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崔岷植,韩国知名男演员。1962年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东国大学。1999年主演《生死谍变》成为韩国一线演员,2003年凭借《老男孩》收获韩国多个电影大奖,是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韩国男演员之一。
在韩国有两种男人一看就知道是演员,一种是帅得一塌糊涂,五官挑不出一点毛病,比如玄彬;另一种则是长相普通、头发凌乱,但是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人”,比如崔岷植。前者演的永远都是贵公子,而后者则通常都是性格极端的杀人魔。从《生死谍变》到《超体》,崔岷植在电影里有一半的时间都需要“杀人”,在《看见恶魔》中他甚至一直在杀人。当被问到为什么总要演“大反派”的时候,崔岷植无奈地笑道:“因为生活所迫啊。”
不过这次他倒是演了个大英雄。在12月12日于中国上映的韩国主旋律电影《鸣梁海战》中,崔岷植饰演了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名将李舜臣,上演了一出以少敌多大胜日军的传奇海战。这部电影今年在韩国创造了1760万观影人次和13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票房收入的成绩。凭借这部带有鲜明民族情怀的电影,崔岷植在韩国最新公布的演员影响力排名中,以41.3%的支持率一骑绝尘,第二名宋康昊为22.2%。崔岷植现在俨然是韩国人心中“演技派”的第一代表。
怎么才能成“演技派”第一?崔岷植回答:“我只是把身体借给了角色而已。”
演个伟大的平凡人
选择出演《鸣梁海战》,崔岷植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尽管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我们并不是要做一个纪录片。如何在不破坏李舜臣形象的同时表现出与其他虚构人物不同的特质,这是最让我有压力的。”
李舜臣是16世纪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的名将,为抵抗日本入侵立下汗马功劳。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指挥的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为更好地了解这位民族英雄,崔岷植花了一年的时间研读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读完后他发现,这个伟大的人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喜怒哀乐。因此,他决定要用最朴实和本真的情绪来塑造这个历史人物。“我看待这个人物是从真实的一面切入的,走进这个人物的真实内心,比如他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我想从根本上知道这些事情。如果我故意美化他,或者想当然地表现这个人物,那拍这片子就没什么意思了。”崔岷植说,“我只是想演一个平凡人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除了人物理解上的难度,这样一部战争大片对于年过半百的崔岷植来说,还存在着体力上的考验。拍摄期间,崔岷植每天要身穿50斤重的铠甲,几度昏厥在片场。“在出征前有一场李舜臣将军给将士们演说的戏,那时候我整个人连站都快站不起来了,但我看到那些背对摄像机的同仁仍然泪流不止,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受到很大鼓舞,硬是坚持下来了。”
《鸣梁海战》在中国的上映时间正是贺岁档扎堆的时候,上座率不算低。了解这段历史的国内观众看片时少不了有默默嘀咕的:史实中,李舜臣只是微创了日本水军的前锋部队,真正重创日本水军的,是明朝精锐水师。不过,我们放弃看那些贺岁片里的花美男,选择这样一部韩国主旋律,不就是为了看“崔大叔”吗?曾有影评人评价崔岷植:“连眼角的皱纹都在表演。”他演的李舜臣,果真是粗看面部几乎没有表情,细看下来,每个皱纹都有戏。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崔岷植很真诚地说:“这部电影不是以娱乐性为主导的,而是希望能够传达一些真挚的想法。”他把《鸣梁海战》比作真挚的无言歌,希望观众能体悟到电影表达的沉重感。
艳惊四座的“老男孩”
崔岷植曾说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僧人曾经跟我说过,我的八字是应该已经死掉的人了”。崔岷植回忆,小学四年级时,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结核,医生束手无策,只说了句“等死吧”。笃信佛教的母亲带着瘦骨如柴的崔岷植住进山上的庙里,每天半夜3点就带着他起来磕头烧香。“我当时很郁闷,妈妈怎么对我这样,当时就想,不管了,还是让我死吧。”在山上,崔岷植每天早起拜佛,然后散步看日出,晚上读着经书睡下,整整一个月像苦行僧一样生活,结果没想到病居然好了。
