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街区活力营造的三个维度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纽约曼哈顿为样本,从街区形成的历史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将影响城市街区活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城市街区的活力影响因素包含街区的开放度、包容度和适应度三个维度,分别包含相应的细化评价指标,借此可以对街区空间规划和评价进行指引。
  【关键词】开放式街区;活力;开放;包容;适应
  近年来,街区制又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特别是城市规划圈子内,又迎来了一次关于开放式街区利弊的大讨论。开放式街区的好处是什么?对国内街区又有哪些借鉴之处?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开放式街区的经典案例纽约曼哈顿岛进行了考察,发现曼啥顿的开放式街区除却交通层面的意义,更有价值的内容在于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而这种活力和街区空间本身特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1、曼哈顿街区形成的历史与特征
  纽约主要由五大区域构成,本文主要围绕曼哈顿区域展开。1609年,哈森带领荷兰人占领曼啥顿,荷兰人按照阿姆斯特丹的方式来规划曼啥顿岛。因此在岛的尖部规划了运河,整个岛由很多街坊构成,北边界做了城墙,就是现在的华尔街,后面建设了城堡。
  纽约的空间扩张从美国建国后开始发展,最初扩张是在下城地区,慢慢延伸至整个曼哈顿都被网格填满,这只用了十年时间,并且这一路网格局至今无明显变化。此路网每个网格长100多米,宽60米,横向长边为住宅主朝向,这也是今天我们探讨的开放式街区的基本架构。
  2、街区活力营造的三个维度
  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笔者发现在街区形制的表象之下,街区本身的空间特征和城市功能、城市人群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最早商业和工程角度划定街区到今天的城市繁荣活力,街区承载着城市的交通、交流的基本命题之外,本身叉对城市方方面面产生了反作用。这种反向影响可在开放度、包容度和适应度三个维度进行衡量。
  2.1街区的开放度
  顾名思义开放式街区的重要特征就是開放,开放是街道空间具有活力的本源,而这种开放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开放式街道空间的形成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街区的尺度、开放空间的布局模式以及建筑底层空间的利用。
  2.1.1街区的尺度
  街区的尺度意义在于同样面积的小尺度的街区提供了更多的街道周长,即增加了街道空间的长度。以纽约中央公园以东60-65街和国内典型小区尺度作对比,同样面积和相似功能的情况下,曼哈顿提供的街道空间长度是国内街道空间的2-3倍。街区尺度的缩小会相应带来开放度的提升,这是街道和城市活力的基本面。
  2.1.2开放空间布局模式
  开放空间的位置和开放程度对街道空间活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多的向公众开放的街头绿地比街坊内部的小区中心绿地无疑更好的展示城市生活的面貌。以纽约东村为例,同样面积的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分散布局的模式和街道有着更多的接触面积,让开放空间融入了街道的公共生活。
  2.1.3底层空间利用
  建筑的底层空间的功能和街道生活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作为商业、文化功能还是围墙、停车场不光影响街道空间界面,更重要是影响城市活力。对比曼哈顿SOHO区和国内围墙界面小区,大街坊条件下的单一的围墙界面使街道只能作为单一的交通空间,小街区多元化的底层建筑功能使SOHO区真正的成为24小时活力街区。
  2.1.4案例分析-曼哈顿巴特利公园城规划
  巴特利公园城位于纽约下曼哈顿的西侧,该处原为码头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重新规划,经多次规划设计反复易稿,最终确定的规划方案由库铂及埃克斯塔设计事务所(Cooper,Eckstut Associates)完成,因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操作灵活性、易于实施的小街坊和小地块划分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引入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等方面的特点,最终成为实施之选。
  规划将曼哈顿传统的方格网街道和长方形街区形式延伸到巴特利公园城来。方案强调了巴特利公园城应该成为下曼哈顿自身成长出来的一部分。同时将用地分成较小的地块,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和建筑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充分利用哈德逊河的景观条件,设置滨河步行道、港湾以及众多的绿地公园。这些开放空间形成了系统并向公众全天候开放,形成了24小时活力街区的基本保障。规划通过导则确定各地块建筑首层平面的功能布局及各部分出入口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要求建筑物与街道之间设拱廊等过渡空间,而相邻地块的拱廊之间需互相衔接。
  2.2街区的包容度
  开放式街区的活力从根源上讲在于人在街区中的行为活动。不同年龄、身份、族群的人在街道生活中有自己的空间。这由街道背后的城市功能决定,而小街区更加灵活的空间模式无疑对城市功能的复杂性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街区的包容性。小街区的活力的缘由表象上是因为空间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对人群多样性和功能复杂性的包容。
  2.2.1对人口构成的包容
  从整个曼哈顿岛层面看,城市人口构成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格局,不同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的人群交织分布。这保证了城市街区的24小时的开放活力,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的人群活跃在街道空间。另外一方面,纽约号称是“种族的大熔炉”,纽约市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工作者、理想主义者甚至工联分子,他们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及独特的思想带到这个地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得城市文化呈现多样的繁荣。
  2.2.2对城市功能的包容
  开放式街区同时形成了非常多样化的城市功能。一方面是城市服务设施的多样性,代表生活品质的周边设施,诸如重要的开敞空间、商业以及教育医疗设施等,都位于城市区域步行可达或者自行车可达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城市区域发挥功能与活力。另外一方面,纽约市一直在倡导增加居住组群的多样性。如在布鲁克林的某居住街区建设中,政府要求混居比例调整为20:30:50(低收入:中等收入:中位收入),此外在更大区域内计划未来十年几乎所有新建住宅都将成为收入混合住区,并针对越发明显的家庭结构两极化现象调整可负担住房的房型配建比例。   2.3街区的适应度
  城市是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城市的功能不断演替。纽约建城至今的300年中,城市不断在变化和发展,而活力保持至今,期间开放式街区所形成的固定空间骨架起到了支持性作用。开放式街区由于街区尺度小、模块化的特征,使之对城市功能的演替具有惊人的适应性,保障了城市活力的持续性。具体而言,街区的适应性体现在独立街廓的适应性、整体街区的适应性两个方面。
  2.3.1独立街廓的适应性
  由于街廓的尺度较小,城市更新变得更加容易,单一地块的建筑功能变更,不致对周边街区的人群构成、功能、社会网络带来巨大的冲击,城市渐进性的更新维系了城市活力的持久性。
  以世贸中心的重建为案例,911袭击事件后,原世贸中心大楼倒塌。在后续的规划方案中,原建筑的完整街廓和建筑基坑得以保留,形成了兩个巨型水池,周边建成了911纪念馆。如今这里虽然已经不是金融中心,但成为了城市非常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周边街区重建的金融中心依然延续了原有功能,城市的活力却得到了增强。
  2.3.2整体街区的适应性
  对于整体街区而言,城市由于功能的更替,会产生局部地区的衰落,在复兴这些地区的过程中,开放式街区的模式也产生了较好的适应性。以曼哈顿西侧滨水区(高线公园所在地)的改造更新为例,整体街区的复兴并没有大幅的拆倒重建,也并没有合并地块和改变街廓,通过“高线”改造的带动去促进建筑功能的转换,而实现街区的整体更新。
