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是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 1810—1856)诞辰200周年。时过境迁,当我们缅怀这位音乐家,重温他的音乐创造和人格特征时,闪现在我们脑海里的还是他那敏感多思,忧郁恍惚的人性内容,也正是基于这些与众不同的个人禀赋,奠定了他那在幻思与冥想中沉湎,在亢奋与消沉中腾跃的艺术基调。这种特质,通过音乐家自身的主观臆想以及独特的内心体验,使他的艺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韵。因此,他音乐的迷人之处往往不是宏大雄伟,而是精美细腻。换言之,舒曼的创作并不以“大作”取胜,而是以“小品”而著称。特别是那些玲珑剔透、变幻莫测的钢琴小品及艺术歌曲,最能反映舒曼的艺术精髓以及他那敏感恍惚的人格体征。本文将从歌曲创作的层面来探视作曲家的人性特点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
1840年是舒曼音乐生涯中及个人生活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年,他与克拉拉之间漫长的爱情马拉松达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他苦苦追求的爱情终于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但与此同时,在这漫长而执着的等待中,舒曼同样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心灵的折磨。由于岳父强烈的反对,舒曼与克拉拉的恋情只能秘密地进行。“罗伯特经常在城市附近的某个咖啡店等上几小时,仅仅是为了在克拉拉的音乐会结束后见她几分钟的。经过这样漫长的追求,他们终于在1840年结婚”①。两颗为爱而奋斗和奉献的心灵圆满结合必定为艺术家带来创作上的迸发,但此时舒曼在创作风格上急剧转型。1840年之前舒曼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音乐中,然而仅仅是在这一年,他便完成了168首歌曲创作——“歌曲年”名称由此而来。在这个创作和爱情生活的巅峰期,舒曼本能地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无疑说明艺术歌曲的形式与意蕴非常符合他整体的艺术理想与精神特质。“浪漫主义的每一个方面都在他身上反映出来。他是内省的,唯心的,理想化的,在精神上同当时文学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神交。”“小罗伯特在文学环境中长大,没有一个作曲家像他那样尝试着把音响与文学如此融合在一起。”②显然,作曲家厚实的文学情愫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他觉得只有音与诗联姻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才是他的心灵之声。
我们知道艺术歌曲是集文学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顺应“个体意识”潮流而得到蓬勃发展的重要音乐文化产物。因此,舒曼在他生命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全部创作欲望和精力寄托在这个艺术领域里,除了艺术趣味使然,更表明了舒曼精神上的某些特质似乎更能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得到满足和释放。首先舒曼自身出类拔萃的文学修养在音乐界是不争的事实,其次他那耽于幻想的本性,以及擅于奇思妙想的“小品意识”作曲风格为艺术歌曲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舒曼以情感的、文学的和自传的观念来思考音乐。他的音乐充满了超越音乐本身的因素”③。由此可见,舒曼虽然是以音乐家的身份流芳百世,但我们应当记住:在这位有着丰厚文学底蕴音乐家的艺术创造中,充满了文学式的思考,当然作为一名音乐创造者,通过音响抒发诗意,无疑是他心中更高的目标。为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1840年所谓的“歌曲年”对于舒曼的艺术创作来讲也许只是一个契机,表面看来似乎是由爱的激情所引发的冲动,但是作曲家整体的综合素养及长期的精神储备是收获‘歌曲年’重要的内部积淀。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于舒曼完全是由衷而发的灵魂自觉,应该承认这个艺术形式是他那复杂多极的灵魂状态和敏感多思的人性倾向的最佳载体。