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特色及创作启示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大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中国甚至是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张大千在晚年创作的“泼墨山水画”更是具有非凡的艺术意义。
  关键词:张大千;泼墨泼彩;特征;创作启示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浓淡相宜,简繁交错,其风光藏匿于掩映之际,每次欣赏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愈览愈新。泼墨山水画中的色彩和墨迹交织一起,形成独特的造型,景色合成与收敛之间,逼真传神,另观赏者似乎到达了氤氲绝尘的理想境界。石涛先生这样说:作辟混沌受,传诸至今,自称一家,是皆知得之也,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1】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又显示出唐朝画风的华丽浪漫、宋人的严谨重礼和元人的自由奔放,让他的画风既具有明艳绚丽,轻巧妍丽的风格,也有气势磅礴,刚健放逸的一面,作品的格调能灵活转变。谢稚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开创了中国画以来前所未有的格局,是令人惊觉的艺术创造。”【2】
  一、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1.墨色交融、酣畅淋漓
  泼墨山水画属于写意创作,注重一气呵成,和“南宗”的多层次积叠有很大区别。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泼墨山水画更看重墨和色的合成方面。我们欣赏张大千的《滟滪云帆图》时可以感受到在山顶石的受光处,使用墨线进行勾勒,同时再点缀有小小的亮色,让整个画面更加协调,也渲染了整幅图的气氛,气势磅礴,高低急缓,色彩丰盈保暖,充满意趣。
  2.没骨为主、先破后立
  张大千先生的“没骨”画法是不使用线条或者彩绘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刻画,作品构图精巧神奇,墨彩独具一格。他创作时,会利用调好的墨先泼出一个大致的形状,将画的基调敲定,然后带着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让整个画面丰满起来,再根据该幅作品的主题进行一定的调整,修正或者增补,让画面体现出其远近、主次、动静关系,体现出其意境。同样以《滟滪云帆图》为例,我们在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丰满色彩的石峰。它在云层的遮蔽之下,远处的帆影若隐若现,让整幅画陡增生命力,充满生机。这幅作品采用了没骨画法,突破了传统以线条或者彩绘勾勒的表现方式,张扬了浓重的墨彩。
  3.抽象具象、合情合理
  张大千对传统的山水画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这是促使张大千晚年泼墨山水画取得巨大突破的基础,在传统的山水画中融入新的元素,并发展为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3】有人认为张大千是完全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是张大千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自己并非是凑了现代抽象艺术的热潮,他只是将在唐朝就已经发展的泼墨艺术传承下去,同时融入自己的想法,使用画笔简单勾勒和造型,以达到无象之象,但是张大千也会接入国画的特点,使用工笔刻画,使具象抽象能够雅俗共赏。
  4.水迹墨迹、随心随性
  泼墨山水画是需要在熟宣或者绢上来完成,这种材质不会渗水,绘画虽然是墨作为主体,但是水确实是重要的媒介,水是墨最终成型的载体。纵观大师的画,水是在画面上流淌或者动荡,根据其流向,让墨色,色彩和水交织在一起,再根据画的主题再添加一些画艺,让墨色碰撞色彩时像偶然又似必然,让水、墨、彩完全渗透,并在独特的状态下表现出其各自的作用。【4】
  5.色彩饱满、新奇独特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讲究墨色深度的运用,俗话说“墨分五色”,一幅成功的作品,全凭墨色的巧妙运用,墨色的深淡,轻重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山水画中,墨色的地位是无法被撼动的,而色彩则是衬托的作用,在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中,线条的起伏上稍有淡化,并且线条也并不是突出明显,他大胆的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运用观念带到中国传统的国画中去,将色彩和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墨中有色,色中带墨,画面磅礴大气,不拘一格。【5】
  二、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的创作启示
  张大千创作的泼墨山水画,受到了敦煌壁画很大的启发,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举家搬迁到荒无人烟的莫高窟,专心学习敦煌壁画,他在莫高窟专心研究三年多,为后期研究敦煌壁画的学者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在1994年,张大千将临摹的敦煌壁画在成都和重庆举办画展,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并引发敦煌考察的热潮,这次研究对张大千后期的作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他从模仿古人的画作,走向具有民间艺术的贵族隋唐绘画。之后张大千的画风更加趋于刚毅、饱满,作品的颜色也更加厚重和华丽,充满富贵的气质。张大千对于传统艺术是十分重视的,这是他晚年创作泼墨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他不仅仅禁锢于传统绘画技法,更主张创新和突破。他尊重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观念,在他的作品中会体现出中国绘画的传统风格,但是他并非固守不变,他认为绘画是吸取一切精华,在接触西方绘画之后,他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绘画观念,而是取其适合其个人艺术的风格。
  1.开创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对于传统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不再局限于古代的色彩观念,而是挣脱了传统城市化的单纯色彩的展现,将墨色和色彩交融在一起,让色彩如同墨、水一样收放自如,色彩交叠,具象抽象,相虚相实。再绘画的技法上更是别具一格,即将传统的技法在画面上纵情施展,又理性的纳入了西方崭新的元素,让作品具有浓烈的个人情感,更符合现代审美艺术的需要。虽然张大千晚年的泼墨山水画和他自身眼疾的生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绘画表现方式有所改变,并加以创新,再泼墨的同时运用泼彩,墨彩相互交织融合,这也是相对于传统的色彩和技法上极大的突破。
  2.独创的新风格极大张扬了色彩魅力
  张大千泼墨山水画所运用的色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色彩观念,而是将色彩运用的如墨一样既能相融,又可交叠,变幻无穷。虽然张大千一再强调,泼墨技法源于古法,而非他所创,但是正是由于张大千创新的传承才更要这种具有年代的艺术技法得以发扬并流传。我们在欣赏《江山晚兴图》时,可以看出石青,石绿和墨色在整幅作品中的比例基本是持平的,绿色和黑色肆意流淌,在墨色的映衬之下山顶的蓝色显得格外通透,同时也更衬托山谷的暮色幽情。张大千在泼墨山水画上张扬了墨色和彩色的神韵也促进了现代泼墨山水画的进步和发展,作品中注重色彩和墨色相融相交,主次分明,画面层次清晰却相互映衬,墨和色彩在泼墨的交织表现下,让色彩更加饱满亮丽,脱离俗套,墨色也更加通透苍劲。
  三、结语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在中国的艺术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作品是集中国传统的国画于墨韵之间,又融合西方的艺术特点,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汲取西方現代派艺术优秀成果,把抽象方法引入中国绘画中。张大千的山水画是在民族绘画审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对意境创造和布局结构有了更具体的表现,他的绘画语言是个性的,独特的,高级的,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多样的个人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张大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并以其伟大的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化画中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谢稚柳.张大千的艺术[J].中国美术.1981(1).236-238.
