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侨批档案说起--对民间档案、民间档案工作的思考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侨批又称银信,是指从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侨批档案,是指侨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件、账册、票据、证书、谱牒、照片、广告、匾额、印鉴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创造并实现档案文创产品的价值,日益成为档案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新《档案法》,从价值共创主体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档案人员应推动档案科技在文创产品上的应用与转化,组建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档案服务企业应积极提供特色服务与创意方案,为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活动,主动地进行需求表达与意
档案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档案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档案法》体现了档案治理的理念和思想,对实现档案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重点包括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档案法》宣传工作、提升档案执法能力、推进档案法治现代化等方面。
出身贫苦,参加革命  从晚清到民国,苏北许多农民为谋求生计,往往携家带口,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闯荡,或当码头工人,或拉黄包车,或进工厂打工。他们生活在上海社会的底层,从事艰苦的劳作,吃不饱,穿不暖,住破烂的窝棚,没有文化,被洋人与“高等华人”轻视、任意打骂。被压迫、被剥削的穷困生活,塑造了他们敢于反抗的性格。许多有觉悟的苏北籍工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其中有些被培养锻炼成为中共党员。肖万才
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主体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同主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对新《档案法》第五章的文本考察,文章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统筹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的宏观规划、规范管理和重点任务部署等核心职责;档案信息化建设支持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保障、职能保障和业务保障等核心职责;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业务工作的实施与执行等核心职责。
摘 要:通过对搜集到的各方面史料的梳理,分析了民国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大楼的建造过程和建成时间,推导得出总办事处大楼建成时间是“1935年12月~1936年12月”的结论,厘清了近代史上有关建筑史和民国史的一段史实,有助于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  关键词: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杨廷宝;建筑史;民国史  关于南京的民国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大楼的建成时间,现有出版物大都记为“建于1947年”。最近,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以下简称广陵学院)是1998年12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由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独立学院。2018年初,学院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改善硬件设施为突破口,收集、整理、编研、利用等档案业务工作全面跟进。经过几年努力,学院档案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摘 要:文章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南京市红色档案文化建设现状,从时间、价值、空间和实践维度,对“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档案征集活动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典型案例,从强化站位意识、优化馆藏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开展多元合作四个方面探索以红色档案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档案;档案文化;文化强国  紅色档案记载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近年来,南京市档案馆
摘 要:为研究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分析档案社交媒体形象,论文采集新浪微博的档案主题文本,通过高频词分析、LDA主题聚类和情感分析,揭示档案主题内容和用户情感倾向。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关注度较高,档案价值主体不断扩展;多数档案主题微博具有积极情感,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同度较高;少数档案主题微博具有消极情感,档案社交媒体形象有待优化。  关键词:新浪微博;LDA;主题识别;情感分析
摘 要:加强华人网络资源社群档案建设可以传承数字时代的中华文化基因,推动新时代华人社群对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文章对当前华人网络资源社群档案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相关项目存在建设定位较模糊、建设内容较分散、建设动力不充足、建设主体较单一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清晰立体的建设定位体系、构建立足根源的建设内容框架、开发服务导向的建设动力机制以及培养循环发展的建设主体生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群
摘 要: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后,中共中央抽调一批长征前在中央苏区工作过的干部回到南方参加新四军整编和中共组织建设,邓振询因党性修养高、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而入选。皖南事变前后,苏南抗日根据地所处的环境十分艰难,邓振询担任苏皖区党委、江南区党委负责人三年多,全面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紧密结合苏南斗争的实际,把握党委工作的全局,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邓振询;皖南事变;苏南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