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发展的升级版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日,今年新学年如期而至。位于武夷山脚下的资溪县嵩市镇陈斜小学,以“脱胎换骨”般的新形象迎来了14名学生入学。两层的教学小楼房粉刷一新,不锈钢楼梯扶手衬着崭新的防盗门窗。新修的围墙圈起的小块空地,被该校的老师称作“操场”。翻修改造后的学校让学生家长也兴奋不已:“像建了一所新学校,开通了‘班班通’, 还新来了一个年轻老师,条件和县城学校差不多了,我们也放心了。”
  就在上半年,该校还保留着20年前的样式:脱落的墙面里透出猩红的砖头,屋内坑洼的地面、锈迹斑斑的门窗,屋顶砖瓦破旧、墙体霉斑蔓延。出入仅靠一条一米左右的石子路,路旁杂草丛生,春夏常有蛇出没,厕所还是旱厕。因为条件差,村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都把小孩往镇上和县上的学校送,最少时学校只有两名学生。
  作为边远山区府地村委会的一个教学点——陈斜小学,资溪县投入了20多万元做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翻新后的校园成为全县变化最大的校园之一。从2013年10月起,资溪县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先在几所学校试点,今年暑假起26所学校开工建设,全县19个教学点全部纳入其中。举全县之力,资溪县打了一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攻坚战。
  一条破解教育困局的新路
  2014年8月22日,连日阴雨后,山区小县难得的大晴天,在新的资溪县实验小学校园内,灌浆机、搅拌机将本不宽敞的主干道挤了个水泄不通,工人们正赶着硬化路面。“我们的校园正在穿新衣。” 实验小学校长胡桦槟笑着说。学校必须在暑假期间完成主体工程,重点是为学校修建200米的塑胶跑道和塑胶篮球场。时间紧,任务重,胡校长也没法在家里休假。
  像胡校长一样,县教育局的机关干部和开工建设学校的班子成员都没有在家里休假,而是抢时间,赶工期。今年暑假,资溪县掀起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高潮。
  资溪县位于武夷山西麓,森林覆盖率高达87.2%,国家在该县拟建华南虎放养基地。这个总共才12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3.6万人外出做面包,是闻名全国的“面包之乡”。在城镇化浪潮中,资溪县城镇的学校出现了“大班额”等新情况,而农村学校办学则有日趋“萎缩”的苗头,教育发展陷入了困局。
  2013年10月,新上任不到两个月的资溪县教育局局长何昀在完成了对全县含教学点在内所有的中小学广泛调研后,敏锐地洞察到全县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伤”,并提出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水平优质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化工程、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
  为此,近年来,资溪县把学校标准化建设视为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列为全县“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决定举全县之力打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资溪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国土、城建、人社、公安、卫生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乡(镇)长为成员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教育、财政、发改、国土、城建等部门临时选派了专人负责协调管理此项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快办”的工作原则,凡涉及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学校用地、工程招投标、设备采购、资金划拨及经营服务性收费等均一路绿灯。何昀局长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县级财政将2013年和2014年首批26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必需的资金列入预算。严格执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规定,城市建设维护税按10%~15%划拨,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10%的比例足额计提教育资金,并全部用于中小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周划介绍说,为集约使用资金,资溪县充分利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打捆使用,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改造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城区教育资源相结合,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学前教育提升工程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
  信息化建设是资溪县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资溪县投入了100多万元对全县的78所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初小以上学校统一装备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所有学校均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装备率和开课率均达100%。
  “现在我们正在与电信公司洽谈如何让宽带进村小、进教学点。”何昀局长说。信息化建设,农村学校是关键,利用网上的优质资源,即使是身在深山,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即使是在只有14个学生、3位教师的陈斜小学,也要把网线拉进学校,配置专门的厨房电冰箱、电磁炉等日常用品,这是资溪县标准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具有资溪特色的“人文关怀”。
  “缺什么补什么”
  高阜镇的石陂小学背靠大山,山上竹篁时时传来阵阵沙沙声。110个学生、6个教师,一栋500平方米的教学楼、6个教室、1个办公室,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学校用房极度紧张。周建武是学校的一名老师,在他的办公室,6个黑色的办公桌拼成一个更宽阔的台面,备课、开会、午休都在这个桌上。学生则是 “六一儿童节都没有地方搞活动”。周建武指着教学楼外空荡荡的操场说,在那儿除了升旗台别无他物。
