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遵墓志》探研

来源 :大众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元遵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淮南王墓志》,2012年3月出土于河南洛阳,高71厘米,宽71厘米,共23行,满行25字,青石质,有界格。
  释文句读如下:
  《魏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淮南王墓志》:王讳遵,字世顺,司州河南郡洛阳县人也。世祖道武皇帝之玄孫。高祖太尉公阳平王。曾祖司徒公风韵夷雅,道冠当时。祖晋阳侯,岐嶷姿挺,玄虚自然。未及继烈,弱龄潜沦,追赠安北将军并州刺史。父僖王,正色立朝,补兹衮实。王禀气河山,姿灵辰象,容范環凝,音神秀徹,识具融通,器宇详润。造次在仁,斯须于礼。清徽令望,异议同归。初以世子为秘书郎中。及昇绍服除前军将军、太子家令、行西中郎将幽州刺史。行北中郎将青州刺史,后加征虏将军幽州刺史迁使持节前将军荆州刺史,后加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假安南将军三荆都督。抚道南左江沔臻趣。后假镇南将军征襄阳大都督。后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王道兼嘿语,才周机务,历宰五州,正平讼理,而与善徒,言,云亡已及。春秋卌有八,孝昌元年岁次乙巳八月癸酉朔十四日丙戌薨于中山。二圣慈憨,遣侍臣慰弔,赐帛一千匹,追赠使持节散骑常侍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十一月廿日迁窆于西山之麓。丹青易歇,陵谷有迁。式铭幽坠,俾贻不朽,其辞曰:有魏自天,定鼎伊湹。肇云磐屏,终胙河山。遂兹淮踵,武唯服贤。入珮珩组,出拥襟袇。功辉二难,誉宣万里。敷以廉信,寄之獄市。犬豕无竸虫豕蝗不起,远至迩安,刑清讼理。方申远邺,弼谐王度。釐政端揆,爕鼎槐路。小年易及,大宝难遇。一罷夜游,终为晨露。羽铎已惊,龙轜且立。将傃玄都,逝辞天邑。草露晨凝,松风晚急。江袳衡毁,流美原隰。
  志文五百余字,所述内容极为详尽。
  首先,志文所载补正史料。志文叙述元遵为“世祖道武皇帝之玄孙,高祖太尉公阳平王,曾祖司徒公 ……,祖晋阳侯……,父僖王……初以世子……”。《魏书》《北史》均载:“……子显,袭祖爵。薨,谥曰僖王。子世遵,袭。……”史书记载的元世遵即为元遵,字世顺。此载可以证史。
  该志书法,书写畅然脱俗,用笔柔中有刚,给人以遒劲俊美之感,为北魏皇室一族墓志中的佳作。其书法结构均匀方整,结字造型微取斜势,以求字体更增凌厉之姿,大都左偃右仰,向背仰俯皆轻灵敏捷,收放得当,势斜而心重。虽然可窥唐楷的影子,但是就用笔而言,显然有别于唐楷,似楷而含隶,不失汉隶之真率自然。点画中采取了欹而正,正而欹,错落中求稳定的方式,例如,“都”“有”长撇都以大角度行进,左下角轻摁提笔,稳住重心;“神”字“礻”部重心偏左,“申”部则向右平衡;“然”字的四点顺势而下,略按即驻,并不太注意外形的刻画,点点神采奕奕;“未”“抚”等字还带有行书笔意,颇为生动;“式”“议”等字的弯钩顺势拉长再挑钩,洒脱自如。张怀瓘认为书法作品应:“鳞羽参差,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元遵墓志》具此态势。书家对通篇章法的处理精确地把握了大小、高低、虚实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北魏《元遵墓志》是体现“大巧不工”的力作,确为佳品。
  (责任编辑 陈新)
其他文献
孙俐同學这件四尺整纸临颜真卿《勤礼碑》,从气象上抓住了颜体楷书宽博、方正的艺术特点,从用笔上看基本功比较扎实,有篆隶笔意,没有一般写唐楷的习气。以颜真卿行书体落款,与正文搭配合适,小小年纪能如此已属不易,希望一如既往,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颜真卿其他法帖,如《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之后必有所成。  当然,这件临作也有不足之处。如“部、郎”两字双耳旁的写法和位置不准,“撰”字左右比例失调,“安”字宝
期刊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是北宋书法最高水平代表之一,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  一 米芾生平简介  米芾(1051—1107),湖北襄阳人,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鹿门居士、火正后人。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有“米襄阳”之称。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他独创山水画中的
期刊
陈如生,1945年生,号野鹤,别号甦翁、二白斋主、居见山楼。祖籍上虞,浙江慈溪人,现居江苏苏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诸乐三艺术研究会会员。师从中国美院诸涵教授,曾得沙孟海先生嘉勉。作品入选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展、浙江省首届篆刻展览等,书法篆刻作品入编《纪念孙中山先生篆刻集》《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传略收入《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期刊
