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保育工作的重点。小班幼儿教育,是形成其健康体魄和美丽心灵的关键期。本文在考量小班幼儿进餐现状和偏食情况的前提下,基于游戏精神,提出了小班幼儿的“乐就餐”理念,通过各种措施的提出,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进餐习惯;游戏精神
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习惯的形成,是一辈子受用的。”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的培养作用对良好习惯的形成作用巨大。身体的健康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将每一位幼儿的进餐情况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幼儿用餐习惯现状调查
有些孩子在家中的主餐只是零食,不肯吃饭。家长尽管知道良好就餐习惯的重要性,但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跟着孩子走。有些家长的上课前,就给孩子的书包里塞了满满当当的零食,在幼儿放学后,就自备点心给孩子吃。整个过程中,孩子毫无饥饿感,对幼儿园内提供的主食不感兴趣。
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的进餐情况是幼儿教育者头疼的问题。有些幼儿不会吃,有些幼儿挑食,有些心不在焉,有些吮吸完吐掉。这些不良的就餐习惯,导致孩子不良饮食。而幼儿教育者自身不加合理引导,合理情境创设不良和进餐氛围怪异,也会导致孩子吃不进饭,坐着吃饭就烦躁的现象产生[1]。
二、幼儿偏食习惯的成因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家访与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文总结出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些幼儿由于自身身体因素,会产生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些孩子的表现为吃饭拖拉,将自己的饭倒在别人碗里。同时,有些孩子有严重的挑食,喜欢吃的就拼命吃,不喜欢吃的就一口不碰。在饮食上,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过多或者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使孩子不能按时按量进餐,幼儿不喜欢的饭菜不会出现的餐桌上。最后,有些孩子只是吃饭,对周围的环境毫无知觉。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采取哄骗和威胁恐吓的方式使孩子进餐,孩子在进餐中不能产生愉悦情绪。
三、乐就餐-基于游戏精神的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针对以上情况,在长期的教学中,众多幼儿教师提出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通过进餐礼仪的学习,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通过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本文在肯定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游戏的视角,锻炼幼儿进餐技能,培养幼儿进餐习惯,增进幼儿进餐兴趣的若干手段,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谁来当爸爸妈妈
这个游戏活动的游戏规则是,以每张餐桌为一个家庭,由幼儿在吃饭前选出每一天轮流值班的爸爸妈妈。选择的标准是前一天谁吃饭吃得最干净,谁最能照顾其他小朋友。其中,做得好的就可以当爸爸妈妈,比以前的自己吃饭有进步的能当哥哥姐姐,若是吃得不专心而且挑食的话,那就只能当弟弟妹妹。经过这个活动,能调动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小动物最喜欢谁
在进餐前,用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动物的口吻,对小朋友说:“今天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来找寻我的好朋友,我选择好朋友的标准就是谁能大口大口地吃饭,因为健康是最好的朋友。”在幼儿进餐时,将动物放在显眼的位置,进餐后,考量幼儿的进餐情况,让不挑食吃得快的幼儿和小动物握握手,具有和小動物优先玩耍的权利。因为,爱护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样的引导中,可以传达健康是获得朋友的绿色理念[2]。
(三)小饭粒在跳舞
将饭拟人化,比作可爱的小饭粒。在餐前,通过闻、吃等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小饭粒在自己肚子中唱歌、跳舞的欢乐情境。在进餐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吃饭后要慢慢走,好好睡觉,否则饭粒会从肚子里面跑出来。
(四)我爱吃
幼儿在家庭中形成的恶性进餐习惯之一就是挑食。教师在观察幼儿进餐速度、进餐量和食物的选择上,要对幼儿的进餐习惯进行个别的指导与及时的提醒。在针对挑食的孩子身上,可以开展我爱吃的游戏。比如说,有些幼儿对蔬菜非常的讨厌,尤其不喜欢吃萝卜青菜,教师就可以找出小兔子的头饰,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问他:“你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兔子很爱吃青菜和萝卜,你今天也是小兔子,那你喜欢小兔子的话,也应该吃一些萝卜和青菜哦。
(五)谁得小红花
任何游戏最终都需要评判和考核的标准,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一张大表格。对幼儿的进餐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判,为进餐习惯改良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添上小红花。在及时的纠正中,幼儿的进餐兴趣会被激发出来。
四、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是在其理解范围内,最合适最优化的教育方式。实践表明,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就餐,成效较为显著,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真真.幼儿良好就餐习惯培养[J].保育与健康,2010,6(01):17-19.
