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米芾书法艺术综述

来源 :大众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法是北宋书法最高水平代表之一,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
  一  米芾生平简介
  米芾(1051—1107),湖北襄阳人,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鹿门居士、火正后人。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有“米襄阳”之称。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他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他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史传米芾个性怪异,喜唐服、有洁癖、好奇石,因而人称“米颠”。黄庭坚就曾评价其为:“米黻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起居语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①元倪镇有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②
  米芾父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喜爱书画,精于鉴赏。其母侍奉宣仁皇后藩邸,因此米芾被封为殿侍,登进士第。米芾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米芾年少时初学颜真卿,七八岁时就能手书大字,后师法柳公权,学《金刚经》。因知柳出自于欧,故学欧阳询。后又学褚遂良、段季展、沈传师等人。米芾20岁入仕,以恩补含光尉,历任长沙与杭州观察推官、润州州学教授。元祐七年(1092)为雍丘令,后改监中岳祠,又历任涟水军使、蔡河拨发运、发运司属官、太常博士、书学博士、无为军知州。崇宁五年丙戌(1106),为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传世著作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砚史》等,对后世书坛影响深远。
  米芾的书法取法广泛,早年学唐人,对颜真卿《争座位帖》推崇有加,又从欧阳询行书中得“险劲”。段季展、沈传师行书作品今已不见,但是从有关文献记载中均可见其对二者的取法。褚遂良对米芾影响最大,所谓“慕褚而学最久”。米芾曾评价褚遂良:“去颜肉,增褚骨。发天秀,助神物。敢窃议,增骨突。” ③
  米芾学古人,曾被人称“集古字”。他曾自言:“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④对于米芾书法的学习方法,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提出米芾对古帖学习的主要方法,一是早年采用的“摹拓”的方法,二是采取对本临写方法。“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⑤米芾的书法能取得自成一家的面貌还在于其不懈的临池习书。米芾曾自言: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⑥
  二 米芾书法思想及实践概述
  米芾书法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审美趣向和书法理念的支撑。米芾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崇尚古雅,崇尚魏晋风度。他曾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⑦米芾倡导魏晋古法,持“备其古雅,取诸长处”的书法观,米芾有言“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⑧。对于唐代书法,米芾持批判态度,他曾对唐朝楷书评价:“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⑨其实就是批评书写的机械化,笔法缺少变化。他还曾言:“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⑩“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可见其对张旭、颜真卿二人书法观点的不认同。米芾崇尚魏晋书风的思想也体现在其书法实践上,其时的大家苏轼就评价其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其子米友仁的记叙也可作为旁证:“先臣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另一方面是“尚意”。在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随人作计终后人”的“尚意”思想基础上,米芾进一步提出:“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无刻意做作乃佳”,对“尚意”深化阐释。从米芾的书法实践可以看出,他虽然讲究“不刻意”,但也绝非全无法度,从他的学书取法诸家经历和“集古字”的创作思想可以窥见其书全从古法而来,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力求挣脱成法的束缚。
  米芾在《群玉堂帖》自述书法的学习经验时,反复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要求“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米芾自创“刷字”法,自诩为“八面出锋”,用笔沉着痛快,给人以酣畅淋漓、大气磅礴之感。米芾将提与按,侧锋与中锋,节奏的快慢,墨色的浓与淡相互融合,挥洒自如。黄庭坚曾经非常客观地评价米芾:“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在字形结构上,米芾主张天然意趣,强烈排斥矫揉造作,崇尚天真自然的书风。因而米芾的字形变化丰富,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米芾认为,书法字形大小要因形赋势,要有丰富的变化,不能千篇一律。
  在章法布局上,米芾的书法多为行草手卷,在此种形制中,米芾不但追求酣畅淋漓的行气,更注重字与字之间的摇曳呼应,俯仰生姿。也正因其对书写的自然天趣的追求,米芾的众多手札的面目各有不同,常常能呈现出其书写时的心境的变化,更体现出米芾对“意”的实践成果。
  米芾的书法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深刻影响。《宣和书谱》记载:“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可见时人对其书法的追捧。长子米友仁继承其父书风,颇有建树,米友仁的《动止持福帖》颇具米芾风韵。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宋高宗赵构,更是米芾的崇拜者,把米芾的字作为自己临摹的范本。此外,南宋的吴琚用尽毕生来学习米芾书法,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吴琚的《碎锦帖》和《寿父帖》都能体现米书的风范。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对米芾书法也极为推崇,曾经写过“米狂雄笔照万古”的诗文。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徐渭等都曾师法米芾,并从中脱出,终成自家面目。   三 米芾书法作品略述
