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2)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难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学习通过平常生活小事表达 真挚情感的技巧。
教學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欢聚,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些一旦逝去,你会追忆那一份快乐、那一份热闹,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
二、整体把握
行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
人的情感都是由人的遭际而引发的,作者因何事而悲,又因何事而喜?
三、分享“喜”
自读第一段,你从哪几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喜”的呢?试分析。
明确:书香满轩;舒展怀抱,思接千载;环境幽静雅致。
(衔接语)如此看来,“不漏”“明亮”都不足以使归有光这样一个文士、一个士大夫对它怀有怀旧的情感。项脊轩之所以能成为作者怀念的对象,成为可喜之物,更重要的是它是作者精神的家园。
作者在项脊轩的读书、生活“多可喜”,而因项脊轩引发的对往事的回忆“多可悲”。
四、感受“悲”
(一)作者为什么而悲
1.家族败落
2.慈母早逝
3.振兴家族无望
4.爱妻早亡
为什么分家就悲?为什么分家?
归有光的祖父,祖父的祖父都做过官,但到父辈已不再辉煌,家道败落,分崩离析。原来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最后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
归有光深深地为家道败落感到失落,甚至是羞耻,觉得愧对祖宗。所以,归有光本人一生都在努力读书。我们看他一生,他科场屡败,但是百折不挠,即便是60岁才中进士,他仍然要坚持考下去。
(二)但归有光在文中无一字言悲,你是从哪些文字感受到这些“悲”的?
1.叔父分家
典型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平静记述: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老妪忆母和祖母赠笏
家庭琐事:作者写母亲、祖母,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他只是选取了生活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这样一个嘘寒问暖和看望鼓励的家庭琐事。然而这样的细节却是亲人对孩子的最常态的关怀方式。我们可以用自己生活的常理来推测一下,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母亲在打电话的时候不变的都有这样几件事:你吃了吗;你吃的什么;天凉了,要加点衣服,注意身体。天天通电话,天天是同一个话题,而我们却不觉得这是废话。其实,这样的话就是天底下最温情的最可以无限重复循环的温暖的话。
典型细节:作者并没有声嘶力竭地直接抒情,而是在叩门扉、问饥寒,以手阖门、自言自语及滴滴问答的细节中表现亲人的爱,自己心中的痛。
3.回忆妻子
平静记述:
(1)妻子死了,作者的表述却没有像前面“长号不已”,而是显得异常平静。他没有用一个字来表达悲伤,只是记述了一个事实:项脊轩坏了,没有修。仿佛轩也知道女主人去世了,自己也坏掉了。归有光也不修了。这是多大的一种悲哀啊,斯人已逝,归有光万念俱灰。“余多在外,不常居”多在外固然是个客观原因,但更可能是,妻的死让轩成了伤心之地,因为不敢再睹其物,因为害怕再思其人。
(2)文章最后,作者用这样一种方式给我们结尾。从文章的写法来看,结尾往往要卒章显志,也就是说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比较显豁地传达出来。像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这样的句子多数会有。归有光则不然。他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
家庭琐事:
(1)回忆夫妻共居项脊轩的往事。二人当年非常和美,非常令人艳羡,可以说是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归有光没用更多的笔墨,只说了几句话,轻描淡写之笔就勾勒了这对夫妻朝朝暮暮、相依相伴的情状。
(2)妻子转述诸小妹语。归有光并没有直接写妻对轩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评价,而借诸小妹之口写出来。可以想见,肯定是妻子回娘家之后张口项脊轩,闭口项脊轩,三句话离不开项脊轩。这种强烈的持久的表述使诸小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阁子令姐姐如此喋喋不休、心驰神往?这样写非常有生活气息和情趣,也写出了夫妻感情笃厚。
(衔接)抒情作品,就其抒情特色来讲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强烈、奔放、直露的,一类是平静、含蓄、深沉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属于后者。作者将深挚的情感融汇于对日常家庭琐事的描绘中,融汇于典型的细节中,融汇于平静而不露声色的记述中。正如,清代诗人姚鼐曾这样评价:“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解释:题,题材,指文章的写作内容;语,语言,指用词用句;不要紧指“平常”“质朴”,也就是说作者擅长用平凡场景,平常小事,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人的众多情感中,亲情是最难写的一种。它里每个人都太近,以至于我们只能朦胧在心间,倾吐不出。
归有光在看似琐碎、拉杂的家常琐事中为我们成功地展示了这人人心中有,人人下笔难的人间至情。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2)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难点: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学习通过平常生活小事表达 真挚情感的技巧。
教學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家人欢聚,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些一旦逝去,你会追忆那一份快乐、那一份热闹,常人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在寂寞凄凉的时光里,回忆起家中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
二、整体把握
行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
人的情感都是由人的遭际而引发的,作者因何事而悲,又因何事而喜?
