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能不能和要不要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人能做好,我就能做好吗
  如同文中新兴的核桃市场,新的市场机会似乎总是难以抗拒。1996年,正是三株、太阳神等保健品在国内销售如火如荼,在这两个成功的榜样面前,海尔一直想打造一个保健品王国,并不惜在生产、科研上投入巨资。海尔药业当时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倾力打造保健品“采力”。2002年被称为“外来资本做酒年”,受金六福和浏阳河酒成功的激励,长安汽车、健力宝、重庆力帆、大红鹰、娃哈哈等相继进入白酒市场。
  很多企业看到其他公司取得了成功,便以为自己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经典的战略管理教科书,也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流行的环境分析工具。企业更多思考的是“别人能赚钱我肯定也能赚钱”,而不是我“别人能赚钱我要凭什么也能赚钱”,很少注意到离自己熟悉的业务越远,任何所谓的“理性”,越可能成为企业的一厢情愿。
  结果,如今在海尔集团5大事业部中,药业几乎成了短板,比起那些的家电事业部上百亿元的收入,海尔药业每年仅一两个亿的收入。2002年的进入白酒市场的公司,目前基本都退出了该业务。
  我们相信,这些企业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时,都进行了“理性”的决策,但不要忘记,超出自我能力范围越远,所谓的“理性”就越会大打折扣。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企业是否能够像成功企业那样掌握了上游或者下游,是否有像成功企业那样有经验丰富的经营团队?同样的市场,对有人的企业是机会,对无人的企业就是陷阱。
  
  我能做好,就一定要去做吗
  培养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抓住眼前的市场机会?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选项。然而培养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许多企业虽然也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当外界出现所谓的“机会”时又经不起短期利益的诱惑。于是我们看到房地产需求趋旺,大批企业纷纷斥巨资进入;建材工业趋热,电解铝又成了企业争相投资的对像。
  企业经营中,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资金、人力资源还是企业家的心智。资源投入到多个领域,势必会影响主业的发展。对短期机会过分把握除了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外,短期利润是否可以获得也令人生疑。在多元化热潮中,许多企业一次次把握外界机会,大把地向外扔钱,最后却发现事与愿违。事实上,不少曾经走在过度多元化迷途的企业集团,开始剥离不相关业务,围绕核心业务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
  感觉到体育用品行业的局限性,李宁曾一度多元化投资到皮具、化妆品等领域。正是这段时间给了安踏、361度等福建晋江体育用品机会,幸好,不久之后李宁就放弃多元化业务专注主业。五粮液集团在进入酒精、生物制药、威士忌、汽车模具、房地产、显示器和柴油发动机等领域后,最近两年开始收缩战线,巩固主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需要向长久发展回归,向内在核心能力回归。向长久发展回归,不是从此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要求企业将视觉由外及内,更多的从组织长期发展考虑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优秀的组织特质上来。向内在核心能力回归,意味着企业建立起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的资源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核心能力的建立,应该成为企业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如果企业缺少需要的技能和资源或者从外部获取存在困难,不管外部的市场机会多么诱人,都需“该舍则舍”。从这个意义上,战略思维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向内的知觉过程,而不是一夜暴富地追逐机会。归根结底,企业必须由狂热浮躁向冷静理性回归,由对外界的过分关注向企业本原回归。企业只有认识到战略管理上的短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关注核心业务为发展,耐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1978~2008,30年,弹指一挥间。  然而,一座座现代化的都市,一个个崭新面貌的国人,记录下了这一段激动人心的改革史。  30年,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经济改革,正向纵深化挺进,产业的阶梯化转移也正如火如荼。  如果说,此前,招商引资是各级政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引导下,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及管理形式都存在转换和升级的需要。  杨建国,美国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中国首席代
