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究,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他们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礼物。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音乐的美被称为是“最直接,最彻底,最动人”的美。可是我们常常会看见学生在课堂中对欣赏的乐曲无动于衷自己干自己的事和老师的教学格格不入的情景或者听着音乐昏昏欲睡的样子,这是需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对小学欣赏课教学做了几点思考:
一、营造宽松环境,让自由充满课堂
“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每一堂欣赏课我们都很注重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理解音乐。于是就给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套上了枷锁,同时也给自己和这个课堂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令得双方都非常疲倦!很多课堂看似自由,却是太放任;有些又看似热闹,却太虚假。我认为课堂上孩子的思维,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把它们送上蓝天,自由飞翔;在起风时又能及时收线,回到陆地。要把自由充满课堂,我觉得最重要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并不是马上能形成的,它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驾御课堂。你的语气,你的微笑,你的每一个批评与表扬,甚至是你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和一个眼神。其次,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的思想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来。要求教师在学生听赏完音乐之后不直接叙述或引导,让学生先“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点评学生的感受。?要营造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品头论足”。而教师的言语介入应更具有提纲作用或点睛作用。避免教师介入的过多,讲的过多。营造宽松环境,让自由充满课堂,这是进行欣赏教学活动的前提因素。
二、支持奇异思维,给思维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非语义性,非模拟性及自然性是音乐欣赏中拓展感受内涵的基础。可见,音乐支持“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创造,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在音乐欣赏课中,一段音乐,你要让全班孩子有同一种想象,那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应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思想插上了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飞翔。也许他们的想法很幼稚,肤浅,也许他们的想法几近荒唐,可是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代表着前进,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支持!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差异,生活、学习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各自的“奇异”体验。关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这是个从“奇异”到“和谐”的必然发展过程,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你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很多种理解。因此,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对音乐“品头论足”中逐步实现从“奇异”到“和谐”,又从“和谐”到“奇异”,从而达到审美体验的完美境界。
三、采用新颖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使学生获得音乐常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靠老师去启发学生表现美,利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让欣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1、表演: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可以进行课堂表演。这样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表达出乐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乐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聆听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从音乐中领略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群蜂飞舞等美妙动人的场景。比如用拍手、点头、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或者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洗手帕、划船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边舞边听,心情愉快,情绪激昂。通过这些教学,真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音乐游戏:要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兴趣。
3、图文并茂,激情讲述: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什么”,而重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以及“参与中是否获得美感体验。这就必须拓展课堂聆听开放度,也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思想,体现“以声生为本的教育。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一、营造宽松环境,让自由充满课堂
“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每一堂欣赏课我们都很注重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理解音乐。于是就给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套上了枷锁,同时也给自己和这个课堂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令得双方都非常疲倦!很多课堂看似自由,却是太放任;有些又看似热闹,却太虚假。我认为课堂上孩子的思维,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把它们送上蓝天,自由飞翔;在起风时又能及时收线,回到陆地。要把自由充满课堂,我觉得最重要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并不是马上能形成的,它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驾御课堂。你的语气,你的微笑,你的每一个批评与表扬,甚至是你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和一个眼神。其次,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的思想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来。要求教师在学生听赏完音乐之后不直接叙述或引导,让学生先“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点评学生的感受。?要营造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品头论足”。而教师的言语介入应更具有提纲作用或点睛作用。避免教师介入的过多,讲的过多。营造宽松环境,让自由充满课堂,这是进行欣赏教学活动的前提因素。
二、支持奇异思维,给思维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非语义性,非模拟性及自然性是音乐欣赏中拓展感受内涵的基础。可见,音乐支持“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创造,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在音乐欣赏课中,一段音乐,你要让全班孩子有同一种想象,那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应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思想插上了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飞翔。也许他们的想法很幼稚,肤浅,也许他们的想法几近荒唐,可是奇异思维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代表着前进,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支持!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差异,生活、学习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各自的“奇异”体验。关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这是个从“奇异”到“和谐”的必然发展过程,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你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很多种理解。因此,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对音乐“品头论足”中逐步实现从“奇异”到“和谐”,又从“和谐”到“奇异”,从而达到审美体验的完美境界。
三、采用新颖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使学生获得音乐常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靠老师去启发学生表现美,利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让欣赏音乐与快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1、表演: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可以进行课堂表演。这样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表达出乐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乐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聆听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从音乐中领略大自然流水淙淙、鸟语花香、群蜂飞舞等美妙动人的场景。比如用拍手、点头、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或者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洗手帕、划船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边舞边听,心情愉快,情绪激昂。通过这些教学,真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音乐游戏:要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兴趣。
3、图文并茂,激情讲述: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什么”,而重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以及“参与中是否获得美感体验。这就必须拓展课堂聆听开放度,也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思想,体现“以声生为本的教育。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