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各种情绪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他的灵魂始终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即便是在最甜蜜幸福的时刻也往往纠结着疑惑与忧虑,亢奋与消沉总是并肩而行,种种内心的骚动与庞杂的情绪导致他不断地在自我营构的虚拟世界中探索与寻觅,质问与沉思,却始终没有答案。实际上在等待法院最后判决的日子里舒曼的情绪极其动荡不安,他甚至想到了自己败诉的结果。所以,如果说“歌曲年”之前的钢琴作品大部分是为了他心中的克拉拉,抑或是以自己作为钢琴音乐家的身份而写就的艺术杰作,那艺术歌曲的创作不啻为舒曼自身精神释然的结晶——一个敏感踌躇,诗意飘逸,恍惚冲动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灵魂写实,透露的是内心深处更为隐秘、朦胧、复杂,以及不可捉摸、无法释怀的情感状态。
在“歌曲年”的168部声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声乐套曲》(Op.39,原诗兴艾多夫) 12首,描写一系列由大自然引发或相关的情绪;《妇女的爱情与生活》(Op.42,原诗夏米索) 8首,关于一个女人的恋爱婚姻、育子丧偶的故事传说;《诗人之恋》(Op.48,海涅) 16首,描绘被情人抛弃后的沮丧情绪,但最后以宽恕和拒绝化解了心中的痛苦;《桃金娘》(Op.25) 26首(根据不同诗人刘凯特、歌德、摩森、班兹、海涅、拜伦、范肖、摩尔)的作品而写就的歌曲集。此外,《伯沙撒王,叙事曲》(Op.57)低沉的人声和钢琴;《浪漫曲和叙事曲》(Op.4)人声和钢琴第二部,这两部都是海涅的诗作,在这里舒曼展示了他作为民歌作曲家的最好素质,虽然较之戏剧风格浓郁的民谣舒曼更适合那些诗意内省式的诗句。另外,12首歌曲、人声和钢琴(Op.35,克尔纳),五首歌曲、人声和钢琴(Op.40,夏米索)和无词歌曲(a)和“给情人的安魂曲”(b)(Op.98,选自歌德《威廉·迈斯特》),这几部作品虽然并不著名,但也包含了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丰富质地。这种“一泻千里”的创作倾向反映出舒曼典型的冲动型、灵感型与主观型的浪漫主义特点,正如伟大的奥地利诗人、剧作家弗兰兹·格里尔帕策 (Franz Grillparzer 1791—1872) 所言“他几乎将自己未来所有的创作动机,都放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想王国。”④
一般而言,艺术歌曲的主旨是以文学的内涵探求音乐的意境,而用音乐的理想探求文学的精神。所以作曲家必须发挥出最大的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用音乐准确地传递诗句的内在意蕴,刻画出人物的情感线索。在这些层面上舒曼无疑做到了极致,他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与高超绝妙的音乐技法将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神秘隐逸、梦幻飘忽的情绪,缠绵交织在钢琴与歌声彼此融合中,通过音响的色彩效果,创造出诸多超越于文字之上,令人无法释怀,却又实实在在引发内心联想的艺术翘楚之作。总之,这些作品在一年间迸发而出,实在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本能冲动,即便在心中敬仰爱戴的前辈舒伯特“歌曲之王”的光环之下,生性内省含蓄的舒曼也丝毫没有显露出任何压力或犹豫,而是异常自信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并凭借自身独具匠心的艺术直觉和艺术功底,赋予了歌曲创作新颖迷人的艺术格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几部声乐套曲,如:结婚前夜送给克拉拉的、被誉为世界上最高尚结婚礼物的声乐套曲《桃金娘》;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女性心理的描写相当巧妙、细腻,旋律丰富悠扬,温柔恬静的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及填满了爱的喜悦与辛酸、憧憬与失落的“恋爱日记”——由12首短小精悍的歌曲连缀而成的套曲《诗人之恋》等,这些作品较集中体现了作曲家艺术精神与艺术个性的高度融合。因为相比单首歌曲,声乐套曲的“文学性、故事性、情景性”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尽管舒曼的歌曲是纯粹抒情的,但它们连续在一起——特别是在那些套曲中——却向人们反映出心理体验的发展过程。”