  米芾以行草最为擅长,赵构在《翰墨志》中有言:“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米芾书法成就以行书最大,在其流传后世的作品中,行书作品也最为丰富,数量最大。下面就米芾主要的行书作品做一阐述:
  《蜀素帖》是米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作为绢本,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蜀素帖》还有一个故事,传蜀地(今四川)盛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邵子中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相传三代仍无人敢写。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米芾闻此“当仁不让”,一挥而就,在蜀素长卷上题写自作五言、七言诗共八首。由于此卷的珍贵,又有乌丝栏界格,因相较于米芾的其他行书作品,可以看出他书写时更为细致、谨慎,然而在用笔和字形上,米芾依旧保持其用锋灵活、沉着痛快,字形开合、俯仰无端的极尽变化之美。在用墨上,因此卷是丝绸织品,不易受墨,出现较多枯笔,如渴骥奔泉。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传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乌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苕溪诗卷》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米芾的又一行书力作,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该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卷共由6首自作诗组成,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时年38岁。相较于《蜀素帖》,此卷用笔更为丰润,但亦不是凌厉险绝,字形多欹侧之势,又于险劲中求平夷,中宫收敛但不失真率自然。字势纵横恣肆,行气酣畅。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全卷章法在变化中寓和谐,逸趣盎然,生动活泼。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据鉴藏印可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代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收藏,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珊瑚帖》又名《珊瑚笔架图》,写于浅黄色的竹纸之上,《珊瑚帖》是米芾晚年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米氏的“墨皇”。纵26.6厘米,横47.1厘米;1956年,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1897—1982)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内容是米芾夸耀自己的收藏,米芾在其中列出了自己的一批古书画卷轴和古玩藏品,其中提到一枝珊瑚,便兴起画出一枝三叉珊瑚插在金属座架上。此帖蕴含着收得名画宝物的欣喜之情,用笔肆意跌宕,线条行云流水,通篇翰墨淋漓,神采飞扬,一气呵成。写到文末“珊瑚一枝”四字,兴致所起,字形变大、笔画加重。继而,米芾兴起,画一珊瑚笔架,其后做诗一首:“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此帖笔势纵逸,章法不拘成法,这是经典的文人墨戏之作。元代虞集评言:“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
  《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的代表作,为其晚年所作。明代张丑的《真迹目录初集》《清河书画表》和清代吴其贞的《吴氏书画记》中都有记载。该作品早年曾入藏宋代内府,后一直为民间文人雅士珍藏。20个世纪20年代流入日本。《研山铭》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米芾在澄心堂纸上书写的39个行书大字,第二段为绘制的《研山图》,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书画家陈浩的题跋。《研山铭》笔势雄强,飘逸超迈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
  《虹县诗卷》为米芾途经风景秀丽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两首自作七言诗。共37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帖后有刘仲游跋。原作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虹县诗卷》是米芾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贵。米芾自命“刷字”的用笔特征在此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该帖整体节奏感极强,用笔老辣,用墨浓、淡、枯、湿变化丰富,尤其是枯墨与老笔相辅相成、辉映成趣。而在章法布局上,米芾一任性情,不刻意经营位置,即使是两字一行,也会让字形自然摆动,摇曳生姿,行距之间多有变化,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全无刻板之意。
  《吴江舟中诗卷》全卷纵31.3厘米,横559.8厘米,卷首有“石渠宝笈”“晋府书画之印”“清河”“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印鉴。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等印。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此帖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其内容是一首五言古诗,凡44行。这件墨迹本来在清宫内府,后流失了出来。叶恭绰题签的影印本《米南宫书吴江舟小诗真迹》附米芾传略。此帖最能展现米芾大字的气魄,用墨浓淡对比鲜明,字形大小对照强烈,其中有多处一字占一整行的情况,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的节奏感。
  米芾的行草作品常有行书中夹杂草书的例子,如《箧中帖》等。他的草书成就虽不及行书,但其草书作品中的代表作也展现了米芾书风中的另一个侧面。
  《论草书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内容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随笔。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窥见米芾草书如晋人的飘逸、灵动、清劲之韵味。与其行书纵逸跌宕的书风不同,米芾的草书平和简静,在抒发个人情绪、心境方面略弱于行书作品。其草书面貌与晋人的面目如出一辙,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下的功夫。