【编者按】: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位书法家,他出身贫寒,少读书,乃一介布衣;他有书法天分,不走寻常路,是碑学的一面旗帜。他因种种机缘,得到众多贵人的提携,得到了不少书法同行的赞赏,也遭到了书坛领袖的鄙视。他就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本期书艺别裁,请薛帅杰博士后就邓石如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到华丽转身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的成功道路及其有关问题,与大家做一交流。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被不少专家推举为清
期刊
《石尠墓志》,全稱《晋故尚书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城阳简侯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尠墓志》,1919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城北马坡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晋永嘉二年(308)刻石,高46厘米,宽22.5厘米,今存文27行480字,隶书体。此墓志四面刊刻,正背两面刊刻石尠生平事迹,内容主要记载逝者生前身份、官职履历与功绩,两侧面分刻其夫人与子女之籍贯、姓氏及履历。此墓志保存完整,书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内容极具史
期刊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云梦县睡虎地秦简牍的出土至今,共发现秦简牍10种。这些简牍的出土,使人们从青铜铭文、碑版石刻等了解隶变的局限中走出来,重新认识了文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从战国晚期到秦朝末年,秦简牍对于篆书、隶书元素的增加和删减,以及由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了不同风貌的秦简牍书法,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人们书写的真实状态。  一 不同时期秦简牍概况  下面,笔者以秦简牍书写时间为基准,对目
期刊
《王皓墓志》全称《魏故荡寇将军殿中将军领卫士令王君墓志铭》,共11行,满行16字。志高42厘米,宽29厘米,有界格。  《 王皓买地券》共5行,满行18字。高47厘米,宽14厘米,无界格。  志文全文如下:  魏故蕩寇将军、殿中将军、领卫士令王君墓志铭:君讳皓,字天海,兖州高平人也。祖琚,侍中、散骑常侍、祠部尚书,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羽真高平王。考生,中散、威远将军、高平太守。君识
期刊
前 言  目前学界对于草书的形成,大约有隶书、章草、隶草派生几说。时间上,基本界定在秦末至东汉。目前出土的汉代简牍中,以草书书写的多为军书、部队档案与账簿,这其实应属于军事情报范畴。在以往草书研究中,书法界重点聚焦其艺术性,往往容易忽略情报的基本特质,即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就是草法的内在标准和书写法度。  情报不准会贻误战情,攸关成败性命;账簿讹舛能导致数目混乱,影响物资调拨。所以具有一定书写标
期刊
清代书法的发展,以帖学与碑学的兴衰为线索,这条发展线索一直贯穿了整个朝代。清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崇尚法帖墨迹与推重碑版刻石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明确提出“帖学”“碑学”的名目,并以此来指代两种不同的书学理论与创作流派,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首开先河。“帖学”指的是宋代《淳化阁帖》汇刻后形成的以崇尚锺繇、“二王”为主的书法史观、审美观及创作实践;“碑学”指的是推重商周、秦汉、六朝金石碑版的书法史观
期刊
一 褚遂良书学历程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高宗即位后,封河南县公,进郡公,世称“褚河南”。初唐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年少即承家学,博涉文史,其书法初学史陵,取法欧阳询、虞世南,晚年融“二王”书风于一体。《旧唐书》卷八十列传三十中有关于褚遂良学书的介绍:“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居郎,遂良博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