⑤因此,可以设想,套曲的戏剧性、情节性更有效地为舒曼的角色铺呈打开一个宽广境界,为他体验人物心理及角色设定提供了各种可能,使他那主观肆意的幻想性本质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当然,只有在对诗句的内涵和韵律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才能使诗的精神内涵通过旋律成为有感觉的生命,而这种文学性的思维之于舒曼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尤其是作曲家幻想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从本质上都与诗歌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艺术歌曲的创作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舒曼整体的艺术气韵,正是这种文学性的音乐叙事为他提供了展现自身“综合艺术能力”的契机,当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毫无疑问音乐的“超越性”使作曲家的幻想性潜质得到了更为自由顺畅的抒发。”⑥总之,在这些作品中作曲家运用娴熟而玄妙的音乐技法,将各种难以言传、朦胧神秘、诡谲多变的心理体验隐伏于音符的流动、织体的变化和万花筒般的结构中,点描出音乐形象微妙的心理变化(当然也是作曲家自我心理的变化),诚恳而率真地袒露自己瞬间的灵魂直觉,将主观臆想与浪漫情怀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在作品中。有时即使在几个简洁短小的乐句中,音乐的性格也呈现了多维多变的心理过程。当然,歌曲创作只是一种艺术式样,正因为嵌入了作曲家的精神内质和生命体验而使得这个艺术形式有了更深邃的精神内涵和更广阔的艺术遐思。
如前所述,舒曼的一生始终贯穿着爱与苦恼的主题,对爱的憧憬和追求,献身和奋斗使他成为爱的勇士,而由此而发生的爱的疲惫和烦恼也折磨着他孱弱的心灵。这些情感内容和生命状态直接反映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1840年3月,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这样写道:“哦,亲爱的克拉拉,我现在才感到歌曲创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当舒曼将他的作品24寄给克拉拉时舒曼又写道:“请别对我的作品吹毛求疵,在写作这些歌曲的时候,我始终沉浸在对你这样一位浪漫女孩的思念中。我[前时而浮现的是你那深邃的[神,我时常想,如果不是你的恋人,我怎能写出这样的音乐……”⑦从舒曼的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舒曼在创作这些艺术歌曲过程中的心理动态。他是那样地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完全将自身“角色化”于情境中。事实上他艺术中的任何一种情绪和感情的流露都镶嵌着明显的个人烙印,他甚至从不环顾四周,不关心是否被人理解,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表达遵循着心灵的真实和灵魂的指引,这使他的音乐具备了某些特别韵味的生命质感,以至于每当我们耳边回响起这些音乐便会自然而然地被他所营造的“梦幻艺术”所裹卷。总之,作为男人他是爱的勇士、爱的征服者和爱的胜利者,作为冥想者和思考者他是宁静而神秘的。当然作为艺术创造者爱对于舒曼是一种崇高的动力,一种富于创造的心灵力量,它们释放能量,同时创造能量,永不枯竭,这些情感记录渗透交织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折射出这位音乐诗人的“内心回旋”,成为他生命结构中最耀[的艺术奇葩。
纵览舒曼的艺术创造,不可否认他的艺术创作涉猎了诸多音乐体裁:从大型器乐音乐到室内乐,从歌剧作品到各类声乐艺术,其中当然也不乏“典范之作”,这些都足以使他获得伟大作曲家的至高荣誉。然而如果我们对他的精神特质、艺术个性以及生命境遇有更多的了解,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使我们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流连忘返、驻足停留。因为这个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并代表了这位作曲家整体的精神魅力和艺术才思,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位作曲家、音乐家的身姿,而是一位个性独特、率性不羁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个音乐的、文学的、冥想的、诗意的、抒情的、梦幻的罗伯特·舒曼。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作为舒曼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他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也是他独特精神特质的生命呈现,承载着他梦幻般的艺术和人生。