为“凡经过西南地区与境外沟通的道路,无论是陆路或水道都应涵盖在其中。”这是一个“纵横交错多元立体的交通网络”。此道内容集中在第一章“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先秦古蜀文明”和第三章“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多凭沿途出土文物以证史,论据扎实。唯其言四川本无象,遗址所见大量象牙乃他处运入则误。今在金沙遗址同时发现象臼齿和头骨,可知本土确有出产。在叙述“唐蕃古道”及“蕃尼道”中,杨氏则引《敦煌吐蕃历史文献》证史:按以地下与地上之文物文献互证,强调民族文献与汉文文献的结合,正是杨先生治学之要领。
在此书中,杨先生亦贡献不少最新的研究心得,足对陈旧之说形成冲击。前人以为西夏对路经夏境的商旅征收“什一税”,必得其上品,贾人苦之;西夏政权更劫夺回鹘发往宋境的贡使,致使宋朝下令远西诸国一律走海路、不经西夏入贡,陆上丝路是以受阻。而据《天盛律令》等西夏民族文献,西夏扼丝路咽喉要道,实特重贸易。西夏“什一税”相较宋港口十五税一的制度也未嫌特重,况且商贾后来已有“以物美恶杂貯毛连中”的应对策略,故其对丝路的阻碍更可不计。第十章比较宋金二志所记开封府,指出北宋时开封府有261117户,金泰和年间为1746210户,是宋户数的6~7倍。这种比法并不客观,宋代开封是京畿之地,有大量不纳税户,户口被严重少算,有人估算宋时仅城内人口或即达150万之多,远高于金。在第十三章探讨元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复兴时,杨先生重点揭示了豳王家族对敦煌及丝路的巨大贡献。蒙古豳王坚守河西,抵挡了异教势力入侵,开窟造像,促成了敦煌文化复兴,功莫大焉。杨先生遍征文献,钩沉起豳王世家失落的年表,其意义亦大矣。同章谈到景教,杨氏径称其为“基督教异端教派之一”则似不公允。事实上聂斯托利学说被定为异端完全是一桩冤案,此当代学者辨之以清,今不当沿袭故误。
由豳王系忠顺王控制的哈密,建明以来一直担负着“饵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之重任,然其亦不断受到蒙古余部瓦剌、土鲁番等的侵扰。杨先生指出,瓦剌在也先时代破残哈密,并与关外诸卫结亲,终其生世,哈密等关外七卫实际上处于瓦剌控制中。可知明朝实际在其初期已丧失对河西的支配权。书中明清两代分列十五、十六章,其详于古而略于近之体例可知。相比同时著述,郑彭年《丝绸之路全史》一直写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念的提出,略于古而详于今;而武斌巨厚两册《丝绸之路全史》,则古今悉详,然其明清两代已不再以朝代年纪为纲,而是分专题叙述,基本抛弃了明以前多线并重的书法,而专一去写“海上丝绸之路”史了。本书虽略于明清,然仍坚持“海陆并重”“五道俱全”之原则,于陆上丝路特书陈诚、沙哈鲁及鄂本笃之贡献。于海上丝路则重在揭橥郑和使团与西洋的宗教文化交流。出身于哈只家族而又在明廷接受了佛教信仰的郑和,曾劝马来华人等皈信回教,亦曾劝灭坏佛法,崇信外道的锡兰国王阿烈苦奈儿(篡位者)改邪归正,孰料其反欲打劫郑和,结果被生擒回大明。此条史料取自明嘉兴府楞严刊本《大唐西域记》卷11《僧伽罗国》后附记,与传统说法有所不同。
该著提到的中俄通过恰克图往来贸易的“茶叶之路”,是清后期丝绸之路的一大亮点。这条道路又称“万里茶道”,乃晋商所开辟,将武夷红茶自水道运至汉口,北上经蒙古输入俄国,在境复行万里而至俄京。2014年中俄已达成关于“万里茶道”申遗的双方共识,惜书中仅在“旅蒙晋商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略述一二,而对其整个运输历程无言及。明清海上丝路史上另有很多重要节点,诸如澳门、马尼拉。澳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敦煌”,马尼拉则是连接两个大洋的重要贸易口岸,“马尼拉大帆船”世界闻名,此内容散入全书各节分述之。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9.12
260.00元
杨富学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域、敦煌出土回鹘文文献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主要作品包括《西域敦煌宗教论稿》《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回鹘与敦煌》《回鹘摩尼教研究》《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等。
本书是一部通史性的丝绸之路史著作,所研究的丝路五道为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包括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草原丝绸之路(包括“回纥道”)和东北亚丝绸之路。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五条丝绸之路的发端、发展,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文明类型及其相互交流的历史状况,展示了数千年来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宏大历史场景,分析了絲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五道三千年
——读《丝路五道全史》
◎文/盖佳择
