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可现在许多学生不愿去学。语文教师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要让学生听进去,动起来。具体来说,语文老师要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使重理者,以理动人;重情者,以情动人;重文者,以美动人。
一、以理动人
读书以明理,为学以解惑。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会有许多疑惑,而课文可以解惑,如果教师运用得体,就一定会通过道理让学生心动,进而解惑。
例如:在讲授《劝学》一课时,我通过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心动。
首先,以导语敲定学生的心。“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无定法,但学必有法。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有一定的读书方法:如苏轼的‘摘抄法’,张溥的‘七录法’,毛泽东的‘点评法’,而我们要学习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导语,学生都急于想了解一些学习方法,从而让其内心悄然为之一动。
其次,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调动学生的心。有的说:“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有的说:“做了大量的题目,成绩就是提不上来。”还有的说:“就是不爱读书,一拿起书本就困。”这样学生就带着疑惑进入想要学习的状态,然后读课文,总结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正确态度,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启发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谈谈对本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和感悟,以及下一步具体的改进措施,使学生达到理性的心动。最终他们明白了学习在于勤奋,方法就是积累,学用结合,注重基础。
二、以情动人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教师如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契合的境界,就会出现共鸣,即学生心动,从而使课堂活跃。契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因情而感,因情而动呢?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如在讲授《我与地坛》一课时,我进行了情感四步法的尝试,即诱发情感、激发情感、深化情感、抒发情感。
第一步,诱发情感,酝酿心动。课一开始我就舒缓而饱含深情地说:“有位母亲,她的儿子才二十岁就瘫痪了。为了给儿子找工作,她一趟趟跑劳动局去求人,结果一次次怀着失望而归。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费了很多钱。为了这根本治不好的病,她做着不停的努力。儿子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生活陷入极度的绝望。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总是变着法儿地想让儿子快乐,儿子快乐了,她的心才得到安慰。母亲为了儿子,整宿整宿地忍着肝痛,以至于儿子还好好地活着,母亲却先他而去了。今天让我们随史铁生走进《我与地坛》再次感受一下那世间最真挚最让人荡气回肠的母爱。”这样通过故事的感染,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心灵为之一动。在高涨的热情驱动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步,激发情感,心动如涌。即让学生自读课文,复述出文中体现母爱的感人事迹,然后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的母爱。这样学生就把课文的事例与身边的事例及自己的经历逐渐融合到一起。有的说晚上母亲陪着学习,有的说雨中母亲送的花伞,还有的说母爱是一次次让人厌倦却温暖的唠叨。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无限情感齐涌心头,课堂上达到了真正的强烈的动。
第三步,深化情感,静水深动。通过前两步,学生对母爱和亲情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珍惜这种情感,我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对母爱的看法。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一环节,有的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的说,母爱是最真挚的。通过讨论,以及我的适当引导,学生逐渐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步,抒发情感,表达心动。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正面领悟教材情感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拥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品味文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段,根据启示试着去表现自己对母爱的见解。有人说:母爱是一部书,文字是母亲的缕缕白发,标点是母亲的呼吸,而中心则是母亲永不褪色的爱子之情。有人说:没有阳光宇宙会死亡,没有雨露春天会干涸,而没有母亲的人生最凄凉。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表明学生被母亲所感,心潮涌动,情赴笔端,这是心动的最高境界。
三、以美动人
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接受美和鉴赏美,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以读悟美应分三步。
第一步,教师范读,初动人心。比如在教《腾王阁序》时,教师先范读。因为本文骈散结合,对仗工整,辞采华美,读起来极具回环美、整齐美,富有音乐感,所以学生的感情随读而动。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朗读,以美引情。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滕王阁的万千气象,感受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也体会出作者乐观开朗的性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学生为自然美、人情美而感染,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中。
第三步,让学生品味美文,心动入境。老师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理由,再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美,于是心动而入佳境。
除朗读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体现文章的美,如借助音乐,渲染氛围,感染学生。
成功的教学贵在学生的心动,所以教师要寻找并确立学生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或以理,或以情,或以美,或多种兼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教学真正完成它的神圣使命。