他那敏感踌躇、沉醉恍惚、热情冲动、幻想陶醉的精神特质以及丰富庞杂的内心世界,伴随着极富才华的玲珑乐思,碎片般地飘落在梦魂牵绕的音诗中,犹如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珍珠,穿梭徘徊于幻境与冥想的精神疆域,并由此将浪漫主义的精髓通过他独特的灵魂体认呈现在我们面前。“艺术的创造,从狭义而言创造了艺术作品,从广义而言则创造了新的精神天地,构建了新的人格质素。”⑧正是通过这个层面,不仅令我们瞥见这位艺术家的精神本质,在神秘超验的艺术景致中,体悟灵魂的真实光芒和空灵,同时也使我们洞悉人在内心自由的状态下所绽放出的人格质素自我超越的能量,并昭示出艺术创造所衍生的精神价值,以及经由艺术精神的引领所获得的灵魂释放和满足。
如幻如梦、如诗如歌既是舒曼的艺术也是舒曼的人生,他那“梦幻音乐诗人”的身姿,时隐时现地游走在这些美妙的歌曲旋律中,并散发出了绝妙的浪漫主义艺术馨香。“最隐蔽、最深幽的小地方,展开的却是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在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中,唯有艺术的创造最为纯粹。”⑨在梦想中飘逸与沉湎,在梦想中放歌与感怀,在梦想中实现的自我创造,直至在梦幻中飘然远去……艺术在纯粹的梦想中诞生并绽放出永恒的浪漫——这就是罗伯特·舒曼整体人生图景,也是一位浪漫主义音乐家在独特的生命语境中怀着赤诚与纯粹心灵的艺术奉献。
①Daverio,J,″Robert Schumann?″ Grove music online,L Macy (ed),accessed June 24,2007 www. New Grove 2001
②哈罗尔德·C·勋伯格《伟大作曲家的生活》, 冷杉等译,三联书店 2007年版,第169—172页。
③罗杰·卡曼《音乐艺术欣赏》,徐德译,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4年版,第217页。
④Daverio,J,″Robert Schumann?″ Grove music online,L Macy (ed),accessed June 24,2007
⑤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杨燕迪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06页。
⑥初海伦《诗意精神与幻想艺术的典范》,《音乐与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4页。
⑦若林健吉《シュ—マン——愛と苦惱の生涯》,【日】新时代社(株)1985年版,第239页。
⑧余秋雨《艺术创造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⑨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初海伦 上海大学艺术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1840年是舒曼音乐生涯中及个人生活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年,他与克拉拉之间漫长的爱情马拉松达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他苦苦追求的爱情终于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但与此同时,在这漫长而执着的等待中,舒曼同样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心灵的折磨。由于岳父强烈的反对,舒曼与克拉拉的恋情只能秘密地进行。“罗伯特经常在城市附近的某个咖啡店等上几小时,仅仅是为了在克拉拉的音乐会结束后见她几分钟的。经过这样漫长的追求,他们终于在1840年结婚”①。两颗为爱而奋斗和奉献的心灵圆满结合必定为艺术家带来创作上的迸发,但此时舒曼在创作风格上急剧转型。1840年之前舒曼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音乐中,然而仅仅是在这一年,他便完成了168首歌曲创作——“歌曲年”名称由此而来。在这个创作和爱情生活的巅峰期,舒曼本能地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无疑说明艺术歌曲的形式与意蕴非常符合他整体的艺术理想与精神特质。“浪漫主义的每一个方面都在他身上反映出来。他是内省的,唯心的,理想化的,在精神上同当时文学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神交。”“小罗伯特在文学环境中长大,没有一个作曲家像他那样尝试着把音响与文学如此融合在一起。”②显然,作曲家厚实的文学情愫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他觉得只有音与诗联姻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才是他的心灵之声。
