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作课件时,“专属性”和“通用性”之间的选择确实很难。笔者在制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时,为了使课件的“专属性”和“通用性”达到较好的平衡,着实煞费脑筋。
该课件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知识点创作的。课件紧紧地围绕贯穿教学设计的节水行动主题,辅助达成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信息技术等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 特色亮点
课件界面简洁、美观、大方,导航易于操作(如图1)。运用大量动画、音频等方式有效地辅助教师创设情境,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其中 “探究算法”、“练习比赛”等主要部分运用了Flash编程的方法,判断算式对错,使教学效果得到直观的反馈。用源文件可以有选择地发布为教师使用、学生使用,有单机运行、网络运行等版本。教师可以利用源文件,选择适用的内容进行发布;也可以在互联网发布,便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结构来说,既可作为忠于原教学设计的“专属型”课件,又可作为进行适当内容选择的近似于“通用型”的课件。
●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的认识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笔者是这样理解的:“专属型”课件是为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类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而专门设计的;而“通用型”课件则适合大部分教学设计使用,或教师可以选用这个课件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专属型”课件具有针对性,但推广性较差,离开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课件的适用性就较低。“通用型”课件虽不能紧密结合教学设计,但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其中的某部分内容来使用,推广性较强,适用性较高。
● 课件制作要兼顾“专属性”和“通用性”
笔者通过互联网或资源库查找并下载一些课件之后,总是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对课件辅助教学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课件“专属性”和“通用性”的平衡亟待解决。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课件的创作忠于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节水行动”是贯穿课堂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课件中,通过声、像等直观展示为学生再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引起共鸣,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通过主界面中按钮的控制,可以选择是否进入这一情境,如果利用源文件,则可以删除或改编这一情境,这就使“专属性”和“通用性”得到较好的平衡。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导航系统非常灵活,可以通过修改文字等方式改变题目、算式等内容,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灵活性大大提高,增强了“通用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了教师,将参与权交给了学生(如图2)。运用Flash编程的方法,判断算式对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教学评价得到直观的反馈。在“探究算法”中有“想一想”、“做一做”、“改一改”、“练一练”四个小环节,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跳转设计,就是在跳转的时候前一环节留下的输入内容能够保留以备查用,而且还可以在四个环节中任意跳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直观地再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在“练习比赛”中,设计了6道竖式计算题和1道应用题,并设计成了游戏的方式,前面6道题是“接水”游戏,只要做对一题就会演示动画接到一桶水(如图3),应用题是“堵水管”游戏,做对后就会堵住水管让水管不再漏水了。这个环节运用了Flash编程来完成判断、评价、自动控制动画的任务。两个部分的算式和“节水”为主题的游戏也是可以更改的,这样就使课件可以围绕更多的教学设计进行改编,加强了“通用性”。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教师自己动手做的课件更应该提倡“专属性”,这能使课件更紧密地结合教学设计,更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但是,除非你的课件只为自己所用,不然的话要共享课件必须兼顾到“通用性”,也就是内容和环节的可选择性,这样能使别的教师通过简单的修改之后完成一个更适合自己教学设计的课件。
点评
张老师制作的课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从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来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课件。
“数学课堂主题化”是本课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亮点。在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使得数学课堂不仅充满理性的光辉,而且具有了人文气息,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本课件中,作者将“节水行动”这一生活主题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中。课件首先为学生展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引起共鸣;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准备,学生会很积极地加入到“节水行动”中,对所遇的问题也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整节课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
从课件本身来说,友好的界面设计和课件交互性也是值得一提的。本课件在界面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课件的界面设计简洁大方,可爱的卡通形象及动感十足的导航栏,很巧妙地做到了既不花哨也不呆板。而且作者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编程语言,不管是教学环节的跳转、探究学习时的即时输入,还是巩固练习的游戏功能,无不体现出课件极强的交互性,教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很好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教师和学生。
当然,课件在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小遗憾,如“算理演示”环节中可输入的文本框没能设置多行;“水桶接水”的游戏练习中,提交后如果计算错误,输入的数字会立即消失,学生就没法从自己的算式中检查出错在何处等。如果作者能在这些小细节上再下点功夫,课件就更完美了。
