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不全是负面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见孩子哭,一看他哭哭啼啼的樣子,我就感到难以忍受。为缓解这种情况,我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但是效果不好,孩子会暂时性地不哭了,可没过一会儿,他的不良情绪会来得更加猛烈。请问,是我哪里做得不对吗?
  张扬
  答:事实上,你让孩子“别哭”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现在不解决不良情绪问题,以后仍然需要解决。只有当我们和孩子都学会了良性的发怒方式,才能让情况有所好转。
  第一,强行压制情绪是不健康的。
  当你在厨房切菜切到手指头时,你的身体会立即做出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与身体一样,心灵创伤的痊愈,也需要经历一段修复的过程,如果不经历这一过程,不读取其中的信息然后再发泄掉,这些情绪就会像永不愈合的伤口一样永远存在。
  有些孩子处理愤怒情绪时,会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即父母心中的好孩子。长大后,如果他还用这种方式应对愤怒的话,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因为在虚假自我中,他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无法坦率地表达自我,也无法跟他人有亲密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阻止孩子表达愤怒,还会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当他想哭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会认为自己很差劲,是个坏孩子。
  第二,让孩子管理好情绪,家长应率先实践。
  如果孩子从没见过父母愤怒,那父母实际上是在教育孩子,你也绝不能愤怒。或者家长总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愤怒,或者父母之间存在暴力行为,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发怒十分可怕。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生气时,可以尝试着把怒气发泄出来,让自己觉得舒服。而一旦你能更好地体验愤怒,并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没有消极抵抗或大发雷霆,那么你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体验愤怒情绪的榜样。
  第三,防止孩子建立虚假自我或因愤怒感到羞耻。
  生活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大胆表达情绪的环境。当你能适当地表达愤怒时,孩子就会明白愤怒其实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情绪。愤怒时,查找背后的原因,倾听它所传递的信息,然后学会控制它。
  如果父母让孩子压制愤怒,等孩子长大成人或者不等他长大成人,他被压抑的情绪说不定就会大爆发,造成更大的破坏。与其告诉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发火或者愤怒会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告诉孩子愤怒没有错,谁都会愤怒,愤怒是一种自然、普通的情绪状态,我们要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其他文献
美 国的心理学家总结了一些家长成功的教子经验,认为培养成功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七件事:  第一件事: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想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成功,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做家务。前斯坦福大学新生学院院长朱莉·利思科特·哈伊姆认为:孩子在家里不做家务,那就意味着有人替他做了,这样孩子缺失的可不仅仅是必要的家务活动训练,更失去了学会“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完成”这个道理的机会,还有就是社会责任感——每
儿子是我的冤家  李先生今年41岁,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因与儿子小磊长期关系紧张,无力缓解,找到我问计。小磊今年17岁,上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中上等。受父亲影响,小磊对各种电器格外着迷,物理成绩突出。  李先生回忆,他与儿子关系紧张可以追溯到一年半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当时,中考成绩刚刚公布,小磊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他心仪的市一中,只能就读升学率略逊的中学,还要拿两万元的择校费,所以心情郁闷,整天
案例  大刘的儿子刘伟是一名高一学生。刘伟对大刘说他的数学老师上课爱闲扯,从中国扯到世界,从地上扯到太空,从朴槿惠扯到特朗普,等等。老师还说这是他上课的一大特色,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是这种方法刘伟很不适应。刘伟多次做了统计,发现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闲扯25分钟再上课。一节课只有45分钟,白白浪费了半节课时间。最后20分钟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时间有限,老师只好蜻蜓点水把课上完。可是老师讲得太快,难
紧急求助:  老师家访发现惊人秘密  午休时,我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王老师是一所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案例。  王老师说,她班上刚转来一名新生小强,长得清秀瘦弱,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合群,学习成绩很差。刚来一个多月,经常有任课老师反应小强完不成家庭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总是睡觉或抠东西,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最近几天,小强干脆不来上学了。王老师放心不下,决定去
在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带,这造成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以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能让孩子快乐,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焦健却指出,其实被溺爱的孩子很痛苦。  焦健说:“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一种特点,不想让孩子不高兴,不想让孩子遇到问题,所以溺爱实际上也是剥夺,剥夺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表面上看是爱,实际上是害。”焦健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在集体中遇到问题,导致
迷信,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原始和愚昧,从事迷信活动的也往往是老年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迷信活动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当迷信披上时尚的外衣,您能敏锐地识别吗?对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时尚的迷信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北京初二女生小叶的故事给广大家长朋友敲响了警钟。  一段时间以来,小叶的妈妈发现女儿精神状态萎靡,不敢一个人睡觉,做事提心吊胆,作业错误百出。经不住妈妈的盘问,小叶道出了实情。原来,最近
2014年11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张江杰收到了来自法国政府的专利授权,准予他将“脑电波控制假肢系统”产品投入当地市场销售。不久前,张江杰的这项发明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参展,在近600项来自世界各地的发明中一举夺魁。而批量生产并投入西方市场,预示着他的发明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年仅20岁,张江杰就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他的成功秘籍是什么?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张江杰作为一个“辍学生”,
少女对自己相貌、气质的自信往往是在与同伴的对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标准则是男性视角。一旦在对比中处于劣势,少女的自信心便会受损,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退、做事心不在焉等消极表现。值得强调的是,在对比过程中,少女之间很容易产生敌意,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  不算初恋的初恋  小楣今年17岁,是珠海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因长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在妈妈孙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孙女士大致介绍了小楣
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7年高考,王宜旷发挥欠佳,总分刚过当地二本分数线。王宜旷的妈妈赵女士文化程度不高,四年前辞去保姆的工作,在家一心一意照顾儿子,梦想儿子考上重点大学。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儿子的高考成绩让赵女士如坠深渊,出现了一系列抑郁症状,不得不在丈夫张先生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心理问题。  对于四年来的全职妈妈经历,赵女士的评价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委屈地对我说:“我出身贫寒,没有
母亲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姊妹五人中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只念了五年书便辍学了。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幼受外祖父的熏陶,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乡谚俚语,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她在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句乡谚俚语,虽土得掉渣,却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使我明白了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廉洁、有责任感的人。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当教师的父亲每月几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