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对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一、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
  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初中物理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物理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需要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同学们只有做到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才能数理结合顺利求解物理问题。
  二、注重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使同学们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同学们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新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这就要求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们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从而适应高中物理所需的严密的推理系统。
  三、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以及认知结构的重建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就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了。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同学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例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四、注意学习方法的转变
  初中同学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根据教师指出的重点、难点,背牢记熟,而对于如何认真读题、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使得同学们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不但要求同学们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而且还要求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总之,由于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要求高一新生在打破初中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学习体系,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其他文献
规划是园区建设的总纲,茶园建设首先要有良好的规划,本文阐述了茶园园区规划中如何准确定位园区发展方向,科学划分功能区块,合理配置园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茶园植物生态系统构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多研究、多探索、多反思,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中学数学教学是高等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基础阶段,本文从数学能力培养、数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巧设问题、感知数学,面向全体、
同学们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在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需要同学们应该培养起足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