  [2]谢华文.张大千山水画的演变与创新精神[J].内江师范学院院报.2012(1):212-215.
  [3]杨柳,许世虎.法古变今—张大千先生艺术道路[J].文艺争鸣.2010(20).95-96.
  [4]彭永馨.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对复兴中国画色彩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09):18-23.
  [5]包立民.张大千的山水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2-25.
其他文献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权威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现在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等。微信是2011年
期刊
摘 要: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是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班主任对学生、班级管理实际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班主任的教学活动也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纸质问卷打分评价方式与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下的网络问卷打分评价方式进行对比。阐述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下的网络问卷评价具备的各种优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问卷调查;班主任;评价  一、学生对班主任评价的意义  1、学生对班主任
期刊
摘 要:铁笛道人书法力透纸背,老辣之甚,书风狂怪清劲。此作行笔苍劲,结字奇倔,墨色乾湿燥润变化多端,明代吴宽评论:“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倒载而归。”与号“铁崖体”之放逸险绝文风相类。本文旨在元代“复古”语境下通过与赵氏书风对比探析其书写追求。  关键词:杨维桢;题钱谱草书; 复古  关于杨维桢及《题钱谱草书》册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老铁贞、梅花道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大量研究者采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对书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积极意义的成果,本文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成果,旨在能理清思路,能为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意义。  国内书法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虞愚[46]把自己书法修习心得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撰写了《书法心理》一书。这本书首次进行了关于书法
期刊
一、语义饱和现象  长时间注视一个字或长时间重复朗读一个单词会导致个体对于该字的知觉变化  语义理解程度减弱或出现语义丧失的现象(the decrement or loss of meaning),以及字形的分解、变形(deformation and distortion)的现象(Esposito & Pelton, 1971)。  汉语中也存在饱和现象,其研究开始于Cheng 和 Wu(1994
期刊
摘 要:潘天寿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各地战乱不断,纷争四起。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渐渐使潘天寿变得坚忍不拔,这种品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他的整个作品中呈现着一种大气磅礴之感,具有强烈的力量感与沧桑感。代表作品有《灵岩涧一角》、《雄视图》、《晴霞图》等。《灵岩涧一角》就以不同以往的长条、立轴方式的构图,而是以方形构图去描绘这一美景,也是不同于以往那种只会描写壮阔的景色却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视觉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感受情感的视觉艺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营造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成果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舞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现代教育艺术的应用因此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本文针对高校舞蹈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含义、表现特点及应用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现代教育 创新 发展  在众多艺术领域中,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感受情感交流的视
期刊
这个时节正是杭城最寂静的时候。  岸边的杨柳在寒风中细细地掩了新绿,枯黄的枝条随意地点着水面,少了几分流连。梅花的虽未曾损了傲骨,却也依稀流露出些暮气,正是将落未落的时候。野禽也还留恋着更南边的“温柔乡”,偶尔才见到几只不惧霜雪的鹅连着身子划开清波。  游人的身影并不稀疏,却未能打破西子湖畔的沉静内敛,那湖衣柳裳的袅娜少女粉黛未施,隐在一片蒙蒙的青色中,静听大地的气脉。  不过那些被埋葬于清水绿水
期刊
摘 要:《彼岸》是山来东的一部最新力作,与以往作品相比,《彼岸》仍带有来自于蔚蓝海洋的魅惑与大胆冒险的航海精神,但同时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与陆地生活并轨的海上“风浪”,这里人性与欲望的交锋,裹挟着这座浮动的“孤岛”,如何抉择、如何坚守?本文主要从人性、权利、欲望、信仰以及文中的象征意义等角度去解读《彼岸》。  关键词:《彼岸》;航海;人性;孤岛  《彼岸》作为一部航海题材的小说可以说弥补了中国当代文
期刊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课程以图片为媒介,将图像中的形式语言通过教师的指导转换为书面语言传达给儿童,促进儿童的读图的能力,建构出儿童自我的美术语言。随着文化自信脚步的进程,美术欣赏课逐步摆脱了固定思维的定时,慢慢转变为互动式的创意教学,开始利用因材施教的手段去开拓儿童的思维,通过多角度的研究,界定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利用各种开放式资源扩宽欣赏课的认
期刊