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时间短暂,稍纵即逝。为了孩子的前程,做父母的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好孩子,否则会有许多遗憾;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会使他终生受益。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
8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发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号召,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必然是要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最终落脚点。80年代末期,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我认为,这是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在幼儿园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规程》通篇都贯穿着党和政府的这个精神。可以说,在幼儿园工作中如果不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规程》的落实也就难以到位。
比如,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常常以教材为中心,园里规定了统一教材、统一教育内容、甚至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育形式,并且不允许做任何调整。教师备课也只是备教材,写完教案就算了事,以每天仅有的两节课为重点,忽视游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了重上课,轻游戏,重智商,轻德育,重只是传授,轻儿童主动学习的现象。以教师主观意志为转移,即老师一人说了算,儿童只有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同时还存在片面追求上课形式是否新颖和纪律好坏,形成了比较根深蒂固的“大一统”、“一刀切”和“齐步走”的现象。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关心的知识少数某些技能技巧较突出的孩子,而多数孩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因此,儿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则变成一句空话。
还比如,轻视家庭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家长工作等等。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力提高教师教育行为质量。过去,我们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上好每节课”,“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老师教,孩子学”,“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因而才导致前边所述的种种做法,严重的影响和妨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观念的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观念必然是以现代化的儿童观念为其出发的,儿童关与教育观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幼儿教育是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系统工程。三者必须同步同向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完整的人,发展的人,有年龄特点的人。儿童具有同成人一样的各种权利,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各种需求,任何人无权剥夺孩子的权利。
过去,老师常常把幼儿视为“器皿”,“松紧带”,任意填装、拉伸,幼儿的一切都是被动的。教师选择教育活动,内容与方法,是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考虑儿童的需求,不研究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现在老师认识到幼儿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不同于动植物,听任大自然的支配而自然发展,幼儿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指导。“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成为自我发展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
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人才观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只将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术六学科和教学进程归为课程。现在我们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包含着影响幼儿发展的一切因素,甚至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不成其为教育内容的小时也有教育因素,也是课程。
在人才观方面,过去只认为专家、学者,至少上了大学的才是人才。现在我们认识到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劳动者,同样是人才,是国家不可缺少的财富。尤其在改革开发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是需要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的幼儿园教育就绝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儿童的发展上,要全面向全体幼儿,为未来的劳动者,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营造幼儿素质基础的有效环境
过去,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往往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较多的是停留在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上,物品的摆放美观性多,教育性差。固定性多,动态性差,材料的投放观赏性多,幼儿自己操作、摆弄的少,时间与空间固定的多,自主的少,限制的多,自由的少。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脱节,幼儿主动学习的材料少,时间不充分。玩具常常集中所在玩具柜里或放在幼儿不能自由取放的地方。
现在,在环境创设上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坚持动态性与儿童参与性相结合,把环境与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空间,彻底解放幼儿的手、脑、眼、嘴。把一切时间与空间都当成幼儿受教育的环境,都当成幼儿主动学习的“课堂”。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玩教具等材料,这就是分层次的投放,而不是越多越好。
在活动室内普遍设立活动区。如:观察区、建筑区、动手区、语言区、计算区、娃娃家、图书区、美术区、表演区等等。由于设立活动区,大大方便了孩子们的活动,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兴趣与需求,不仅有利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方便了教师的随机教育。
四、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我们突出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老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情感需要和尊重幼儿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现在幼儿听老师的话,不再是因为怕老师,而是因为爱老师,尊敬老师。这样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的落实,就不再仅局限在每天仅有的两节课,幼儿是在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受着广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创造,儿童情绪活泼,愉快,活动轻松自如,投入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推动着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体现的面向全体、尊重幼儿的思想正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正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接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挑战。然而我们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对《规程》的贯彻执行仍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常常把幼儿视为器皿,只顾灌输,如:教师教,幼儿听,教师判断对与错,幼儿服从,教师执行纪律,幼儿服从约束。在幼儿园里,幼儿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等等。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交往模式仍是高控制、高约束、高服从、高依赖。经过素质研究多年,我们明确了儿童是主体,必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五、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认识不足,把教育幼儿的责任全部推给幼儿园,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忽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德的培养。
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人成长道路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固还需地基牢”。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做事立世的基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的中重点不是教他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善良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辨认是否的能力及爱劳动、能吃苦等。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与氛围,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以情感方面、气质方面、行为方面、道德方面、个性方面的种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只意味着家长教育子女中又多了一个伙伴,多了一个合作者,父母不能减轻“第一人老师”的职责。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向家长说明,重视家庭教育和不重视家庭教育,反应在孩子发展状况上是大不相同的。用大量的事例使家长了解“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将会贻害他一辈子。”使家长了解不正确的教育与培养,会给孩子终生留下后患。因此。我们要敢于触及矛盾,令家长动心。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时间短暂,稍纵即逝。为了孩子的前程,做父母的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好孩子,否则会有许多遗憾;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会使他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李平.加强创造性人格训练[N].广西教育报.1999-12-15.