到了上中学,崔岷植不喜欢被学校的规矩束缚,最大的爱好就是逃课去看电影和话剧。原本只是打发时光的他逐渐被银幕和舞台所吸引,“舞台上的灯光、音乐,还有演员的演技,对我简直是一种震撼教育”。于是1981年,19岁的崔岷植加入了当地的一个话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在话剧界蛰伏了近10年之后, 崔岷植终于开始了他在电影路道上真正的腾飞。
1997年上映的电影《黑帮3号再上位》被著名评论家皮尔斯·康兰称为是崔岷植“破茧成蝶”的作品,演员阵容中还有韩石圭和宋康昊。尽管并非第一男主角,但崔岷植在电影中饰演的冷峻监察充满爆发力,让韩国影坛惊讶于这个小演员的大将之风,而他在这部戏中和其他两位男演员的默契合作,更是让导演姜帝圭欣赏不已。1999年,姜帝圭邀请这组“铁三角”再次合作,出演电影《生死谍变》。这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开启了韩国商业片的黄金时代,电影中崔岷植饰演的朝鲜间谍和韩石圭饰演的韩国特工斗智斗勇。姜帝奎曾说:“你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崔岷植或韩石圭的《生死谍变》。好演员是好电影的灵魂。”
真正让崔岷植走上“神坛”的,是2003年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老男孩》 ,崔岷植饰演被囚禁15年后出狱复仇的落魄大叔吴大秀。电影改编自漫画,所以,没有饱满的演技就很难撑起整个剧情,为了让所有的不合理情绪看起来顺理成章,崔岷植一直把自己设定在最极端的情绪中。片中最令人心悸的一幕便是崔岷植在日本料理店生吞章鱼的画面,而这正是他主动向导演要求的,他解释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刻画吴大秀刚出狱时的精神状态,我认为他在被囚禁15年之后是非常压抑的,他满腔的愤怒只有将章鱼生吞活剥才能得到发泄。”《老男孩》是一部带有“李尔王”式悲情色彩的电影,片中许多情节都需要演员耗尽全力去表现,每天处在这种高压之中,崔岷植的心理防线变得非常脆弱。在拍完长廊中单挑“十八罗汉”的镜头时,他独自趴在地上嚎啕痛哭。崔岷植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经说:“当你成为一个角色时,你就必须要耗尽所有的力气。然而更让我疲惫的是,我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表达出导演需要的东西。”
《老男孩》最终大放异彩,获得了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凭借这部电影,崔岷植拿下了当年韩国几乎所有的最佳男主角,韩国媒体开始用“神”来形容他的演技。
低片酬出演
2005年在完成《亲切的金子》的拍摄后,崔岷植选择暂时告别影视圈,一方面是多年的超负荷工作让他身体透支,另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需要再沉淀。休息期间,崔岷植偶尔会回到自己热爱的舞台充充电,“每个人都有自己出生的故乡,对我来说,演话剧的经历,就像我演艺生涯的故乡一样。舞台剧和电影电视不一样的是,它能和观众零距离交流、接触,而在电影中很难得到同等的演技提升。”
在韩国,有一批总能在镜头前散发强大气场的男演员,如崔岷植、宋康昊、金允石、柳承龙,等等,他们都曾是话剧演员,每个人都有着长年的话剧经验和台词功底,走上银幕后也没有一炮而红,而是在一部部电影中寻找着表现力和内在能量的平衡。宋康昊最著名的话是“不做明星,只做演员”。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表演的敬畏,即便如今已经是“殿堂级演员”的崔岷植,在面对镜头时仍然诚惶诚恐:“表演对我来说并不是兴趣,而是职业,是一种文化性的服务,当我们正视它的瞬间,是可畏的,不容许半点的失误,绝不能随心所欲。”
除了对自身表演的要求,崔岷植对整个电影行业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2006年,韩国政府决定将当时电影配额制规定的,至少上映本土电影的天数从每年的146天削减为73天。这个决定大大削弱了韩国电影的本土优势,让好莱坞电影得以大行其道。韩国电影人愤慨不已,众多明星都参与到静坐抗议的活动中。崔岷植更是在20多个地方巡回演讲,甚至返还了政府颁发的勋章。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崔岷植独自手举黄色抗议横幅,站在一堆话筒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不单是为了韩国电影,也是为了全世界电影的多样性在抗议!”
