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7月9日77岁的陆文夫因病去世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便把目光聚焦在他一生热爱、一生书写的城市——苏州,一次又一次回味起被他的一部小说擦拭打磨、重新照亮的一个词语——“美食家”。
中篇小说《美食家》是著名美食作家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
《美食家》发表后,这位平日里并不太在乎吃的作家就被公认为是美食家了。许多国际友人到苏州都要拜访这位名为美食家的大作家。他们看到中国通过改革之后的巨大变化,用近乎崇拜的态度和语言品尝、评论中国菜。感慨地对老先生讲:你们什么都能改,就是吃别改。
陆文夫在姑苏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创办了一份刊物—《苏州杂志》,这是一份颇有档次的刊物。几年前,他又“下海”当上了“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为海内外观光游客提供富有苏州特色的文化服务。此后,陆文夫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起立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酒楼确实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店名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家杨在侯之手。楹联“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呼应茶酒二字。楼前的十全街,书坊画廊遍布,是苏州著名的“文化街”;楼后的小巷深处,就是叶圣陶的故居。陆文夫对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把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
自小说《美食家》轰动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陆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别敏感、发达,能品尝出各种酒菜色香味的细微差别。一盘鸡丁端上桌,他只需夹一块放进嘴里,就能断定是新鲜鸡肉还是冻鸡肉。他说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做出新菜、新味来。按照菜谱做菜,不会有大出息。特级厨师应有特级的独创性,应有绝招绝活。可见陆文夫确实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
20世纪50年代,陆文夫说:“我在江南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都已封炉打烊,大饼油条也都是凉的,忽逢一家小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鳜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店主先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石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鳜鱼,约二斤重。按理说,鳜鱼超过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可我此时却希望越大越好,如果是一条四两重的小鱼,那就填不饱肚皮了。买下鱼之后,店主便领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二斤黄酒,一条鳜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陆文夫说他30多年间吃过无数次的鳜鱼,可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鳜鱼,都不及30多年前在小酒楼上所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大概只是在鳜鱼里放了点葱、姜、黄酒而已。制作精良的鳜鱼肯定不会比小酒楼上的鳜鱼差,如果把小酒楼上的鳜鱼放到得月楼的宴席上,和得月楼的鳜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50岁时的陆先生一次可以喝一斤多烈性酒。酒能够喝到这个份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一年醉上三五次不算多,人生能有多少次醉呢?
酒语,换个说法如何?
酒帘—发不出去的请帖,引来了无数的酒客。
温酒—让酒暖身,先酒后人。生活得高明。
煮酒—九江沸腾,淹没了世态炎凉。冷却之后,依然是炎凉世态。
劝酒—酒厂酒商最高兴,又多了个“促销员”。
碰杯—两杯共语,杯口朝下。
衔杯—酒场醉技实无技,醉人不醉牙。
酒令—一杯戏言,千军归还;一口严词,皆大欢喜。
划拳—输者享酒液,胜者闻酒气。乡规民约,口不服心服。
醉拳—手醉心不醉,演者不醉,观者醉。
中篇小说《美食家》是著名美食作家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
《美食家》发表后,这位平日里并不太在乎吃的作家就被公认为是美食家了。许多国际友人到苏州都要拜访这位名为美食家的大作家。他们看到中国通过改革之后的巨大变化,用近乎崇拜的态度和语言品尝、评论中国菜。感慨地对老先生讲:你们什么都能改,就是吃别改。
陆文夫在姑苏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创办了一份刊物—《苏州杂志》,这是一份颇有档次的刊物。几年前,他又“下海”当上了“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为海内外观光游客提供富有苏州特色的文化服务。此后,陆文夫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起立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酒楼确实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店名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家杨在侯之手。楹联“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呼应茶酒二字。楼前的十全街,书坊画廊遍布,是苏州著名的“文化街”;楼后的小巷深处,就是叶圣陶的故居。陆文夫对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把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
自小说《美食家》轰动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陆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别敏感、发达,能品尝出各种酒菜色香味的细微差别。一盘鸡丁端上桌,他只需夹一块放进嘴里,就能断定是新鲜鸡肉还是冻鸡肉。他说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做出新菜、新味来。按照菜谱做菜,不会有大出息。特级厨师应有特级的独创性,应有绝招绝活。可见陆文夫确实是货真价实之美食家。
20世纪50年代,陆文夫说:“我在江南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都已封炉打烊,大饼油条也都是凉的,忽逢一家小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鳜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店主先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石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鳜鱼,约二斤重。按理说,鳜鱼超过一斤便不是上品,不嫩。可我此时却希望越大越好,如果是一条四两重的小鱼,那就填不饱肚皮了。买下鱼之后,店主便领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二斤黄酒,一条鳜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陆文夫说他30多年间吃过无数次的鳜鱼,可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鳜鱼,都不及30多年前在小酒楼上所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大概只是在鳜鱼里放了点葱、姜、黄酒而已。制作精良的鳜鱼肯定不会比小酒楼上的鳜鱼差,如果把小酒楼上的鳜鱼放到得月楼的宴席上,和得月楼的鳜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50岁时的陆先生一次可以喝一斤多烈性酒。酒能够喝到这个份上,是很令人羡慕的。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损健康,可这酒魔力无边,想戒也戒不掉。没办法,只好照喝不误。有一次他患重病,医生劝他今后少喝点酒,他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医生有些生气:“你是要酒还是要命?”陆文夫心里琢磨: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有写完;不要酒也不行,活着就少了点情趣。于是他说:“我要命也要酒。”一年醉上三五次不算多,人生能有多少次醉呢?
酒语,换个说法如何?
酒帘—发不出去的请帖,引来了无数的酒客。
温酒—让酒暖身,先酒后人。生活得高明。
煮酒—九江沸腾,淹没了世态炎凉。冷却之后,依然是炎凉世态。
劝酒—酒厂酒商最高兴,又多了个“促销员”。
碰杯—两杯共语,杯口朝下。
衔杯—酒场醉技实无技,醉人不醉牙。
酒令—一杯戏言,千军归还;一口严词,皆大欢喜。
划拳—输者享酒液,胜者闻酒气。乡规民约,口不服心服。
醉拳—手醉心不醉,演者不醉,观者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