  这个暑假,资溪县投入了114万元的 项目资金在教学楼旁新建了一座两层楼的教辅楼。科普室、图书室、仪器室、电脑室、少先队队室、音体美器材室一应俱全,除此之外还增设了厨房、3个办公室和6个教师休息室。
  在科普室,亮堂的地板,两排新添的桌凳上摆放着各色模型,飞机、电灯、轮船,雪白的墙面上挂着一幅标语:“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试验中得来。”隔壁的图书室,新上架的各色书籍还散发着油墨的气息;音体美器材室更是堆满了各色器材。“配置得这样齐全,和城里的学校也不相上下吧。”石陂小学的教师将自豪挂在脸上。   相比之下,县城学校自有其做法。2012年资溪一中搬迁到新校区后,资溪县决定:原校园面积只有15亩的资溪县实验小学整体搬迁到这里。实验小学的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半。而实验小学原来的校园则变成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城的学校正在进行资源的优化。“原来我们的操场还是泥沙的,学生一跑操,学校就成了‘雾霾’天。加上小学生生性好动,回到家里总是一身泥、满身灰,引得家长不停地抱怨。”胡桦槟校长回忆说。学校在6月底完成了招投标,“最初预算150万元,招标是128万元,正好暑期动工。”由于学校的主干道早已破损不堪,这次一起进行了翻新。待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吸引众人的目光。
  以薄弱学校改造为切入口,资溪县中小学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夏天。一场场摸底调查在悄然进行,一个个招标方案争先出炉,一处处基建工程次第开工,一座座教学楼、教辅楼相继落成,全县掀起了学校改扩建的新浪潮。
  高阜镇,大量村民外出做面包,但当地人们很重视教育,村小港田小学在2007年建校时,用地就是村民无偿提供的。学校现有148个学生,7名教师。采访当天,学校恰有教师到抚州进行音乐课培训,早已年过50的校长和其他村小教师一样,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对音乐、体育、美术等并不很了解,但碰上课程安排得紧也会给学生上课。在学校的音乐教室,今年还装上了投影仪等设备,新簇簇的。“有时候,我也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教学视频,用投影仪来给学生们上英语课了。”朴实的校长笑着说。
  “我们给农村老师配了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让他们利用电脑下载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以此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何昀局长说。
  2013年资溪县的财政收入为5亿元,是十足的财政小县。而近三年来,全县本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1432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达1.34亿元,仅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费用就达6500多万元。
  “勤俭办学,满足基本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何局长说这是资溪县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育幸福指数大提升
  距离县城4公里的鹤城镇排上小学,教学楼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几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教学楼前,去年新装了两排健身器材。作为一所乡村学校,近年来城镇化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闲置出了几个教室。正好当地的学前教育近乎空白,于是排上小学成为资溪县将农村闲置教室改为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试点学校。“当然,是经过认真的调研才确定改造的。”周划书记笑着解释道。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学前教育提升工程相结合,在条件较好的村级小学推行“一校两部”“3+3”模式,即三年小学教育加三年学前教育,如此让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现象在资溪县并不少见。
  “因为村里没有幼儿园,我外甥女3岁就送到县城上幼儿园了,每天只能校车接送。私立幼儿园一个学期花2000多块钱。”住在学校附近的村民付小红一脸兴奋地说,“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幼儿园,学费才五六百。”预计第一次招生,幼儿园将迎来4~5周岁的幼儿40多名。学校计划开两个班。于是便利用这个夏天,把42平方米的闲置教室扩建成2个活动室、1个休息室和一个厨房的“新校区”。
  学校标准化建设,关注的都是方便学生及家长。“我们还应该对教师多一份关心,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的学校来说更应该这样。”何昀局长说。在推进标准化建设之初,他到农村学校去调研,吃饭时只看到电饭煲,没有炒菜的设备;午休时只看到老师们坐在办公室,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下,看不到休息室。于是这位局长便想到要让山村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还应该对边远山区的教师多一点关怀,要让他们更安心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资溪县不仅规划并着手建设了120套教师周转宿舍,基本满足了乡村教师的住房需求,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还把给每个乡村学校配备电磁炉与小冰箱的厨房作为重要内容。
  “从这个秋季开学起,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在石陂小学,校长这样说。之前学校不仅用房紧张,教师们的生活也不方便。由于教师大部分都住县城,中午带来的饭菜只能拿到附近村民家里热一下,天冷饭菜凉得快,天热所有老师挤在一个办公室也不好过。“这次局里不仅给我们建了休息室,买了床铺,还建了食堂,煤气灶、高压锅和碗筷一应俱全,我们6个老师以后中午可以合伙买菜轮流做饭,方便多了。”
