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3-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反映在教学当中,就是逐节逐段作繁琐的内容分析,认为讲清了课文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事实上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而不是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课文只是“例子”,教师要凭借“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凭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它为例子,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明確训练目标
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交给学生。为此就必须进行能力训练目标的确定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炼。
1.1.1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即根据《大纲》提出的能力训练要求为依据,以课文所在章节的具体训练目标为依托,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例如“要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是《燕子》一文的教学要求之一,依此而定的训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段,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有了这个明确的训练目标,便可以精心设计、组织整个训练过程了。
1.1.2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因素去提炼训练点。即根据训练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提炼出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如《燕子》一文中,在语言表达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描写是关于燕子外形和春天的描写。其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和“蒙蒙”、“吹拂”、“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等典型词句,就分别抓住了燕子和春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很有训练价值的语段。为此就可以将这两个语段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语言现象并学习运用语言。
2充分发挥“例子”作用,因势利导,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要因势利导,以教材为凭借,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原则,以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为目的。要求教师经过对教材的精到分析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后,根据实际,设计好以下训练方式。
2.1理解训练和运用训练。就《燕子》一文描写春天这一语段为例: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对此语段可根据训练目标设计如下训练程序:
①试读这段话,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②细读,想一想:这一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再读,比较下列句子和原文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才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丝。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课后思考·练习)
上述训练是针对训练目标设计的理解性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着眼于“语言形式”,始终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经由语言文字(弄清字词意思)的理解到思想内容(通过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到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领会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的过程,由感知语言到理解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理解和运用的关系。即在设计语言训练时,应充分发掘教材中运用训练的因素,把理解训练与运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语言训练中的运用,既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也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如,教学《燕子》中描写春天这一语段,懂得了“抓住事物特点观察”这一方法,然后可设计一道运用性练习:用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春天的景物,写一篇题为《春天》的短文,注意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种运用性训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解了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2读的训练。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表达时,或苍白无力,或辞不达意,究其原因,与他们平时不善积累语言有关。因此,语文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
读,首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读,即要读出情趣,读出滋味。比如读“燕子外形”一段时,我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读,读出喜爱的感情;读“停歇时燕子”一段时,用前弱后强的变调语气读,读出惊喜、赞美的感情。这样,学生读的兴味就会越来越浓,而对课文的理解、内化,对语言的积累,便都在这读中得益。
2.3背诵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部分章节,通过背诵吸收、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扩大其语言材料的占有量,使他们的语言日趋丰富,运用语言才能得心应手。
总之,教材中可作训练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定准语文基本功训练点,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反映在教学当中,就是逐节逐段作繁琐的内容分析,认为讲清了课文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事实上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而不是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课文只是“例子”,教师要凭借“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凭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它为例子,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明確训练目标
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交给学生。为此就必须进行能力训练目标的确定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炼。
1.1.1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即根据《大纲》提出的能力训练要求为依据,以课文所在章节的具体训练目标为依托,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例如“要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是《燕子》一文的教学要求之一,依此而定的训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段,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有了这个明确的训练目标,便可以精心设计、组织整个训练过程了。
1.1.2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因素去提炼训练点。即根据训练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提炼出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如《燕子》一文中,在语言表达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描写是关于燕子外形和春天的描写。其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和“蒙蒙”、“吹拂”、“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等典型词句,就分别抓住了燕子和春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很有训练价值的语段。为此就可以将这两个语段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语言现象并学习运用语言。
2充分发挥“例子”作用,因势利导,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要因势利导,以教材为凭借,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原则,以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为目的。要求教师经过对教材的精到分析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后,根据实际,设计好以下训练方式。
2.1理解训练和运用训练。就《燕子》一文描写春天这一语段为例: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对此语段可根据训练目标设计如下训练程序:
①试读这段话,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②细读,想一想:这一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再读,比较下列句子和原文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才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丝。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课后思考·练习)
上述训练是针对训练目标设计的理解性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着眼于“语言形式”,始终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经由语言文字(弄清字词意思)的理解到思想内容(通过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到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领会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的过程,由感知语言到理解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理解和运用的关系。即在设计语言训练时,应充分发掘教材中运用训练的因素,把理解训练与运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语言训练中的运用,既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也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如,教学《燕子》中描写春天这一语段,懂得了“抓住事物特点观察”这一方法,然后可设计一道运用性练习:用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春天的景物,写一篇题为《春天》的短文,注意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种运用性训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解了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2读的训练。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表达时,或苍白无力,或辞不达意,究其原因,与他们平时不善积累语言有关。因此,语文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
读,首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读,即要读出情趣,读出滋味。比如读“燕子外形”一段时,我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读,读出喜爱的感情;读“停歇时燕子”一段时,用前弱后强的变调语气读,读出惊喜、赞美的感情。这样,学生读的兴味就会越来越浓,而对课文的理解、内化,对语言的积累,便都在这读中得益。
2.3背诵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部分章节,通过背诵吸收、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扩大其语言材料的占有量,使他们的语言日趋丰富,运用语言才能得心应手。
总之,教材中可作训练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定准语文基本功训练点,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