期刊
千巧万巧才凑出那么一个成功的企业,亡的办法可就多了,随时可亡,随地可亡,无所不亡。    CEO们的并购“癖好”  汉姆布里克(Don Hambrick)和富克托尼(Greg Fukotoni)指出,从1960年起,《财富》500强公司中超过19%的CEO任期不到3年。在这么短的任期内,如何获取尽量多的报酬往往是这些管理者首先考虑的事情。考虑到绝大多数企业都将管理者的报酬与股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
期刊
一个人活着,或多或少免不了犯错,有些是小错无伤大雅,而有些错误严重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杨建是一个中年的企业家,虽然是党员,但对政治的兴趣远远低于企业管理。身为集团公司副总,管理着几千号人的上市公司,而且一直管理得道,深得集团领导和员工的称赞。然而,一生光明磊落的杨建,在48岁那年,还是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而且这个错误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信息时代的珍贵
期刊
从霍桑实验起,心理学就不断介入渗透到管理学研究中,领导理论自然也在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范围内。最早运用心理学原理系统探究领导问题的,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才华并最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心理学家卢因。美国心理学界把他列入20世纪世界心理学家前十名,与弗洛伊德、斯金纳等人并列。    卢因的学术生涯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又译为勒温,1890-1947),是德籍犹太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
期刊
管理方格理论来源于领导方式双因素理论。194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研究所的斯托格第尔(Ralph M.Stogdill)和沙特尔(Carroll L.Shartle)两人主持了这一研究。他们把领导行为归纳为“关心人员”(体谅)和“关心工作”(结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高与低两个区域,并由此设计出了著名的“领导行为”四分图(即高体谅高结构、高体谅低结构,低体谅高结构、低体谅低结构四个象限)。在
期刊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这一个企业的矛盾,而是企业的共性所在:不论是面临利润滑坡的被迫转型,还是在行业发展的鼎盛期谋求更大的发展,跨领域跨行业扩张的冲动始终伴随着企业的一生。   可以理解,企业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润。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固守本业,但是新业务却始终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诱惑力,这种冲动一方面源自继续强化主业的防守策略,比如沿着产业链的纵向扩张;更多来自于新业务利润的诱惑以及股东或利益
期刊
商业世界总是有着很多机会,这让层出不穷的新公司和弱小者能够崭露头角,甚至极大改变现有竞争格局。但是也正因为机会太多,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否则它将无法拒绝业务的蔓延。所谓多元化,实质就是未能抗拒住机会的诱惑。多元化甚至不能被称为“战略”,因为真正的战略只有一个方向,多元化却想同时拥有多个方向,这些方向之间的分歧性越大,多元化失败的概率就越大。  为什么会有多元化“战略”呢?表面上很
期刊
不久前,各种版本的外企铁公鸡排行榜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流传开来,不仅排行,而且还号召抵制上榜企业的产品。上榜企业忙不迭声明自己不算铁公鸡,国家商务部部长更是正式出面澄清。这是抗震救灾期间,继王石言论之外的另一个热门话题,这显示出中国发自草根的一股强大舆论力量。网友们说的对不对呢?  我们不赞成构成舆论的各种排行榜,包括数额很大的捐款红榜,也包括类似铁公鸡这样的黑榜。捐款应该是自愿的,种种排行榜都构
期刊
享誉管理学界的大师,不但有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而且有来自企业经营一线的高管。从商海中摸爬滚打拼搏出来的人,一旦形成自己的理论,往往是具有真知灼见的经典。斯隆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实践的管理大师。他不是组织理论学者,但他设计的“事业部制”却成为管理学界的组织典范;他没有专门研究战略,但由他制定的通用汽车公司竞争战略可以与迈克尔·波特的精心设计媲美;他没有在决策方面发表任何文章,但他的决策方式无疑比抽
期刊
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斯隆没有专著,没有论文,只有经营实践。但是他对管理学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有不少人曾经说过,斯隆的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就是一本上乘的管理学教科书。如果仅仅从理论贡献上看,斯隆还比不上他的部下穆尼(James D. Mooney)。穆尼是通用汽车进出口公司的经理,他凭借一本《工业,前进!》(再版时改名《组织原理》),就在法约尔之后占据了管理过程学派传人的重要地位。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