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品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意感悟有匠心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什么是“陋习”?
  生:不合理、不良的习俗称为
  师:文中的“陋习”是指——
  生:(齐答)缠足。(板书:缠足)
  师:童年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
  缠足的情景。让我们回到那一刻!(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对缠足有什么了解?
  生:缠足是用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缠脚。
  师:这是缠足的方法,还要用针线密密地、紧紧地缝住(出示图片:一只缠满布条的脚)。
  生:缠足是非常痛苦的。(板书:痛苦)
  【点评】教学中,教师由课题中的“陋习”切入,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千般“痛苦”,体会缠足对姐姐身心的摧残、对她一生的摧残,深味缠足习俗之“陋”的深刻内涵——千百年来对无数妇女身心的摧残,可谓匠心独运。
  师:(接渎第7自然段)“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两个“再也没有”,让你知道了什么?
  生:姐姐一直不笑,也一直不唱歌了。
  师:这个“一直”还可以怎么说?
  生:一直就是永远。
  师:姐姐永远地失去了笑脸,告别了歌声,说明姐姐的内心怎样?
  生:非常痛苦。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姐姐不笑了,也不唱了呢?
  生:(齐读)“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了解缠足有多“痛苦”。
  (出示资料)开始缠足的几个月,女孩子根本无法走路,但是为了活络筋骨,母亲还是逼着她们走。她们行走艰难,或扶着墙壁,或拄着拐杖,或靠人搀扶。缠脚布紧紧地裹着稚嫩的双脚,白天裹,晚上电裹。不到半月,脚面弯曲,脚趾腐烂,鲜血淋漓。每过两三天清洗双脚,往往解下缠脚布的同时,也撕下了皮肉。然而下一次,母亲给她们缠得更紧。过不了多久,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只剩下几根枯骨。时间一长,四趾折断,脚底凹陷,脚背凸起,脚的长度于是渐渐缩短。
  【点评】由于文本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生活遥远,教学中,教师精选有关缠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极具说服力的文字和直观的图片,看得学生触目惊心,深深感受到缠足的残忍,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主旨的体悟。
  二、语言品味有韵致
  1.于寻常处品滋味。看似寻常的语言,因为教师敏锐的语感,成了极仕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师智慧的引领,学生读出了不寻常的味道,品到了语言的芬芳。
  师:哪些语句写出了缠足给姐姐带来的痛苦?请你再读一读。(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生:姐姐痛苦极了体现在——“眼泪直往下流。”
  师:“极”字告诉我们姐姐的痛苦达到了——
  生:达到了极限,痛到极点了。
  生:已经无法再忍受了。
  师:透过这个“直”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姐姐的跟泪一直在流,流个不停。
  生:我仿佛看到姐姐的眼泪像瀑布一样地流。
  师:倾泻而下啊!
  生:姐姐的眼泪像泉水。
  师:是啊,泪如泉涌!
  生:姐姐的眼泪像下雨一样地流下来。
  师:泪如雨下啊!姐姐已经成一个“泪人”了!
  师:透过这个“直”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姐姐在呻吟。
  师:“呻吟”虽然很轻,却很痛苦。
  生:我仿佛听到姐姐的哭声、叫喊声。
  师:真是撕心裂肺啊!同学们,这一刻,姐姐痛苦极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朗读)“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师:读得真好!难怪人们说“缠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点评】我们知道,凡是把人和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的作品,其作者必然在动词、形容词的锤炼上下工夫。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语,可以有效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然而,虚词用得好也能鲜明地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词语选择之妙,一个看似寻常的“极”“直”二字的品读,意味丰富而又恰到好处。确实,虚词并非“形同虚设”。
  师:姐姐的“痛苦”还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生:我知道布条“长长的”,缠了“一道又一道”,让姐姐十分痛苦。
  师:没错。谁来读出布条很长,缠得又多?
  (指多名学生朗读)“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刚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师:是啊,缠脚布确实很长,长达2米,甚至3米。(教师用两臂之问距离比划)同学们,就这样把大脚拇指以外的其他四趾,硬是压到脚底,用布条缠紧,(出示缠足的图片)用针线缝死,叫脚趾不得动弹!我们齐读这一段,体会姐姐缠足之苦。(生齐渎第2自然段)
  师:这真是——缠坏脚的布条,流不完的眼泪,吃不尽的痛苦!这一刻,姐姐是多么的痛苦啊!
  【点评】文中有叠词有反复,很是普通,教师却敏锐地捕捉住,使其成为极好的教学资源:从“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缠坏脚的布条,流不完的眼泪,吃不尽的痛苦!”,感受到痛苦没有休止。
  2.于空白处看风景。对于文中的留白处,教师也精心设计,让学生读出空白处丰富的内涵。
  师:同学们,第5自然段非常特别,前面后面都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的引语,这表明人物情绪激动,说得快,说得急。不信你读读!(生自由朗读)
  师:你能体会此时孙中山的心情吗?
  生:孙中山很激动,很生气。
  生:他气极了!
  师:这叫做“气愤”。(板书:气愤)这种“气愤”还表现在后面的“!”中。同学们各自朗读,体会这种心情。(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点评】第5自然段是孙中山和母亲的对话,教师以“第5自然段非常特别,前面后面都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的引语,这表明人物情绪激动,说得快、说得急。不信你读读!”这样的提示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到孙中山当时激动、气愤的心情;课文的第6自然段有一处省略号,教师以“标点符号是会说话的,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它在告诉我们什么?”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深思,学生读出妈妈又给姐姐缠足了、布条还在缠……教师又引导三年级的学生想象:省略号像什么?学生想到了妈妈的眼泪、姐姐的眼泪!教师智慧的点拨引导,开启了学生的阅读思考之窗,从空白处看到无限风景。
  三、能力训练有力度
  师:让我们满怀做意地朗读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师:“破”是什么意思?字典上怎么说?