该课件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知识点创作的。课件紧紧地围绕贯穿教学设计的节水行动主题,辅助达成教学目标,使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信息技术等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 特色亮点
课件界面简洁、美观、大方,导航易于操作(如图1)。运用大量动画、音频等方式有效地辅助教师创设情境,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其中 “探究算法”、“练习比赛”等主要部分运用了Flash编程的方法,判断算式对错,使教学效果得到直观的反馈。用源文件可以有选择地发布为教师使用、学生使用,有单机运行、网络运行等版本。教师可以利用源文件,选择适用的内容进行发布;也可以在互联网发布,便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结构来说,既可作为忠于原教学设计的“专属型”课件,又可作为进行适当内容选择的近似于“通用型”的课件。
●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的认识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笔者是这样理解的:“专属型”课件是为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类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而专门设计的;而“通用型”课件则适合大部分教学设计使用,或教师可以选用这个课件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专属型”课件具有针对性,但推广性较差,离开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课件的适用性就较低。“通用型”课件虽不能紧密结合教学设计,但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其中的某部分内容来使用,推广性较强,适用性较高。
● 课件制作要兼顾“专属性”和“通用性”
笔者通过互联网或资源库查找并下载一些课件之后,总是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对课件辅助教学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课件“专属性”和“通用性”的平衡亟待解决。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课件的创作忠于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节水行动”是贯穿课堂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课件中,通过声、像等直观展示为学生再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引起共鸣,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通过主界面中按钮的控制,可以选择是否进入这一情境,如果利用源文件,则可以删除或改编这一情境,这就使“专属性”和“通用性”得到较好的平衡。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导航系统非常灵活,可以通过修改文字等方式改变题目、算式等内容,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灵活性大大提高,增强了“通用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了教师,将参与权交给了学生(如图2)。运用Flash编程的方法,判断算式对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教学评价得到直观的反馈。在“探究算法”中有“想一想”、“做一做”、“改一改”、“练一练”四个小环节,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跳转设计,就是在跳转的时候前一环节留下的输入内容能够保留以备查用,而且还可以在四个环节中任意跳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直观地再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在“练习比赛”中,设计了6道竖式计算题和1道应用题,并设计成了游戏的方式,前面6道题是“接水”游戏,只要做对一题就会演示动画接到一桶水(如图3),应用题是“堵水管”游戏,做对后就会堵住水管让水管不再漏水了。这个环节运用了Flash编程来完成判断、评价、自动控制动画的任务。两个部分的算式和“节水”为主题的游戏也是可以更改的,这样就使课件可以围绕更多的教学设计进行改编,加强了“通用性”。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教师自己动手做的课件更应该提倡“专属性”,这能使课件更紧密地结合教学设计,更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但是,除非你的课件只为自己所用,不然的话要共享课件必须兼顾到“通用性”,也就是内容和环节的可选择性,这样能使别的教师通过简单的修改之后完成一个更适合自己教学设计的课件。
点评
张老师制作的课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从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来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课件。
“数学课堂主题化”是本课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亮点。在数学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使得数学课堂不仅充满理性的光辉,而且具有了人文气息,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本课件中,作者将“节水行动”这一生活主题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中。课件首先为学生展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引起共鸣;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准备,学生会很积极地加入到“节水行动”中,对所遇的问题也会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整节课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
从课件本身来说,友好的界面设计和课件交互性也是值得一提的。本课件在界面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课件的界面设计简洁大方,可爱的卡通形象及动感十足的导航栏,很巧妙地做到了既不花哨也不呆板。而且作者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编程语言,不管是教学环节的跳转、探究学习时的即时输入,还是巩固练习的游戏功能,无不体现出课件极强的交互性,教师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很好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教师和学生。
当然,课件在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小遗憾,如“算理演示”环节中可输入的文本框没能设置多行;“水桶接水”的游戏练习中,提交后如果计算错误,输入的数字会立即消失,学生就没法从自己的算式中检查出错在何处等。如果作者能在这些小细节上再下点功夫,课件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