这次参演《鸣梁海战》,崔岷植的片酬非常低。众所周知,在中国一部电影常常有一半以上的成本花在演员片酬上,而这个比例在韩国仅仅为20%。2008年,韩国大批一线演员主动自降片酬,号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制作中,其中就有崔岷植。
在韩国有两种男人一看就知道是演员,一种是帅得一塌糊涂,五官挑不出一点毛病,比如玄彬;另一种则是长相普通、头发凌乱,但是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人”,比如崔岷植。前者演的永远都是贵公子,而后者则通常都是性格极端的杀人魔。从《生死谍变》到《超体》,崔岷植在电影里有一半的时间都需要“杀人”,在《看见恶魔》中他甚至一直在杀人。当被问到为什么总要演“大反派”的时候,崔岷植无奈地笑道:“因为生活所迫啊。”
不过这次他倒是演了个大英雄。在12月12日于中国上映的韩国主旋律电影《鸣梁海战》中,崔岷植饰演了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名将李舜臣,上演了一出以少敌多大胜日军的传奇海战。这部电影今年在韩国创造了1760万观影人次和13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票房收入的成绩。凭借这部带有鲜明民族情怀的电影,崔岷植在韩国最新公布的演员影响力排名中,以41.3%的支持率一骑绝尘,第二名宋康昊为22.2%。崔岷植现在俨然是韩国人心中“演技派”的第一代表。
怎么才能成“演技派”第一?崔岷植回答:“我只是把身体借给了角色而已。”
演个伟大的平凡人
选择出演《鸣梁海战》,崔岷植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尽管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我们并不是要做一个纪录片。如何在不破坏李舜臣形象的同时表现出与其他虚构人物不同的特质,这是最让我有压力的。”
李舜臣是16世纪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的名将,为抵抗日本入侵立下汗马功劳。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指挥的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为更好地了解这位民族英雄,崔岷植花了一年的时间研读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读完后他发现,这个伟大的人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喜怒哀乐。因此,他决定要用最朴实和本真的情绪来塑造这个历史人物。“我看待这个人物是从真实的一面切入的,走进这个人物的真实内心,比如他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我想从根本上知道这些事情。如果我故意美化他,或者想当然地表现这个人物,那拍这片子就没什么意思了。”崔岷植说,“我只是想演一个平凡人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除了人物理解上的难度,这样一部战争大片对于年过半百的崔岷植来说,还存在着体力上的考验。拍摄期间,崔岷植每天要身穿50斤重的铠甲,几度昏厥在片场。“在出征前有一场李舜臣将军给将士们演说的戏,那时候我整个人连站都快站不起来了,但我看到那些背对摄像机的同仁仍然泪流不止,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受到很大鼓舞,硬是坚持下来了。”
《鸣梁海战》在中国的上映时间正是贺岁档扎堆的时候,上座率不算低。了解这段历史的国内观众看片时少不了有默默嘀咕的:史实中,李舜臣只是微创了日本水军的前锋部队,真正重创日本水军的,是明朝精锐水师。不过,我们放弃看那些贺岁片里的花美男,选择这样一部韩国主旋律,不就是为了看“崔大叔”吗?曾有影评人评价崔岷植:“连眼角的皱纹都在表演。”他演的李舜臣,果真是粗看面部几乎没有表情,细看下来,每个皱纹都有戏。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崔岷植很真诚地说:“这部电影不是以娱乐性为主导的,而是希望能够传达一些真挚的想法。”他把《鸣梁海战》比作真挚的无言歌,希望观众能体悟到电影表达的沉重感。
艳惊四座的“老男孩”
崔岷植曾说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僧人曾经跟我说过,我的八字是应该已经死掉的人了”。崔岷植回忆,小学四年级时,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结核,医生束手无策,只说了句“等死吧”。笃信佛教的母亲带着瘦骨如柴的崔岷植住进山上的庙里,每天半夜3点就带着他起来磕头烧香。“我当时很郁闷,妈妈怎么对我这样,当时就想,不管了,还是让我死吧。”在山上,崔岷植每天早起拜佛,然后散步看日出,晚上读着经书睡下,整整一个月像苦行僧一样生活,结果没想到病居然好了。