我们知道艺术歌曲是集文学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顺应“个体意识”潮流而得到蓬勃发展的重要音乐文化产物。因此,舒曼在他生命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全部创作欲望和精力寄托在这个艺术领域里,除了艺术趣味使然,更表明了舒曼精神上的某些特质似乎更能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得到满足和释放。首先舒曼自身出类拔萃的文学修养在音乐界是不争的事实,其次他那耽于幻想的本性,以及擅于奇思妙想的“小品意识”作曲风格为艺术歌曲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舒曼以情感的、文学的和自传的观念来思考音乐。他的音乐充满了超越音乐本身的因素”③。由此可见,舒曼虽然是以音乐家的身份流芳百世,但我们应当记住:在这位有着丰厚文学底蕴音乐家的艺术创造中,充满了文学式的思考,当然作为一名音乐创造者,通过音响抒发诗意,无疑是他心中更高的目标。为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1840年所谓的“歌曲年”对于舒曼的艺术创作来讲也许只是一个契机,表面看来似乎是由爱的激情所引发的冲动,但是作曲家整体的综合素养及长期的精神储备是收获‘歌曲年’重要的内部积淀。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于舒曼完全是由衷而发的灵魂自觉,应该承认这个艺术形式是他那复杂多极的灵魂状态和敏感多思的人性倾向的最佳载体。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各种情绪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他的灵魂始终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即便是在最甜蜜幸福的时刻也往往纠结着疑惑与忧虑,亢奋与消沉总是并肩而行,种种内心的骚动与庞杂的情绪导致他不断地在自我营构的虚拟世界中探索与寻觅,质问与沉思,却始终没有答案。实际上在等待法院最后判决的日子里舒曼的情绪极其动荡不安,他甚至想到了自己败诉的结果。所以,如果说“歌曲年”之前的钢琴作品大部分是为了他心中的克拉拉,抑或是以自己作为钢琴音乐家的身份而写就的艺术杰作,那艺术歌曲的创作不啻为舒曼自身精神释然的结晶——一个敏感踌躇,诗意飘逸,恍惚冲动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灵魂写实,透露的是内心深处更为隐秘、朦胧、复杂,以及不可捉摸、无法释怀的情感状态。
在“歌曲年”的168部声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声乐套曲》(Op.39,原诗兴艾多夫) 12首,描写一系列由大自然引发或相关的情绪;《妇女的爱情与生活》(Op.42,原诗夏米索) 8首,关于一个女人的恋爱婚姻、育子丧偶的故事传说;《诗人之恋》(Op.48,海涅) 16首,描绘被情人抛弃后的沮丧情绪,但最后以宽恕和拒绝化解了心中的痛苦;《桃金娘》(Op.25) 26首(根据不同诗人刘凯特、歌德、摩森、班兹、海涅、拜伦、范肖、摩尔)的作品而写就的歌曲集。此外,《伯沙撒王,叙事曲》(Op.57)低沉的人声和钢琴;《浪漫曲和叙事曲》(Op.4)人声和钢琴第二部,这两部都是海涅的诗作,在这里舒曼展示了他作为民歌作曲家的最好素质,虽然较之戏剧风格浓郁的民谣舒曼更适合那些诗意内省式的诗句。另外,12首歌曲、人声和钢琴(Op.35,克尔纳),五首歌曲、人声和钢琴(Op.40,夏米索)和无词歌曲(a)和“给情人的安魂曲”(b)(Op.98,选自歌德《威廉·迈斯特》),这几部作品虽然并不著名,但也包含了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丰富质地。这种“一泻千里”的创作倾向反映出舒曼典型的冲动型、灵感型与主观型的浪漫主义特点,正如伟大的奥地利诗人、剧作家弗兰兹·格里尔帕策 (Franz Grillparzer 1791—1872) 所言“他几乎将自己未来所有的创作动机,都放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想王国。”④
