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已被老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学生多边互动,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1.合作学习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就在于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的努力,它能使同学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之间既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移花接木,善于创新。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
2.合作学习能改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与学生共同学习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在建立概念、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里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天?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可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团结、协作精神。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互相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尤为重要。通常可以用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活动引入,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时,最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什么是周长的含义后,我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和人身上部位的周长,接着用所提供的工具测量日喜欢的人或物的周长。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有的合作测桌面、椅子面的周长,有的测量同学的腰围、头围……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运用了合作,且情绪高涨配合默契。随后我又让学生测量树叶形书签的周长,让学生想办法量出这个书签的周长,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一个人是难以很快完成的,这时学生自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这样的合作活动,这样学生才会逐步领悟到合作学习中分工协作的乐趣。
三、合作小组的组织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素质的不同,表现出兴趣、习惯、能力、智力水平等差异。因此,首先,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上、中、下、男女搭配组成,小组内做好人员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发言者、补充者,定期轮换角色,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组建的小组便于交流,易于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易于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探究成功率。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比如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白随时处理合作学习过程中一系列生成性的引导,促使“人体资源”的充分发挥。如教学《对称图形》时,老师通过变魔术(剪对称图形)呈现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说说这组图形的共同特点。老师在深入小组中,发现有的小组开展得顺利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就及时制止、及时点拨;有的小组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这写图形对折后只能看到一半的形状,老师就及时利用这个生成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关键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再组内质疑、讨论。只有学生先独立的思考,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会去辨别,不断扬弃。如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测量树叶形成签的周长。学生就要先观察树叶形书签的形状——椭圆形,但直尺这一工具就不能测量;随后大多数学生就想到可以先利用毛线围出书签的周长,再用布尺或卷尺测量这条毛线的长度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通过讨论再合作测量,学生有了深刻的记忆,形成的印象就更牢固。其次要学会合作中的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学习较优秀的学生一下子就把正确的结论说完了,其他同学却无话可说。因此,老师要注意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要深入到小组中,激励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个同学都踊跃发言,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促进发展。合作学习的方法还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地探索、归纳、总结,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1.合作学习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就在于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的努力,它能使同学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之间既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移花接木,善于创新。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
2.合作学习能改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与学生共同学习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在建立概念、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里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天?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可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团结、协作精神。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互相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尤为重要。通常可以用学生感兴趣或较熟悉的活动引入,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时,最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什么是周长的含义后,我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和人身上部位的周长,接着用所提供的工具测量日喜欢的人或物的周长。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有的合作测桌面、椅子面的周长,有的测量同学的腰围、头围……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运用了合作,且情绪高涨配合默契。随后我又让学生测量树叶形书签的周长,让学生想办法量出这个书签的周长,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一个人是难以很快完成的,这时学生自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组织这样的合作活动,这样学生才会逐步领悟到合作学习中分工协作的乐趣。
三、合作小组的组织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素质的不同,表现出兴趣、习惯、能力、智力水平等差异。因此,首先,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上、中、下、男女搭配组成,小组内做好人员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发言者、补充者,定期轮换角色,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组建的小组便于交流,易于形成和谐的探究氛围易于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探究成功率。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比如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白随时处理合作学习过程中一系列生成性的引导,促使“人体资源”的充分发挥。如教学《对称图形》时,老师通过变魔术(剪对称图形)呈现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说说这组图形的共同特点。老师在深入小组中,发现有的小组开展得顺利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就及时制止、及时点拨;有的小组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这写图形对折后只能看到一半的形状,老师就及时利用这个生成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关键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再组内质疑、讨论。只有学生先独立的思考,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会去辨别,不断扬弃。如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测量树叶形成签的周长。学生就要先观察树叶形书签的形状——椭圆形,但直尺这一工具就不能测量;随后大多数学生就想到可以先利用毛线围出书签的周长,再用布尺或卷尺测量这条毛线的长度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通过讨论再合作测量,学生有了深刻的记忆,形成的印象就更牢固。其次要学会合作中的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学习较优秀的学生一下子就把正确的结论说完了,其他同学却无话可说。因此,老师要注意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要深入到小组中,激励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每个同学都踊跃发言,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促进发展。合作学习的方法还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地探索、归纳、总结,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