到了上中学,崔岷植不喜欢被学校的规矩束缚,最大的爱好就是逃课去看电影和话剧。原本只是打发时光的他逐渐被银幕和舞台所吸引,“舞台上的灯光、音乐,还有演员的演技,对我简直是一种震撼教育”。于是1981年,19岁的崔岷植加入了当地的一个话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在话剧界蛰伏了近10年之后, 崔岷植终于开始了他在电影路道上真正的腾飞。
1997年上映的电影《黑帮3号再上位》被著名评论家皮尔斯·康兰称为是崔岷植“破茧成蝶”的作品,演员阵容中还有韩石圭和宋康昊。尽管并非第一男主角,但崔岷植在电影中饰演的冷峻监察充满爆发力,让韩国影坛惊讶于这个小演员的大将之风,而他在这部戏中和其他两位男演员的默契合作,更是让导演姜帝圭欣赏不已。1999年,姜帝圭邀请这组“铁三角”再次合作,出演电影《生死谍变》。这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开启了韩国商业片的黄金时代,电影中崔岷植饰演的朝鲜间谍和韩石圭饰演的韩国特工斗智斗勇。姜帝奎曾说:“你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崔岷植或韩石圭的《生死谍变》。好演员是好电影的灵魂。”
真正让崔岷植走上“神坛”的,是2003年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老男孩》 ,崔岷植饰演被囚禁15年后出狱复仇的落魄大叔吴大秀。电影改编自漫画,所以,没有饱满的演技就很难撑起整个剧情,为了让所有的不合理情绪看起来顺理成章,崔岷植一直把自己设定在最极端的情绪中。片中最令人心悸的一幕便是崔岷植在日本料理店生吞章鱼的画面,而这正是他主动向导演要求的,他解释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刻画吴大秀刚出狱时的精神状态,我认为他在被囚禁15年之后是非常压抑的,他满腔的愤怒只有将章鱼生吞活剥才能得到发泄。”《老男孩》是一部带有“李尔王”式悲情色彩的电影,片中许多情节都需要演员耗尽全力去表现,每天处在这种高压之中,崔岷植的心理防线变得非常脆弱。在拍完长廊中单挑“十八罗汉”的镜头时,他独自趴在地上嚎啕痛哭。崔岷植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经说:“当你成为一个角色时,你就必须要耗尽所有的力气。然而更让我疲惫的是,我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表达出导演需要的东西。”
《老男孩》最终大放异彩,获得了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凭借这部电影,崔岷植拿下了当年韩国几乎所有的最佳男主角,韩国媒体开始用“神”来形容他的演技。
低片酬出演
2005年在完成《亲切的金子》的拍摄后,崔岷植选择暂时告别影视圈,一方面是多年的超负荷工作让他身体透支,另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需要再沉淀。休息期间,崔岷植偶尔会回到自己热爱的舞台充充电,“每个人都有自己出生的故乡,对我来说,演话剧的经历,就像我演艺生涯的故乡一样。舞台剧和电影电视不一样的是,它能和观众零距离交流、接触,而在电影中很难得到同等的演技提升。”
在韩国,有一批总能在镜头前散发强大气场的男演员,如崔岷植、宋康昊、金允石、柳承龙,等等,他们都曾是话剧演员,每个人都有着长年的话剧经验和台词功底,走上银幕后也没有一炮而红,而是在一部部电影中寻找着表现力和内在能量的平衡。宋康昊最著名的话是“不做明星,只做演员”。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表演的敬畏,即便如今已经是“殿堂级演员”的崔岷植,在面对镜头时仍然诚惶诚恐:“表演对我来说并不是兴趣,而是职业,是一种文化性的服务,当我们正视它的瞬间,是可畏的,不容许半点的失误,绝不能随心所欲。”
除了对自身表演的要求,崔岷植对整个电影行业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2006年,韩国政府决定将当时电影配额制规定的,至少上映本土电影的天数从每年的146天削减为73天。这个决定大大削弱了韩国电影的本土优势,让好莱坞电影得以大行其道。韩国电影人愤慨不已,众多明星都参与到静坐抗议的活动中。崔岷植更是在20多个地方巡回演讲,甚至返还了政府颁发的勋章。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崔岷植独自手举黄色抗议横幅,站在一堆话筒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不单是为了韩国电影,也是为了全世界电影的多样性在抗议!”
这次参演《鸣梁海战》,崔岷植的片酬非常低。众所周知,在中国一部电影常常有一半以上的成本花在演员片酬上,而这个比例在韩国仅仅为20%。2008年,韩国大批一线演员主动自降片酬,号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制作中,其中就有崔岷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