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本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展开论述,提出了明确管护责任与主体、规范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和提高服务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改革 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地下管道灌溉为代表的节水工程发展迅速,喷灌、微灌为代表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也得以推广应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短期内取得了一些节水增产效益。但长期存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一直未解决,部分工程因管护不当,损毁严重,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不便。可见,单靠发展和建设工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问题。本文从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出发,从管理上分析问题,并加以探讨研究。
1、管理现状
兖州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县,是全国千亿斤粮食吨粮县,历年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有灌溉机井10241眼,配套机泵9892套,发展节水管灌工程22.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工程建设日趋成熟。管理上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村组统管,机井、潜水泵、电缆、管道及配套设施为集体所有,村或生产组统一使用,由村组干部或村电工计时或计量收取电费。二是联户或个人管理使用,机井、潜水泵、管道为联户或个人所有,由供电部门或村电工按电表收取电费。三是部分村已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章程,管理走向正规化。
2、存在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不一,未形成全市上下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大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工程布局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2.2工程建成后,交由村里使用并管理,无固定专人,也没有明确的管护责任,造成了工程设施流失、毁坏严重,管护维修没有保障。
2.3按电费或计时收取费用,农民易有“浇地不花水钱”的思想,不利于农民节水意识的形成,农业用水成了水资源的一大浪费。
2.4已经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村没有大环境的支持,很难发挥作用。
3、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兖州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改革的具体措施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最终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4.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滚动发展,实现水利良性循环,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区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区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负责对全市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对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市、镇、村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上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钱”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費,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4加强用水服务制度建设。有了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管护主体,还要注重管理服务问题。农民用水者户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共同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改革 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地下管道灌溉为代表的节水工程发展迅速,喷灌、微灌为代表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也得以推广应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短期内取得了一些节水增产效益。但长期存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一直未解决,部分工程因管护不当,损毁严重,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不便。可见,单靠发展和建设工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问题。本文从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出发,从管理上分析问题,并加以探讨研究。
1、管理现状
兖州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县,是全国千亿斤粮食吨粮县,历年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有灌溉机井10241眼,配套机泵9892套,发展节水管灌工程22.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工程建设日趋成熟。管理上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村组统管,机井、潜水泵、电缆、管道及配套设施为集体所有,村或生产组统一使用,由村组干部或村电工计时或计量收取电费。二是联户或个人管理使用,机井、潜水泵、管道为联户或个人所有,由供电部门或村电工按电表收取电费。三是部分村已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章程,管理走向正规化。
2、存在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不一,未形成全市上下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存在很大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工程布局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2.2工程建成后,交由村里使用并管理,无固定专人,也没有明确的管护责任,造成了工程设施流失、毁坏严重,管护维修没有保障。
2.3按电费或计时收取费用,农民易有“浇地不花水钱”的思想,不利于农民节水意识的形成,农业用水成了水资源的一大浪费。
2.4已经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村没有大环境的支持,很难发挥作用。
3、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兖州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改革的具体措施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最终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4.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滚动发展,实现水利良性循环,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区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区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负责对全市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对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市、镇、村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上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钱”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費,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4加强用水服务制度建设。有了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管护主体,还要注重管理服务问题。农民用水者户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共同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