[2]王利群.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策略[J].机教探索,2011,7(12):23-26.
关键词:幼儿教育;进餐习惯;游戏精神
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习惯的形成,是一辈子受用的。”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的培养作用对良好习惯的形成作用巨大。身体的健康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将每一位幼儿的进餐情况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幼儿用餐习惯现状调查
有些孩子在家中的主餐只是零食,不肯吃饭。家长尽管知道良好就餐习惯的重要性,但只要孩子一哭闹,就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跟着孩子走。有些家长的上课前,就给孩子的书包里塞了满满当当的零食,在幼儿放学后,就自备点心给孩子吃。整个过程中,孩子毫无饥饿感,对幼儿园内提供的主食不感兴趣。
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的进餐情况是幼儿教育者头疼的问题。有些幼儿不会吃,有些幼儿挑食,有些心不在焉,有些吮吸完吐掉。这些不良的就餐习惯,导致孩子不良饮食。而幼儿教育者自身不加合理引导,合理情境创设不良和进餐氛围怪异,也会导致孩子吃不进饭,坐着吃饭就烦躁的现象产生[1]。
二、幼儿偏食习惯的成因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家访与问卷调查的形式,本文总结出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些幼儿由于自身身体因素,会产生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些孩子的表现为吃饭拖拉,将自己的饭倒在别人碗里。同时,有些孩子有严重的挑食,喜欢吃的就拼命吃,不喜欢吃的就一口不碰。在饮食上,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过多或者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使孩子不能按时按量进餐,幼儿不喜欢的饭菜不会出现的餐桌上。最后,有些孩子只是吃饭,对周围的环境毫无知觉。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采取哄骗和威胁恐吓的方式使孩子进餐,孩子在进餐中不能产生愉悦情绪。
三、乐就餐-基于游戏精神的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针对以上情况,在长期的教学中,众多幼儿教师提出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通过进餐礼仪的学习,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通过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本文在肯定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游戏的视角,锻炼幼儿进餐技能,培养幼儿进餐习惯,增进幼儿进餐兴趣的若干手段,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谁来当爸爸妈妈
这个游戏活动的游戏规则是,以每张餐桌为一个家庭,由幼儿在吃饭前选出每一天轮流值班的爸爸妈妈。选择的标准是前一天谁吃饭吃得最干净,谁最能照顾其他小朋友。其中,做得好的就可以当爸爸妈妈,比以前的自己吃饭有进步的能当哥哥姐姐,若是吃得不专心而且挑食的话,那就只能当弟弟妹妹。经过这个活动,能调动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小动物最喜欢谁
在进餐前,用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动物的口吻,对小朋友说:“今天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来找寻我的好朋友,我选择好朋友的标准就是谁能大口大口地吃饭,因为健康是最好的朋友。”在幼儿进餐时,将动物放在显眼的位置,进餐后,考量幼儿的进餐情况,让不挑食吃得快的幼儿和小动物握握手,具有和小動物优先玩耍的权利。因为,爱护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样的引导中,可以传达健康是获得朋友的绿色理念[2]。
(三)小饭粒在跳舞
将饭拟人化,比作可爱的小饭粒。在餐前,通过闻、吃等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小饭粒在自己肚子中唱歌、跳舞的欢乐情境。在进餐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吃饭后要慢慢走,好好睡觉,否则饭粒会从肚子里面跑出来。
(四)我爱吃
幼儿在家庭中形成的恶性进餐习惯之一就是挑食。教师在观察幼儿进餐速度、进餐量和食物的选择上,要对幼儿的进餐习惯进行个别的指导与及时的提醒。在针对挑食的孩子身上,可以开展我爱吃的游戏。比如说,有些幼儿对蔬菜非常的讨厌,尤其不喜欢吃萝卜青菜,教师就可以找出小兔子的头饰,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问他:“你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兔子很爱吃青菜和萝卜,你今天也是小兔子,那你喜欢小兔子的话,也应该吃一些萝卜和青菜哦。
(五)谁得小红花
任何游戏最终都需要评判和考核的标准,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一张大表格。对幼儿的进餐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判,为进餐习惯改良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添上小红花。在及时的纠正中,幼儿的进餐兴趣会被激发出来。
四、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是在其理解范围内,最合适最优化的教育方式。实践表明,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就餐,成效较为显著,是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真真.幼儿良好就餐习惯培养[J].保育与健康,2010,6(01):17-19.
[2]王利群.小班幼儿良好就餐习惯的培养策略[J].机教探索,2011,7(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