[3]杨晓玲.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时间短暂,稍纵即逝。为了孩子的前程,做父母的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好孩子,否则会有许多遗憾;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会使他终生受益。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
8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发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号召,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必然是要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最终落脚点。80年代末期,国家教委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我认为,这是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在幼儿园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规程》通篇都贯穿着党和政府的这个精神。可以说,在幼儿园工作中如果不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规程》的落实也就难以到位。
比如,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常常以教材为中心,园里规定了统一教材、统一教育内容、甚至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育形式,并且不允许做任何调整。教师备课也只是备教材,写完教案就算了事,以每天仅有的两节课为重点,忽视游戏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了重上课,轻游戏,重智商,轻德育,重只是传授,轻儿童主动学习的现象。以教师主观意志为转移,即老师一人说了算,儿童只有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同时还存在片面追求上课形式是否新颖和纪律好坏,形成了比较根深蒂固的“大一统”、“一刀切”和“齐步走”的现象。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关心的知识少数某些技能技巧较突出的孩子,而多数孩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因此,儿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面向全体和因人施教则变成一句空话。
还比如,轻视家庭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家长工作等等。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力提高教师教育行为质量。过去,我们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上好每节课”,“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老师教,孩子学”,“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因而才导致前边所述的种种做法,严重的影响和妨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观念的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观念必然是以现代化的儿童观念为其出发的,儿童关与教育观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幼儿教育是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系统工程。三者必须同步同向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完整的人,发展的人,有年龄特点的人。儿童具有同成人一样的各种权利,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各种需求,任何人无权剥夺孩子的权利。
过去,老师常常把幼儿视为“器皿”,“松紧带”,任意填装、拉伸,幼儿的一切都是被动的。教师选择教育活动,内容与方法,是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考虑儿童的需求,不研究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现在老师认识到幼儿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不同于动植物,听任大自然的支配而自然发展,幼儿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指导。“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成为自我发展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
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人才观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只将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术六学科和教学进程归为课程。现在我们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包含着影响幼儿发展的一切因素,甚至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不成其为教育内容的小时也有教育因素,也是课程。
在人才观方面,过去只认为专家、学者,至少上了大学的才是人才。现在我们认识到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劳动者,同样是人才,是国家不可缺少的财富。尤其在改革开发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是需要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的幼儿园教育就绝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少数儿童的发展上,要全面向全体幼儿,为未来的劳动者,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营造幼儿素质基础的有效环境
过去,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往往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较多的是停留在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上,物品的摆放美观性多,教育性差。固定性多,动态性差,材料的投放观赏性多,幼儿自己操作、摆弄的少,时间与空间固定的多,自主的少,限制的多,自由的少。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脱节,幼儿主动学习的材料少,时间不充分。玩具常常集中所在玩具柜里或放在幼儿不能自由取放的地方。
现在,在环境创设上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坚持动态性与儿童参与性相结合,把环境与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空间,彻底解放幼儿的手、脑、眼、嘴。把一切时间与空间都当成幼儿受教育的环境,都当成幼儿主动学习的“课堂”。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玩教具等材料,这就是分层次的投放,而不是越多越好。
在活动室内普遍设立活动区。如:观察区、建筑区、动手区、语言区、计算区、娃娃家、图书区、美术区、表演区等等。由于设立活动区,大大方便了孩子们的活动,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兴趣与需求,不仅有利的培养了孩子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方便了教师的随机教育。
四、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我们突出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老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情感需要和尊重幼儿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现在幼儿听老师的话,不再是因为怕老师,而是因为爱老师,尊敬老师。这样幼儿园的教育任务的落实,就不再仅局限在每天仅有的两节课,幼儿是在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受着广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创造,儿童情绪活泼,愉快,活动轻松自如,投入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推动着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体现的面向全体、尊重幼儿的思想正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正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接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挑战。然而我们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对《规程》的贯彻执行仍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常常把幼儿视为器皿,只顾灌输,如:教师教,幼儿听,教师判断对与错,幼儿服从,教师执行纪律,幼儿服从约束。在幼儿园里,幼儿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等等。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交往模式仍是高控制、高约束、高服从、高依赖。经过素质研究多年,我们明确了儿童是主体,必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五、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认识不足,把教育幼儿的责任全部推给幼儿园,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忽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德的培养。
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人成长道路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固还需地基牢”。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做事立世的基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的中重点不是教他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善良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辨认是否的能力及爱劳动、能吃苦等。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与氛围,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以情感方面、气质方面、行为方面、道德方面、个性方面的种种影响,而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只意味着家长教育子女中又多了一个伙伴,多了一个合作者,父母不能减轻“第一人老师”的职责。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向家长说明,重视家庭教育和不重视家庭教育,反应在孩子发展状况上是大不相同的。用大量的事例使家长了解“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将会贻害他一辈子。”使家长了解不正确的教育与培养,会给孩子终生留下后患。因此。我们要敢于触及矛盾,令家长动心。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时间短暂,稍纵即逝。为了孩子的前程,做父母的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好孩子,否则会有许多遗憾;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会使他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李平.加强创造性人格训练[N].广西教育报.1999-12-15.
[3]杨晓玲.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