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在生活中让学生生命潜能得到释放,创造精神得到激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生命潜能;创造精神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接受教育,接受磨练,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学校德育如何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呢?
1.德育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
生活德育观倡导德育以活动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德育过程中,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主张尊重他们,解放他们,关心爱护他们,通过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让他们的生命潜能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培养学生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体系。
1.1注重发扬主体精神。每次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与人合作,品尝成功的快乐。如我校的“做自立小主人活动”,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理、自立,培养主人翁意识,并使每个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他律”和“自律”,既学会自我评价,又学会自我调控;既学会管理自己,又学会管理别人,真正达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1.2注重坚持全体参与。开展各项活动,通常是好学生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特别多,相反,一般学生大多只充当配角。我们应抛却浅薄的功利观,走出应付中心工作的任务式小圈子,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教师应努力唤醒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他们身上最优秀、最灵动的天性。我校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教师能洞察儿童心理,成功地在班里设立水长、花长、灯火管理员、师生悄悄话传递员,定期评选班级的“卫生功臣”、“作业标兵”。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很好弘扬,以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同样表现得生龙活虎。
1.3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等,均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做到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成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潜移默化。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晨会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自主晨会活动研究,开创了“生活万花筒”、“欢歌一曲”、 “知识爆米花”、“实话实说”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栏目,为学生喜闻乐见。班队活动也根据学校、级部、班级特色,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天降大雪,带领学生赏雪、画雪;春风送暖,和学生一起在户外开展自护、自救的演习;组织学生写友情劝诫信,帮助好朋友一起改正一个缺点。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德育应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
传统德育中,教育者充当着德育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监督者,而受教育者则成为配角甚至看客,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师生的创造性,德育便如一潭死水,何以能育人?
2.1要有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首先,淡化教育痕迹,创设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使德育教育成为一种非常开放的信息、情感传递过程,师生在共享教学民主的愉悦中教学相长,这是创新的前提。其次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着力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己见,注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外化为各种创新能力。再次,要注重德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大胆剔除一些会削弱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落后保守的观念,融入现代意识,让德育更生动活泼更具现代意识。每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所讲的德育案例是有限的,不能包涵生活中的一切,更不能预见到未来,未来的发展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辨别。
2.2应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如“活动生成模式”,先是教育者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关于发展的问题,并从中捕捉或提炼德育活动主题。然后提供机会、场景让学生去见识、接触这一方面的所有问题,即把问题化开去,从中找共性的教育因素。随后,注意引导,并指导学生抓问题的实质,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述几个环节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必将成为创造性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成为不断生成新的德育教育点和德育活动契机的过程。这样,德育目标不断由一个个活动的真实进程丰富着、推进着。生活、活动不断交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教育者,创造的火花不时被点燃,主动探究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得到培养。
收稿日期:2008-10-28
【关键词】德育;生命潜能;创造精神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接受教育,接受磨练,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学校德育如何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呢?
1.德育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
生活德育观倡导德育以活动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德育过程中,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主张尊重他们,解放他们,关心爱护他们,通过创设有利于他们全面、主动发展的多种多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让他们的生命潜能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培养学生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体系。
1.1注重发扬主体精神。每次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会自尊自爱,学会与人合作,品尝成功的快乐。如我校的“做自立小主人活动”,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理、自立,培养主人翁意识,并使每个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他律”和“自律”,既学会自我评价,又学会自我调控;既学会管理自己,又学会管理别人,真正达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1.2注重坚持全体参与。开展各项活动,通常是好学生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特别多,相反,一般学生大多只充当配角。我们应抛却浅薄的功利观,走出应付中心工作的任务式小圈子,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教师应努力唤醒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他们身上最优秀、最灵动的天性。我校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教师能洞察儿童心理,成功地在班里设立水长、花长、灯火管理员、师生悄悄话传递员,定期评选班级的“卫生功臣”、“作业标兵”。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很好弘扬,以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同样表现得生龙活虎。
1.3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学校的一切活动,如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等,均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做到德育活动系列化、制度化、阵地化,努力构成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潜移默化。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晨会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自主晨会活动研究,开创了“生活万花筒”、“欢歌一曲”、 “知识爆米花”、“实话实说”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栏目,为学生喜闻乐见。班队活动也根据学校、级部、班级特色,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天降大雪,带领学生赏雪、画雪;春风送暖,和学生一起在户外开展自护、自救的演习;组织学生写友情劝诫信,帮助好朋友一起改正一个缺点。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德育应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
传统德育中,教育者充当着德育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监督者,而受教育者则成为配角甚至看客,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师生的创造性,德育便如一潭死水,何以能育人?
2.1要有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首先,淡化教育痕迹,创设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使德育教育成为一种非常开放的信息、情感传递过程,师生在共享教学民主的愉悦中教学相长,这是创新的前提。其次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着力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己见,注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外化为各种创新能力。再次,要注重德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大胆剔除一些会削弱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的落后保守的观念,融入现代意识,让德育更生动活泼更具现代意识。每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所讲的德育案例是有限的,不能包涵生活中的一切,更不能预见到未来,未来的发展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辨别。
2.2应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如“活动生成模式”,先是教育者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关于发展的问题,并从中捕捉或提炼德育活动主题。然后提供机会、场景让学生去见识、接触这一方面的所有问题,即把问题化开去,从中找共性的教育因素。随后,注意引导,并指导学生抓问题的实质,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述几个环节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必将成为创造性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成为不断生成新的德育教育点和德育活动契机的过程。这样,德育目标不断由一个个活动的真实进程丰富着、推进着。生活、活动不断交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教育者,创造的火花不时被点燃,主动探究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得到培养。
收稿日期: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