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的成绩。语文学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语文的拼音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语文的拼音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学生要抓住语文拼音的普遍规律和特殊之处,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的拼音。教师也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及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如果教师和学生通过有效结合及互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那么语文的拼音学习就不会那么的枯燥,学生对于拼音的学习就可以进入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教师要注意语文拼音教学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拼音的课堂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动”起来。使他们在乐中求学,学中享乐。教师可以指定发音准确的学生做小老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竞争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旧知识与新课程相结合
小学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及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学习没有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合适地引导,使学生形成其有特色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新授予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其学习效果;其次,情景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拼音,对于重难点拼音的学习注意给学生一个深刻的教学印象,这样对于其学习拼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教授后,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将新授的课堂内容运用在朗读、诗歌、游戏中,要照顾各个不同理解力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利用教材的情境,达到拼音与多种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目标
1.对教学时空进行开放,让拼音走进学生的生活
首先,走进校园,对校园语言进行规范。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学校的语言环境能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造成直接影响。如“桌子”、“吃饭”、“考试”等常用词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但错误率也比较高,考虑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方言的影响。要想规范学生的口语,教师可以和学生达成约定,养成随时、随地对错音加以纠正的习惯,形成说普通话的意识和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其次,走进家庭,对生活语言进行巩固。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还不够重视,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对于这一情况,我鼓励学生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错音,并且也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或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等,同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把录音交给老师,使教师能进行及时的指导。再次,走进大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语言。各种旅游景点、动植物、小区和马路等名称,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材料。既可以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还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和积累语言。最后,走进社会生活,使良好的语言习惯得以养成。走进社会生活的过程是较为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还需要将意志、热情、毅力与决心调动起来。
2.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发展。在学完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生动有趣、五花八门的顺口溜中体现了出来。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挖掘出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开发,从而促进他们汉语拼音学习能力的提高。
3.对学习环境进行开放,使教室能够说话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为使他们的这一欲望得到满足,形成适应不同个体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拼音,我把教室布置成了“拼音的世界”,给每个学生做一块姓名牌,并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他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结识同伴。还给教室内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室里既能有趣地学习,又不会使课业负担有所增加,使所学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巩固。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插图提示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漢语拼音插图生动有趣、直观具体、贴近生活。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结合看图,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增添儿童情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字母的音形进行记忆。
2.游戏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始于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融认知与情感于一体。
3.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语言、教具和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协调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化难为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趣味故事法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他们比较易于接受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讲一些和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趣味儿故事,创造一个既愉快又紧张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学习起来存在一些困难,且还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并学好汉语拼音。不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识字学习打好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将师生情感融入到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
参考文献
[1]许乔年.我眼中的汉语拼音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0):68
[2]曹雪.以趣味性引领汉语拼音教学[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Z2):16-1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如果教师和学生通过有效结合及互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那么语文的拼音学习就不会那么的枯燥,学生对于拼音的学习就可以进入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教师要注意语文拼音教学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拼音的课堂氛围,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动”起来。使他们在乐中求学,学中享乐。教师可以指定发音准确的学生做小老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竞争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旧知识与新课程相结合
小学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身心及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学习没有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合适地引导,使学生形成其有特色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新授予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其学习效果;其次,情景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拼音,对于重难点拼音的学习注意给学生一个深刻的教学印象,这样对于其学习拼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教授后,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将新授的课堂内容运用在朗读、诗歌、游戏中,要照顾各个不同理解力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利用教材的情境,达到拼音与多种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目标
1.对教学时空进行开放,让拼音走进学生的生活
首先,走进校园,对校园语言进行规范。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学校的语言环境能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造成直接影响。如“桌子”、“吃饭”、“考试”等常用词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但错误率也比较高,考虑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方言的影响。要想规范学生的口语,教师可以和学生达成约定,养成随时、随地对错音加以纠正的习惯,形成说普通话的意识和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其次,走进家庭,对生活语言进行巩固。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还不够重视,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对于这一情况,我鼓励学生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错音,并且也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或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等,同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还可以把录音交给老师,使教师能进行及时的指导。再次,走进大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语言。各种旅游景点、动植物、小区和马路等名称,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材料。既可以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还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和积累语言。最后,走进社会生活,使良好的语言习惯得以养成。走进社会生活的过程是较为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还需要将意志、热情、毅力与决心调动起来。
2.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发展。在学完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生动有趣、五花八门的顺口溜中体现了出来。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挖掘出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开发,从而促进他们汉语拼音学习能力的提高。
3.对学习环境进行开放,使教室能够说话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为使他们的这一欲望得到满足,形成适应不同个体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拼音,我把教室布置成了“拼音的世界”,给每个学生做一块姓名牌,并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他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结识同伴。还给教室内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室里既能有趣地学习,又不会使课业负担有所增加,使所学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巩固。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插图提示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漢语拼音插图生动有趣、直观具体、贴近生活。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结合看图,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增添儿童情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字母的音形进行记忆。
2.游戏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始于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融认知与情感于一体。
3.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语言、教具和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协调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化难为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趣味故事法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他们比较易于接受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讲一些和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趣味儿故事,创造一个既愉快又紧张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学习起来存在一些困难,且还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并学好汉语拼音。不但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识字学习打好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将师生情感融入到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
参考文献
[1]许乔年.我眼中的汉语拼音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0):68
[2]曹雪.以趣味性引领汉语拼音教学[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Z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