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课程改下,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和谐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行知教育理论;新型;师生关系
近年来,随碰上素质教育的推进,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们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实施生活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是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民主平等,实施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的积极向上、乐意学习心理基础。在这样的认识下,我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我们组织教师学陶行知,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生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明显提高。
在爱的教育中,我校还积极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为父母分忧解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同时,还开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十年的辉煌”、“喜迎香港回归”、“喜迎澳门回归”、“爱绿”、“敬老帮扶”、“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平等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主人翁精神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实施生活教育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艺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编室内操;香港、澳门回归时,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同时,我们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校外教育基地,聘请了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这些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师爱生,建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科研活动,各科老师就自己的本学科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在这一轮的教科研活动中,我校共开研究课、公开课66节,向县领导及教育专家们开展示课6节,写出教科研论文12篇,其中多篇论文在区、市、省乃至国家级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以上表明我校教师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能力。大家普遍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行知教育理论;新型;师生关系
近年来,随碰上素质教育的推进,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们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实施生活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是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民主平等,实施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的积极向上、乐意学习心理基础。在这样的认识下,我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我们组织教师学陶行知,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生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明显提高。
在爱的教育中,我校还积极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为父母分忧解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同时,还开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十年的辉煌”、“喜迎香港回归”、“喜迎澳门回归”、“爱绿”、“敬老帮扶”、“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平等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主人翁精神的心理基础。
二、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实施生活教育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艺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编室内操;香港、澳门回归时,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同时,我们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校外教育基地,聘请了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这些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师爱生,建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科研活动,各科老师就自己的本学科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在这一轮的教科研活动中,我校共开研究课、公开课66节,向县领导及教育专家们开展示课6节,写出教科研论文12篇,其中多篇论文在区、市、省乃至国家级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以上表明我校教师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能力。大家普遍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