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唤发学习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绪言》一节时,我先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我注意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且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章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强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需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我在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情绪倍增,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趣味记忆,保持学习兴趣。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回忆的过程又可称为再认,记忆的目的就是能再认,能将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需要我们记忆,因此,如何能在较短时间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运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近二十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较为实用的“趣味记忆”学习方法,此方法旨在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电解水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记住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各端所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教学时,我将这一知识点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父亲正瘁”等着为他挠,而且痒的部位占身体的一半,即氧气的体积是氢气的体积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很快就会牢记住这一知识点,并不容易将两极上所产生的气体混淆。
再如:为帮助学生牢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一顺序表,我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
实践证明,“趣味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该法在我校学生中运用后十分奏效,深得师生喜爱,学校在中考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巧设悬念,唤发学习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绪言》一节时,我先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我注意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且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章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强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需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我在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情绪倍增,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趣味记忆,保持学习兴趣。记忆,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回忆的过程又可称为再认,记忆的目的就是能再认,能将过去识记过的再次出现,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需要我们记忆,因此,如何能在较短时间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运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近二十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较为实用的“趣味记忆”学习方法,此方法旨在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电解水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记住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各端所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教学时,我将这一知识点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父亲正瘁”等着为他挠,而且痒的部位占身体的一半,即氧气的体积是氢气的体积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很快就会牢记住这一知识点,并不容易将两极上所产生的气体混淆。
再如:为帮助学生牢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一顺序表,我引导他们将其分为三组,并根椐其元素名称谐音,构成一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方法如下:钾钙(一位潇洒的小伙子)钠(纳又为娶的意思)镁铝(美女),锌铁(美女的父亲)锡(失)铅氢(千金,古代指小姐),铜汞(介绍人)银(赢得了)铂金(百两黄金)。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故事情节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以后的运用中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这一顺序表,并很难忘掉。
实践证明,“趣味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该法在我校学生中运用后十分奏效,深得师生喜爱,学校在中考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