一、以理动人
读书以明理,为学以解惑。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会有许多疑惑,而课文可以解惑,如果教师运用得体,就一定会通过道理让学生心动,进而解惑。
例如:在讲授《劝学》一课时,我通过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方面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心动。
首先,以导语敲定学生的心。“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无定法,但学必有法。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有一定的读书方法:如苏轼的‘摘抄法’,张溥的‘七录法’,毛泽东的‘点评法’,而我们要学习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导语,学生都急于想了解一些学习方法,从而让其内心悄然为之一动。
其次,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调动学生的心。有的说:“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有的说:“做了大量的题目,成绩就是提不上来。”还有的说:“就是不爱读书,一拿起书本就困。”这样学生就带着疑惑进入想要学习的状态,然后读课文,总结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正确态度,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启发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谈谈对本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和感悟,以及下一步具体的改进措施,使学生达到理性的心动。最终他们明白了学习在于勤奋,方法就是积累,学用结合,注重基础。
二、以情动人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教师如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契合的境界,就会出现共鸣,即学生心动,从而使课堂活跃。契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因情而感,因情而动呢?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如在讲授《我与地坛》一课时,我进行了情感四步法的尝试,即诱发情感、激发情感、深化情感、抒发情感。
第一步,诱发情感,酝酿心动。课一开始我就舒缓而饱含深情地说:“有位母亲,她的儿子才二十岁就瘫痪了。为了给儿子找工作,她一趟趟跑劳动局去求人,结果一次次怀着失望而归。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费了很多钱。为了这根本治不好的病,她做着不停的努力。儿子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生活陷入极度的绝望。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总是变着法儿地想让儿子快乐,儿子快乐了,她的心才得到安慰。母亲为了儿子,整宿整宿地忍着肝痛,以至于儿子还好好地活着,母亲却先他而去了。今天让我们随史铁生走进《我与地坛》再次感受一下那世间最真挚最让人荡气回肠的母爱。”这样通过故事的感染,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心灵为之一动。在高涨的热情驱动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步,激发情感,心动如涌。即让学生自读课文,复述出文中体现母爱的感人事迹,然后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的母爱。这样学生就把课文的事例与身边的事例及自己的经历逐渐融合到一起。有的说晚上母亲陪着学习,有的说雨中母亲送的花伞,还有的说母爱是一次次让人厌倦却温暖的唠叨。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无限情感齐涌心头,课堂上达到了真正的强烈的动。
第三步,深化情感,静水深动。通过前两步,学生对母爱和亲情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珍惜这种情感,我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对母爱的看法。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一环节,有的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的说,母爱是最真挚的。通过讨论,以及我的适当引导,学生逐渐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步,抒发情感,表达心动。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正面领悟教材情感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拥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品味文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段,根据启示试着去表现自己对母爱的见解。有人说:母爱是一部书,文字是母亲的缕缕白发,标点是母亲的呼吸,而中心则是母亲永不褪色的爱子之情。有人说:没有阳光宇宙会死亡,没有雨露春天会干涸,而没有母亲的人生最凄凉。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表明学生被母亲所感,心潮涌动,情赴笔端,这是心动的最高境界。
三、以美动人
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接受美和鉴赏美,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以读悟美应分三步。
第一步,教师范读,初动人心。比如在教《腾王阁序》时,教师先范读。因为本文骈散结合,对仗工整,辞采华美,读起来极具回环美、整齐美,富有音乐感,所以学生的感情随读而动。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朗读,以美引情。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滕王阁的万千气象,感受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也体会出作者乐观开朗的性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学生为自然美、人情美而感染,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中。
第三步,让学生品味美文,心动入境。老师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出理由,再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美,于是心动而入佳境。
除朗读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体现文章的美,如借助音乐,渲染氛围,感染学生。
成功的教学贵在学生的心动,所以教师要寻找并确立学生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或以理,或以情,或以美,或多种兼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教学真正完成它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