  生:废除。
  生:破除。
  师:要破除缠足陋习,不足件简单的事情。清朝康熙皇帝发现这是陋习,曾经下诏书废除缠足,仅仅七年又开禁。太平天国起义军发现缠足是陋习,也下禁令,但没有成功。光绪皇帝也发现缠足是陋习,也要废除,仍然没有成功。同学们想一想:“破”字小还包含着什么?
  生:胆量。
  师:是魄力。(板书:魄力)
  生:(学生迟疑)需要一种勇气。
  师:是的,“破”字中包含着一利一勇气(板书:勇气),也体现了一种责任,把解放中国妇女作为自己的责任(板书:责任),这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不遗余力地宣传的“博爱”思想(板书:博爱),他多次把“博爱”题词赠给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赢得世人对他的尊做。
  师:让我们再次满怀敬意地朗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点评】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题,聚焦“破”字,体味“破”字的丰富意蕴。巧抓“破”字,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往深层探究,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跃纸而出,可谓以巧拔千斤。对于“破陋习”中“破”字的理解,教师不仅让学生查字典解字面义,而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其深层含义,学生从“破”字中读出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魄力、勇气、责任和博爱。其实,解字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前后联系阅读、思考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师:以前的姐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略)
  师:是啊,以前的姐姐是快乐的姐姐,幸福总是洋溢在心头。谁来把姐姐的快乐用朗读带给大家?(生朗读第自然段)
  师:然而,缠足夺走了姐姐的快乐!带给姐姐的是(指黑板)痛苦!所以,“这件事——(学生接读)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同学们,作者用前后对比的方法,把缠足带给姐姐性格的巨大变化和身心的巨大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7自然段,感受一下这种写法,体会一下姐姐的变化)
  【点评】如何体会姐姐的痛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透过“直流眼泪”等词句体会姐姐的痛苦,还引导学生将缠足前后的姐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在比较中理解的阅读方法也在学生体悟文字中得以渗透。
  (作者单位:昆山市朝阳小学;苏州市教研室)
其他文献
苏教版二上每篇阅读课文后面,都有“读读,抄抄,再听写”的作业练习,这样做不仅要让学生敏于听辨字音、快速明晰字形、正确熟练地听写词语,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将这些词语融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提升词语教学的整体效益。下面例举《夕阳真美》一课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我们先复习词语。(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词语,生自主认读、检查认读、开火车认读)  师:很好,每个词都读得正确、熟练了。请自选三个词,串成
期刊
一、词语组块,感知诗意  1.复习词语  暮春三月黄鹤楼孟浩然李白  杨柳依依飞檐凌空誉满天下饯行  繁花似锦俯临长江令人敬仰脍炙人口  2.请选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一遍。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敏感点。《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美、景关、情深的文章,因此,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选文中词语,并按块重组,每组围绕一个意思,学生
期刊
问题——这样导行吗  最近整理听课笔记,看到了一则教学札记记录了这样三个教例:  1.这样导问启迪学生思维了吗?  教学《爱之链》一课,教师一连串地问:老妇人的车在这样的环境中抛锚了,内心会怎么想?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还有哪些词句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说说带给你的感受,老妇人凭什么确定店主就是需要帮助的人?读读女店主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补充女店主的话吗?(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看似活动,实则
期刊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蔡利萍老师: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平等尊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发展者,是课程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课堂转型的一种标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了解,充分认识本班
期刊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歌谣里的年俗  有一首《老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x iu),大年初一满街走。而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有一首琅琅上口的
期刊
一教《金子》:忠实执行者  1998年,那时的语文教学,提倡淡化篇章训练,突出词句品味,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彼得·弗雷特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听说”“无意”有很大的偶然性,淘金者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必然导致失败,这是从反面说明“
期刊
当下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最缺什么?  可以说什么都缺,但最缺的是自由。  不少老师只能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也没有决定考试的权利,甚至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都必须年级统一。教师就如同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一切必须按章办事,不可越雷池半步。  不少学生只能按学校和老师制定的游戏规则学习和活动,既没有选择学什么的权利,也没有决定不学什么的可能。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需要的学生学
期刊
一、读,对照明诗意  【多媒体一:《烟花三月》】  1.我们刚刚欣赏的曲子是——《烟花三月》。一曲《烟花三月》让你想起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份回忆读课题,请读出满心的离愁,读出绵长的别绪。  2.而这离愁,这别绪,全都融入了——【多媒体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趣读诗文。同学们,读古诗要学古人。古人吟诗,要读出诗韵,有节奏,喜欢低低吟哦,如痴如醉。  4.诗文对照诗意。  (1)都说“书
期刊
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形式是很好的,学生很感兴趣。可是我们也发现,有的语串编人了比较生僻的成语,有的连我也没见过,问别的老师,他们也说没见过。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这些成语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学了用不上,学了又能有多大意义呢?成语积累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说话、写作提供更丰富的语汇,既然是积累,为什么不找些比较常用的成语呢?  答:你的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称之为“赏读”,它不仅富有学科特色,还富有人文关怀。  一、“赏读”的情趣  1.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语文阅读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师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