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缘的忧虑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对世界的渴望看出去,汤姆·汉密克用绘画向世人展现了他看到的世界。在汤姆·汉密克的画中,我们看不到对画面细节的刻画,简单的形式代替了逼真的形象,平涂的、带有主观感受的色彩总是带给人一种压抑的、孤独的情绪反映。
  《边缘地带》只有大面积的暗红色和孔雀蓝两大色块,一对只有背影的母女的形象孤单而出,凸显于较大的画面空间,她们被大面积的深蓝色笼罩着,面向触不可及的远方。浓重的色彩,似乎暗喻着人深不可测的欲望,抑或人与人之间深不可测的疏离;《关闭的窗》,屋子的形象取代了母亲和孩子的形象,同样被置于一个较大的画面空间中,被浓浓的夜色包围着,无门的墙、无窗格的窗,仿佛暗示着一个梦,使人幻想着内在空间的形象……我们很难充分理解这种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形象,但能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与精神的深度。
  20世纪80年代,当汤姆·汉密克还在英国坎贝威尔艺术与工艺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时,绘画中的知性表达方式因其只是孤注在具象上和冷静无情、媒介单一,其黄金时代早已过去,艺术界已经把目光聚焦于大张旗鼓倡导情感的艺术家,德国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安塞姆·基弗等热烈地宣泄情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绘画的新精神,他们也深深地影响了汤姆·汉密克。同时,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都因在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等方面的独特手法同样影响着他。但是他并不像很多画家一样片面地走向抽象,相反,他抵制着学院敦促学生走向抽象的压力,他说他不想走到那儿去,对于他,正确的是要做到使作品承载着内在的情感,而象征的、比喻性的物体是必需的。
  汤姆·汉密克的绘画除了具有象征性和比喻性,浪漫主义是其最大特色。20世纪90年代,英国绘画艺术走向衰落,被认为“死亡”或“行将就木”,画廊纷纷倒闭。汤姆·汉密克此时却在坎贝威尔的绘画阵营中脱颖而出,树起了浪漫主义的旗帜。他崇拜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欣赏弗里德里希“只画内心所见”的精神。1998年他以一幅《海滨之人》确立了他的发展方向并在艺术界引起轰动。这幅画显示了他受到弗里德里希《海边的修道士》的影响,但画面温暖的色调又远离了弗里德里希恐怖的凄冷。很多人认为他这种绘画方式太幼稚拙朴、太直接,怀疑与现代艺术是否有关联。然而汉密克却用这幅画宣告:艺术并非完全围绕描绘对象,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反映背后的精神。《海滨之人》意味着一种旅行,是“一位孤独的行者走过人生”,“我想要的,是要把人们带上旅途”。2006年他又创作了《三艘船》,同样忠实地延续了他的这一想象,并且走得更远。画面中原生的粗朴保留下来了,而激起的情绪远未停止。
  浪漫主义并不掩饰汤姆·汉密克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社会问题的思索,他的画总是流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常常让人感受到浅浅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挖掘》描绘了在英国南部的沙滩上一群外来打工者挖掘沙虫以补充食物的形象,他們是属于社会边缘人物的移民,他们的命运令汉密克忧虑;在《浓烟1》和《浓烟2》中,火山威慑着画中穿着比基尼的人物;《篝火》中肆意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地球的生态系统正遭遇碳耗而摇摇欲坠;《雪中鹤》让人们看到了整个物种灭绝的前景;而更震撼人心的是巨幅的帆布画《辐射》,人们面对就要吞噬自己生命的核辐射,却只能静观!