  以后不管天冷天热,教师们的心里都是温暖的。提升教师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是贯穿资溪县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的一条红线。“就拿陈斜小学来说,投入20多万元,有时候学生才8个,如果按学生比例算,在每个学生头上花了2万多。刚开始想想也会觉得可惜。”何昀局长坦言。如果这些钱投入到县城,可让更多学生受益,规模效益也就出来了。“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就是一所学校。是学校就要按标准配齐设备,这才是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中旬,应澳门特别行政区街坊总会邀请,井冈山市师生代表交流团一行15人走进心仪已久的莲岛。  除却阅不尽的人间繁华,还有常相忆的同胞盛情。也许是职业的敏感,澳门三天的走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在那里生根,发芽,结果,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泽被全岛。  看学校、进社区、逛景点……所到之处,一股崇尚学习的清风扑面而来;学什么、何时学、为谁学、如何学,都在这里找到了完美的答案。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甘 甜)10月25日,由江西教育厅主办,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培训班开幕式暨试点学校授牌仪式在弋阳县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慧文出席并讲话,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主持开班仪式,来自南昌、九江、景德镇、抚州、鹰潭、上饶六市的省家校合作试点学校的项目合作人、教师400余人参加了此次开班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杨慧文首先高度肯定了此次培训会的意义,
期刊
2013年《江西教育》优秀稿件获奖名单
期刊
他三十八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坚守偏远山区的教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一心只为学生,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学生,任劳任怨。他身患重病,不忘学生,用心血谱就一曲美丽动人的乐章。  用爱心铺就入学路  1977年,师范毕业后,周大和来到飞剑潭乡石笏小学(后与模汤小学合并为周源小学)。石笏小学位于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水库上游,四面群山高耸,怪石林立,环境十分恶劣。因为是山区,临近的村子都很分散,绝大多数学生都
期刊
在贵溪市南部山区深处的文坊镇,有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家”的主人李加汉是一名年近花甲的乡村教师。近40年来,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累计收留百余名留守儿童寄宿家中,悉心照顾,视同己出。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乡村教师;在孩子眼中,他则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代理爸爸”。他用自己单薄的肩膀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  文坊镇是贵溪市最大的山区集镇,也是贵溪四大古镇之一。文坊镇东际
期刊
在学生眼中,她是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依靠、心灵的引路人;在同事眼里,她是令人敬佩的教学能手,更是青年教师的“老前辈”。19年来,她一直奋战在农村中学教学第一线,带领学校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成绩。在身边人看来,她就是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教师。  留守儿童心中的“妈妈”  1995年刚从萍乡师范学校毕业,邱志宏就来到了山区中学教书。从鸭路中学、沿塘中学到东桥镇中,在这些山区学校里,她度过了自己最
期刊
(记者 徐光明)9月15日,江西省教育厅举行“江西省核准首批高校章程新闻发布会”。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章程通过江西省教育厅核准。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它综合规范着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和活动,是高等学校的“宪法”。2012年,江西省正式启动了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
期刊
近日,武宁县第三届青少年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县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据悉,本届艺术节从5月25日开幕,到校园艺术节活动广泛开展和全县各项比赛,再到闭幕式,历时4个月,涉及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语言类、书画类、科技制作类等,各项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武宁县已经连续三年举办青少年艺术节,艺术教育成为该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  举办全县青少年艺术节,是武宁县委、县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期刊
2013年教师节,全省“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城南昌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来自金溪县的李木琴老师走向主席台,向与会人员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乡村教育人生。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台上台下的听众,激起了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而此时她的学生正在学校想念着她,他们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亲爱的李老师我们好想您”几个大字。当李木琴从省城返回学校时,眼前出现的场面让她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学生们在黑板上写
期刊
(记者 潘中原)2014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宜丰县校际同盟内60名城乡教师交流、24名初中教师到小学支教、20名中小学校长轮岗等工作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且校长交流面达50%,这是该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宜丰县自2011年秋季在小学阶段开始全面实施“建立教育同盟,加强教师交流,促进均衡发展”改革实践活动以来,目前该项活动已推广至全县初中学校。  宜丰县文教局结合各校的不同特点,将全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