  《吾友帖》纵25.2厘米 横39厘米,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焚香帖》,又作《海岱帖》,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此帖在继承晋人风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定的用墨变化以及提按对比,在追求古韵的前提下,又增加了笔墨情致。
  注释:
  ①[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一《书赠俞清老》。
  ②[元]倪镇《题米南宫拜石图》。
  ③[宋]米芾《宝晋英光集》补遗《跋颜书》。
  ④[宋]米芾《海岳名言》。
  ⑤[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⑥[宋]米芾《海岳名言》。
  ⑦ 同⑥。
  ⑧ 同⑥。
  ⑨ 同⑥。
  ⑩ 同⑥。
  ? 同⑥。
  ? [宋[苏轼《东坡集》。
  ?[宋]黄庭坚《跋米元章书》。
  ? [宋]《宣和书谱》。
  ?[宋]魏了翁《鹤山集》。
  ?[宋]赵构《翰墨志》。
  ?[清]吴其贞《书画记》。
  (责任编辑 秋园)
其他文献
王亚洲先生近照  王亚洲 1965年生,安徽合肥人,字臻一,号雅舟,别署竹音阁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策展人。中国书协第六届、第七届理事,第六届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次全国书代会代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安徽省书协第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五届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协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全国展评委。  我喜欢诗,无论古体诗还是
期刊
曾明,笔名了云、寄堂。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长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训,学习书法篆刻诗词。书法初学碑,以《石鼓》《石门颂》《石门铭》为范,后从苏轼入帖。中学时与吴长邺先生邻,得亲近金石。篆刻初学汉印、封泥、吴昌硕。三十岁后息刀,退休后又复操刀,参胡匊邻法,尚简靜古质。曾为上海书画出版社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白蕉》撰写《一代名士 旷世才情》,为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赵叔孺》撰写《规
期刊
刘思源同学的这幅行书作品一眼就认出是学的《兰亭序》。细看思源同学的用笔,小小年纪对于《兰亭序》的笔法理解得还是很充分的,也能通过理解转化到手上表现出来。看得出已经有相当临帖功夫。从临摹的角度看,单字的字形是比较准确的,而单字笔画的连接关系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兰亭序》是小字作品,思源同学把它放大到四尺对开来写成一件条幅作品,不足之处是缺少了字与字之间的映带关连和墨色上的变化处理。当然,这个标准对一
期刊
印章在中国古代用材,除官印外,民间私印不受限制,金、银、铜、玉、象牙,玛瑙、水晶、瓷、石、木、竹等取材均有。竹根印是流派篆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一度成为雅玩。文人雅士喜欢竹根印这一艺术,是因为竹根印天然形成,造型美观、轻巧方便,易于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竹根入印古已有之,在明清时期,文人间尤为盛行,近些年书画艺术品随着收藏逐渐升温,存世量已稀少的竹根古印,成了藏印家搜求的重要目标。  竹根做印
期刊
三  5画:包、处、尔、尒、戋、巨、令、龙、卢、矛、鸟、皮、疋、且、台、夗、乍  包  草书字根:“ ”,这个草书字根的形成过程由于缺少详细的图片资料,暂无法详列。但据草法生成规律,可以结合草书偏旁符号,参考(附图),将跑、咆、鲍、胞、抱、佨、苞、孢、刨、枹、怉、砲、鉋、炮、笣、蚫、袍等字的草书一并写出。  处(豦)  草书字根:“ ”,小篆作“”,这个草书字根上部为“虍”的草书符号,而下部的“豕
期刊
北魏 元诱妻冯氏墓志铭  全称为《魏司徒参军事元诱命妇冯氏志铭》。北魏景明四年(503)七月刻制。1923年出土于洛阳安驾沟。此墓志高60厘米,宽52厘米,魏碑楷书,全志15行,每行18字,共计349字。  此墓志结字平稳端庄,整体古朴天成;点画精到、细腻而不失趣味;用笔方圆兼备,寓机巧于工稳之中,稳而不僵,平而不板,透着一股鲜活生气。  北魏 穆亮墓志铭  全称《太尉领司州牧骠骑大将军顿丘郡开国
期刊
进入马克·格拉的网页,在马克·格拉——摄影的标题下,是这样一句话:时装、艺术、美女以及更多……这是我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的最为丰富的时尚媚态摄影的网站之一。  在“谁是马克·格拉”的标题下,是这位摄影家的简介:毕业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曾经因绘画获得大学的奖学金,以及福特基金会的奖励。主要精力在于艺术设计和商业摄影,从1983年起,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开办一个马克·格拉摄影和梦幻
期刊
术业有专攻,临帖就是每个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一项专攻术业,而且是终身的功课。  庚子秋,乌海迎来第十三届书法节,當代书坛老一代代表性书法家邀请展在这届书法节上引人注目。这是当代书坛老一代代表性书法家“人书俱老”的一次集中展示,给人的震撼和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临帖问题就让人感慨良多。书家们的功力都各有高妙,但作品纵向而观,有的老先生就有失巅峰感,有人指出,可能疏于临帖了。  这让人想到王铎写字的故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高校书法公选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自选教材,学生参与教学,同步课程进度;按时提交读书笔记,理论与技法兼顾;积极参与书法社团活动,激发书法学习兴趣。  【关键词】书法公选课 传统文化 楷书 学生参与教学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价值的一种文化现象。将“中国书法
期刊
孙俐同學这件四尺整纸临颜真卿《勤礼碑》,从气象上抓住了颜体楷书宽博、方正的艺术特点,从用笔上看基本功比较扎实,有篆隶笔意,没有一般写唐楷的习气。以颜真卿行书体落款,与正文搭配合适,小小年纪能如此已属不易,希望一如既往,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颜真卿其他法帖,如《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之后必有所成。  当然,这件临作也有不足之处。如“部、郎”两字双耳旁的写法和位置不准,“撰”字左右比例失调,“安”字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