  “高线”原是一条铁路货运专用线,采用高架形式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在1980年“高线”功成身退,一直废弃将近30年。在改造中,这条高架铁路并没有拆除,而是转化为一条空中的公园。这条“高线公园”带动了周边街区的重新开发,周边建筑保留工业建筑、社区特色、已有的艺术画廊。街区和公园的组合使这里成为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区。从2000年到2010年,这里的人口人口增长了60%。
  3、主要结论
  欧美“密路网小街区”和中国“宽马路大街区”的形成各有其历史原因。纽约的街区基本模式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当时主要因为土地划分给小型的私人开发较为便利,因此街廓较小。而中国在建国后形成的大街区模式主要适应当时的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要求,同时也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
  本文并不聚焦于街区大小的优劣,仅从街区模式和城市活力的关系为着眼点,分析开放式街区对城市活力营造的三个方面,即包含了内在原因也包含了外在结果。开放式街区提供的更多的街道面诱发了更复杂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更易更新的小街廓使这种复杂性变得更加持续。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对国内街道空间设计和街区改造能有些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将建筑构件、部品及机电设备装配而成的现代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装配化、一体化装修等特点。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模。文章通过以X市装配式建筑R试点项目为例,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解决方法,对影响质量的不同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为纽带,以校企互动以及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形成了现阶段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其不仅传承了“边看、边干、边学”现场学习以及院校理论知识深入渗透等优势,而且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目标,其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深入合作、实现共赢
期刊
【摘要】与传统施工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和施工便利等特点,使得其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必须按照规定对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和其他外在条件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能够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混凝土搭配比例、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所以在这些年以来,我国的建筑数量以及规模较比以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让人们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若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创建出完善的设计方案,以此来加强电气设计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这样就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可靠性;经济性  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质量不但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问题,如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给水用水量及水压不足问题等,提出了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是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二是重视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三是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四是明确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五是强化工程管理,做好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控制策略  1、引言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要】随着工程招投标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的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监理机构的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日趋复杂,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比较精确的估算、预算和分析控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对策  1、建筑工程造价简介  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它由
期刊
【摘要】集装箱作为现代轻型钢结构建筑的一种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逐渐增加。本文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对集装箱房屋的性能优势、应用优势及施工安装的节能环保效益等进行分析,明确集装箱建筑的发展潜力并且提出其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轻型钢结构;集装箱建筑;绿色建筑  将轻型钢结构的概念融入到房屋建造之上已逐渐成为现代模块化建造的焦点之一,也是现代化建筑革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传统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主要以建筑识图课程为例进行分析,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教学在建筑识图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建筑识图课程;应用;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微课、MOOC、SPOC等相关课堂教学理念的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为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热泵技术逐渐从幕后推向台前。本文主要介绍热泵技术中的一种形式——地源热泵。得到结论: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经济性、适用条件等均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地源热泵形式。  【关键词】能源;热泵;地源热泵  1、热泵的原理及经济性  热泵与水泵具有相
期刊
【摘要】城市的不断发展意味着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为了保障建筑的质量,对于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当然也就比过去更高。筒中筒结构因其自身优良的性能,良好的抗风性与抗震性,而被广泛的应用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本文概述了筒中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随后介绍了筒中筒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最后指出筒中筒结构分析还不够透彻,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筒中筒结构;剪力滞后;简化分析方法  1、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