  汤姆·汉密克的画呈现了很多类似于《边缘地带》的画面,在这些边缘背后,终究而言,是关于心理的边缘而非社会等级或地域的边缘。这是一种真切的、值得重视的忧虑。
  (作者单位:广西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问津”之义为书院命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书院毁于八国联军炮火。问津书院是古代天津建筑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社会影响最广的教育机构。  今天重建的天津问津书院在探索实践中成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公共文化机构,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天津问津书院和河北区
期刊
不知不觉中,天津问津书院已走过了第五个年头。至今,天津问津书院揭牌剪彩仪式的场景,仍深存于我脑海之中。当我从问津学人侯福志先生的博客里知道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应邀为书院揭牌时,我的心为一个文化载体的诞生欢呼雀跃;当看到天津问津书院学者云集,理事长王振良先生气宇轩昂、信心满怀的样子时,我心里又浮过一丝忧虑:从古至今,受传统私塾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的书院多如牛毛,多数书院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天津问津
期刊
地域文化研究和文化机制的关系是个大题目,是理论文章喜欢涉及的话题,但地域文化理论并没有催生有效的文化机制,而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机制又不能被理论研究者所关注,因此地域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基本是脱节的。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落后于理论,二是实践超越了理论。这里只谈后者。  地域文化需要传承,但传承必须要建立在有效的研究之上,而有效的研究又必须依托一个学术平台来展示和传播。以往的地域文化理论,多着重于研
期刊
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天津问津书院,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2018年4月,天津问津书院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为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国内学人先后撰文近300篇,对天津问津书院的运作模式和活动实绩进行评介、推广与研究。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最初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号雅雨)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自1978年成立至今40周年了。它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而生,40年来,也是围绕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而发展,而繁荣。2011年,国务院立项,实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忆《中国大百科全书》发展的历史,我还是缘分不浅。第二版立项前,我作为新闻出版署分管出版的图书司司长,曾和百科社的同志一起去国务院秘书局说明工程的意义和我们的要
期刊
近年,陆续收到天津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先生寄赠的《问津文库》和《问津》杂志,如果没有记错,文库已出了将近60种,而杂志也已编印至50期了。每次收到沉甸甸的邮件,心中总不免由衷地赞叹,还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天津这样,依托民间的力量,通过系统地编印系列著述,将其城市的传统文化立体式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扎根于津沽大地,致力于城市文脉的追寻与弘扬。如果留意会发现,在每一本“问津”系列图书的封底都写着一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图片独特属性的考察,论述阅读推广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图片阅读的推广。阅读图片是人类最早的阅读行为,早期人类的文字几乎都是图片,后来才提炼为抽象的字符。阅读图片尤其是阅读图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艺术在素质的提高,决定一个人的雅与俗,也关系到国家的产业转型。同时,图片是人类记载、传输信息的工具,图中有万物,读图容易上瘾。  关键词:出版 阅读 图片  图书、图书,图和书是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的,是
期刊
最近,一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沪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把课文《打碗碗花》中的“外婆”改成“姥姥”,在网络和微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说,教材修改者的理由是:“外婆”是方言,而“姥姥”是普通话。姑且不说,这篇经过修改过的《打碗碗花》是不是一篇优质的课文,也不论“外婆”和“姥姥”谁是方言,谁是普通话。先来看看,上海教育出版社对社会作出的回应。  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
期刊
时间是一种节奏,尽管日子有时是粗犷的,然而若是赶上大时代的脉动,执着追求的脚步依然可以留下时代印记。没有凌厉的棱角,也无须越陌度阡,五年前,天津问津书院在几位“文化志愿者”浅吟低唱的努力下,诞生在清雅绰约的巷肆创意产业园。  这是一个传承历史的纯民间学术机构。唯其没有强力的背景,也就没有宏大的目标,更不会去追求宏阔的命题。只能通过个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用苦度长夜的智识与坚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乡情
期刊
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常驻人口约840万人,由来自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组成。除了金融之外,纽约在文化、音乐、艺术、科技、交通、医疗以及教育在全球也都处于领先的位置。纽约的百老汇有上百家小剧场,各式各样的小剧场每天都有各种音乐剧在演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有约5500万名游客来纽约旅游。纽约的文化生活是非常丰富的,纽约每年都会举办图书展,展会上可以见到来自世界的最新图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