三、分享“喜”
自读第一段,你从哪几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喜”的呢?试分析。
明确:书香满轩;舒展怀抱,思接千载;环境幽静雅致。
(衔接语)如此看来,“不漏”“明亮”都不足以使归有光这样一个文士、一个士大夫对它怀有怀旧的情感。项脊轩之所以能成为作者怀念的对象,成为可喜之物,更重要的是它是作者精神的家园。
作者在项脊轩的读书、生活“多可喜”,而因项脊轩引发的对往事的回忆“多可悲”。
四、感受“悲”
(一)作者为什么而悲
1.家族败落
2.慈母早逝
3.振兴家族无望
4.爱妻早亡
为什么分家就悲?为什么分家?
归有光的祖父,祖父的祖父都做过官,但到父辈已不再辉煌,家道败落,分崩离析。原来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最后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
归有光深深地为家道败落感到失落,甚至是羞耻,觉得愧对祖宗。所以,归有光本人一生都在努力读书。我们看他一生,他科场屡败,但是百折不挠,即便是60岁才中进士,他仍然要坚持考下去。
(二)但归有光在文中无一字言悲,你是从哪些文字感受到这些“悲”的?
1.叔父分家
典型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平静记述: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老妪忆母和祖母赠笏
家庭琐事:作者写母亲、祖母,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他只是选取了生活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这样一个嘘寒问暖和看望鼓励的家庭琐事。然而这样的细节却是亲人对孩子的最常态的关怀方式。我们可以用自己生活的常理来推测一下,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母亲在打电话的时候不变的都有这样几件事:你吃了吗;你吃的什么;天凉了,要加点衣服,注意身体。天天通电话,天天是同一个话题,而我们却不觉得这是废话。其实,这样的话就是天底下最温情的最可以无限重复循环的温暖的话。
典型细节:作者并没有声嘶力竭地直接抒情,而是在叩门扉、问饥寒,以手阖门、自言自语及滴滴问答的细节中表现亲人的爱,自己心中的痛。
3.回忆妻子
平静记述:
(1)妻子死了,作者的表述却没有像前面“长号不已”,而是显得异常平静。他没有用一个字来表达悲伤,只是记述了一个事实:项脊轩坏了,没有修。仿佛轩也知道女主人去世了,自己也坏掉了。归有光也不修了。这是多大的一种悲哀啊,斯人已逝,归有光万念俱灰。“余多在外,不常居”多在外固然是个客观原因,但更可能是,妻的死让轩成了伤心之地,因为不敢再睹其物,因为害怕再思其人。
(2)文章最后,作者用这样一种方式给我们结尾。从文章的写法来看,结尾往往要卒章显志,也就是说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比较显豁地传达出来。像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这样的句子多数会有。归有光则不然。他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
家庭琐事:
(1)回忆夫妻共居项脊轩的往事。二人当年非常和美,非常令人艳羡,可以说是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归有光没用更多的笔墨,只说了几句话,轻描淡写之笔就勾勒了这对夫妻朝朝暮暮、相依相伴的情状。
(2)妻子转述诸小妹语。归有光并没有直接写妻对轩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评价,而借诸小妹之口写出来。可以想见,肯定是妻子回娘家之后张口项脊轩,闭口项脊轩,三句话离不开项脊轩。这种强烈的持久的表述使诸小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疑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阁子令姐姐如此喋喋不休、心驰神往?这样写非常有生活气息和情趣,也写出了夫妻感情笃厚。
(衔接)抒情作品,就其抒情特色来讲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强烈、奔放、直露的,一类是平静、含蓄、深沉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属于后者。作者将深挚的情感融汇于对日常家庭琐事的描绘中,融汇于典型的细节中,融汇于平静而不露声色的记述中。正如,清代诗人姚鼐曾这样评价:“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解释:题,题材,指文章的写作内容;语,语言,指用词用句;不要紧指“平常”“质朴”,也就是说作者擅长用平凡场景,平常小事,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人的众多情感中,亲情是最难写的一种。它里每个人都太近,以至于我们只能朦胧在心间,倾吐不出。
归有光在看似琐碎、拉杂的家常琐事中为我们成功地展示了这人人心中有,人人下笔难的人间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