一般而言,艺术歌曲的主旨是以文学的内涵探求音乐的意境,而用音乐的理想探求文学的精神。所以作曲家必须发挥出最大的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用音乐准确地传递诗句的内在意蕴,刻画出人物的情感线索。在这些层面上舒曼无疑做到了极致,他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与高超绝妙的音乐技法将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神秘隐逸、梦幻飘忽的情绪,缠绵交织在钢琴与歌声彼此融合中,通过音响的色彩效果,创造出诸多超越于文字之上,令人无法释怀,却又实实在在引发内心联想的艺术翘楚之作。总之,这些作品在一年间迸发而出,实在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本能冲动,即便在心中敬仰爱戴的前辈舒伯特“歌曲之王”的光环之下,生性内省含蓄的舒曼也丝毫没有显露出任何压力或犹豫,而是异常自信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并凭借自身独具匠心的艺术直觉和艺术功底,赋予了歌曲创作新颖迷人的艺术格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几部声乐套曲,如:结婚前夜送给克拉拉的、被誉为世界上最高尚结婚礼物的声乐套曲《桃金娘》;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女性心理的描写相当巧妙、细腻,旋律丰富悠扬,温柔恬静的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及填满了爱的喜悦与辛酸、憧憬与失落的“恋爱日记”——由12首短小精悍的歌曲连缀而成的套曲《诗人之恋》等,这些作品较集中体现了作曲家艺术精神与艺术个性的高度融合。因为相比单首歌曲,声乐套曲的“文学性、故事性、情景性”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尽管舒曼的歌曲是纯粹抒情的,但它们连续在一起——特别是在那些套曲中——却向人们反映出心理体验的发展过程。”⑤因此,可以设想,套曲的戏剧性、情节性更有效地为舒曼的角色铺呈打开一个宽广境界,为他体验人物心理及角色设定提供了各种可能,使他那主观肆意的幻想性本质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当然,只有在对诗句的内涵和韵律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才能使诗的精神内涵通过旋律成为有感觉的生命,而这种文学性的思维之于舒曼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尤其是作曲家幻想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从本质上都与诗歌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艺术歌曲的创作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舒曼整体的艺术气韵,正是这种文学性的音乐叙事为他提供了展现自身“综合艺术能力”的契机,当然在深度和广度上毫无疑问音乐的“超越性”使作曲家的幻想性潜质得到了更为自由顺畅的抒发。”⑥总之,在这些作品中作曲家运用娴熟而玄妙的音乐技法,将各种难以言传、朦胧神秘、诡谲多变的心理体验隐伏于音符的流动、织体的变化和万花筒般的结构中,点描出音乐形象微妙的心理变化(当然也是作曲家自我心理的变化),诚恳而率真地袒露自己瞬间的灵魂直觉,将主观臆想与浪漫情怀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在作品中。有时即使在几个简洁短小的乐句中,音乐的性格也呈现了多维多变的心理过程。当然,歌曲创作只是一种艺术式样,正因为嵌入了作曲家的精神内质和生命体验而使得这个艺术形式有了更深邃的精神内涵和更广阔的艺术遐思。
如前所述,舒曼的一生始终贯穿着爱与苦恼的主题,对爱的憧憬和追求,献身和奋斗使他成为爱的勇士,而由此而发生的爱的疲惫和烦恼也折磨着他孱弱的心灵。这些情感内容和生命状态直接反映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1840年3月,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这样写道:“哦,亲爱的克拉拉,我现在才感到歌曲创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当舒曼将他的作品24寄给克拉拉时舒曼又写道:“请别对我的作品吹毛求疵,在写作这些歌曲的时候,我始终沉浸在对你这样一位浪漫女孩的思念中。我[前时而浮现的是你那深邃的[神,我时常想,如果不是你的恋人,我怎能写出这样的音乐……”⑦从舒曼的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舒曼在创作这些艺术歌曲过程中的心理动态。他是那样地沉醉其中,不可自拔,完全将自身“角色化”于情境中。事实上他艺术中的任何一种情绪和感情的流露都镶嵌着明显的个人烙印,他甚至从不环顾四周,不关心是否被人理解,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表达遵循着心灵的真实和灵魂的指引,这使他的音乐具备了某些特别韵味的生命质感,以至于每当我们耳边回响起这些音乐便会自然而然地被他所营造的“梦幻艺术”所裹卷。总之,作为男人他是爱的勇士、爱的征服者和爱的胜利者,作为冥想者和思考者他是宁静而神秘的。当然作为艺术创造者爱对于舒曼是一种崇高的动力,一种富于创造的心灵力量,它们释放能量,同时创造能量,永不枯竭,这些情感记录渗透交织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折射出这位音乐诗人的“内心回旋”,成为他生命结构中最耀[的艺术奇葩。