“丝绸之路”是中外关系史上永恒的主题,它是指古代世界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往来通道,如今“丝绸之路”已不限于区区字面,举凡中外交通要道,无论运输的是瓷茶或图书,皆可称丝路。为新的“全史”视域下的“丝路”重做评估,无疑是当下亟需。由杨富学教授主编的《丝路五道全史》就是这样一部应运而出的书。坦率而言,其书并非一部面面俱到、平叙3000年来丝绸之路各廊道的著述,其著仍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同时纵笔勾勒海上丝路、西南丝路、草原丝路、东北亚丝路等的大轮廓,全景展现这一横贯欧亚的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画卷。这是一部80万字的巨制,虽非真正的“丝路全史”,亦几近之矣。此前已有大规模丝路丛书:如《丝路文化》,包括《沙漠卷》《海上卷》等五卷。而《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更多达二三十册,包括“丝绸之路艺术”“考古”等研究主题,过于卷帙浩繁。《丝路五道全史》则恰得其中,其汇五路历史文化交通于一炉,贯通三千年中外之廊道,非如前人般截然分割,是其一大优点。
此书首将“东北亚丝绸之路”包入“五道”之中,与“陆丝”“海丝”等并列,其主笔者为东北亚文化专家王禹浪教授。东北亚丝路廊道概念产生甚晚,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时称“虾夷锦之路”,后国内外学者复有“丝貂之路”“水达达路”“黄金之路”“辽东鹰路”等诸多提法。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的时间范畴始自上古肃慎,尤以高句丽、渤海等出自东北的政权为研究重心。这条“丝路”与西南丝路一样,史籍记载甚少,赖出土文物得弥补一二。
“五道”中“西南丝绸之路”传统以为即《史记》“古身毒道”,杨先生不同意狭隘化“西南道”,认为“凡经过西南地区与境外沟通的道路,无论是陆路或水道都应涵盖在其中。”这是一个“纵横交错多元立体的交通网络”。此道内容集中在第一章“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先秦古蜀文明”和第三章“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多凭沿途出土文物以证史,论据扎实。唯其言四川本无象,遗址所见大量象牙乃他处运入则误。今在金沙遗址同时发现象臼齿和头骨,可知本土确有出产。在叙述“唐蕃古道”及“蕃尼道”中,杨氏则引《敦煌吐蕃历史文献》证史:按以地下与地上之文物文献互证,强调民族文献与汉文文献的结合,正是杨先生治学之要领。
在此书中,杨先生亦贡献不少最新的研究心得,足对陈旧之说形成冲击。前人以为西夏对路经夏境的商旅征收“什一税”,必得其上品,贾人苦之;西夏政权更劫夺回鹘发往宋境的贡使,致使宋朝下令远西诸国一律走海路、不经西夏入贡,陆上丝路是以受阻。而据《天盛律令》等西夏民族文献,西夏扼丝路咽喉要道,实特重贸易。西夏“什一税”相较宋港口十五税一的制度也未嫌特重,况且商贾后来已有“以物美恶杂貯毛连中”的应对策略,故其对丝路的阻碍更可不计。第十章比较宋金二志所记开封府,指出北宋时开封府有261117户,金泰和年间为1746210户,是宋户数的6~7倍。这种比法并不客观,宋代开封是京畿之地,有大量不纳税户,户口被严重少算,有人估算宋时仅城内人口或即达150万之多,远高于金。在第十三章探讨元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复兴时,杨先生重点揭示了豳王家族对敦煌及丝路的巨大贡献。蒙古豳王坚守河西,抵挡了异教势力入侵,开窟造像,促成了敦煌文化复兴,功莫大焉。杨先生遍征文献,钩沉起豳王世家失落的年表,其意义亦大矣。同章谈到景教,杨氏径称其为“基督教异端教派之一”则似不公允。事实上聂斯托利学说被定为异端完全是一桩冤案,此当代学者辨之以清,今不当沿袭故误。
由豳王系忠顺王控制的哈密,建明以来一直担负着“饵西戎东窥之心,断北虏南通之臂”之重任,然其亦不断受到蒙古余部瓦剌、土鲁番等的侵扰。杨先生指出,瓦剌在也先时代破残哈密,并与关外诸卫结亲,终其生世,哈密等关外七卫实际上处于瓦剌控制中。可知明朝实际在其初期已丧失对河西的支配权。书中明清两代分列十五、十六章,其详于古而略于近之体例可知。相比同时著述,郑彭年《丝绸之路全史》一直写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念的提出,略于古而详于今;而武斌巨厚两册《丝绸之路全史》,则古今悉详,然其明清两代已不再以朝代年纪为纲,而是分专题叙述,基本抛弃了明以前多线并重的书法,而专一去写“海上丝绸之路”史了。本书虽略于明清,然仍坚持“海陆并重”“五道俱全”之原则,于陆上丝路特书陈诚、沙哈鲁及鄂本笃之贡献。于海上丝路则重在揭橥郑和使团与西洋的宗教文化交流。出身于哈只家族而又在明廷接受了佛教信仰的郑和,曾劝马来华人等皈信回教,亦曾劝灭坏佛法,崇信外道的锡兰国王阿烈苦奈儿(篡位者)改邪归正,孰料其反欲打劫郑和,结果被生擒回大明。此条史料取自明嘉兴府楞严刊本《大唐西域记》卷11《僧伽罗国》后附记,与传统说法有所不同。
该著提到的中俄通过恰克图往来贸易的“茶叶之路”,是清后期丝绸之路的一大亮点。这条道路又称“万里茶道”,乃晋商所开辟,将武夷红茶自水道运至汉口,北上经蒙古输入俄国,在境复行万里而至俄京。2014年中俄已达成关于“万里茶道”申遗的双方共识,惜书中仅在“旅蒙晋商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略述一二,而对其整个运输历程无言及。明清海上丝路史上另有很多重要节点,诸如澳门、马尼拉。澳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敦煌”,马尼拉则是连接两个大洋的重要贸易口岸,“马尼拉大帆船”世界闻名,此内容散入全书各节分述之。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