纵览舒曼的艺术创造,不可否认他的艺术创作涉猎了诸多音乐体裁:从大型器乐音乐到室内乐,从歌剧作品到各类声乐艺术,其中当然也不乏“典范之作”,这些都足以使他获得伟大作曲家的至高荣誉。然而如果我们对他的精神特质、艺术个性以及生命境遇有更多的了解,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使我们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流连忘返、驻足停留。因为这个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并代表了这位作曲家整体的精神魅力和艺术才思,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位作曲家、音乐家的身姿,而是一位个性独特、率性不羁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个音乐的、文学的、冥想的、诗意的、抒情的、梦幻的罗伯特·舒曼。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作为舒曼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他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也是他独特精神特质的生命呈现,承载着他梦幻般的艺术和人生。他那敏感踌躇、沉醉恍惚、热情冲动、幻想陶醉的精神特质以及丰富庞杂的内心世界,伴随着极富才华的玲珑乐思,碎片般地飘落在梦魂牵绕的音诗中,犹如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珍珠,穿梭徘徊于幻境与冥想的精神疆域,并由此将浪漫主义的精髓通过他独特的灵魂体认呈现在我们面前。“艺术的创造,从狭义而言创造了艺术作品,从广义而言则创造了新的精神天地,构建了新的人格质素。”⑧正是通过这个层面,不仅令我们瞥见这位艺术家的精神本质,在神秘超验的艺术景致中,体悟灵魂的真实光芒和空灵,同时也使我们洞悉人在内心自由的状态下所绽放出的人格质素自我超越的能量,并昭示出艺术创造所衍生的精神价值,以及经由艺术精神的引领所获得的灵魂释放和满足。
如幻如梦、如诗如歌既是舒曼的艺术也是舒曼的人生,他那“梦幻音乐诗人”的身姿,时隐时现地游走在这些美妙的歌曲旋律中,并散发出了绝妙的浪漫主义艺术馨香。“最隐蔽、最深幽的小地方,展开的却是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在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中,唯有艺术的创造最为纯粹。”⑨在梦想中飘逸与沉湎,在梦想中放歌与感怀,在梦想中实现的自我创造,直至在梦幻中飘然远去……艺术在纯粹的梦想中诞生并绽放出永恒的浪漫——这就是罗伯特·舒曼整体人生图景,也是一位浪漫主义音乐家在独特的生命语境中怀着赤诚与纯粹心灵的艺术奉献。
①Daverio,J,″Robert Schumann?″ Grove music online,L Macy (ed),accessed June 24,2007 www. New Grove 2001
②哈罗尔德·C·勋伯格《伟大作曲家的生活》, 冷杉等译,三联书店 2007年版,第169—172页。
③罗杰·卡曼《音乐艺术欣赏》,徐德译,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4年版,第217页。
④Daverio,J,″Robert Schumann?″ Grove music online,L Macy (ed),accessed June 24,2007
⑤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杨燕迪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06页。
⑥初海伦《诗意精神与幻想艺术的典范》,《音乐与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4页。
⑦若林健吉《シュ—マン——愛と苦惱の生涯》,【日】新时代社(株)1985年版,第239页。
⑧余秋雨《艺术创造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⑨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初海伦 上海大学艺术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